如果,把這些孩子也當成一個獨立的玩家,那麼,以他們為目標,開發遊戲是毫無問題的。
但是,實際的操作上,是不能夠把他們當成獨立的玩家的,因為,他們沒有獨立的消費能力。想玩什麼遊戲,除了自己攢錢買,以及和朋友交換外,剩下的途徑,就隻有請求父母購買了。
那麼,如此一來。就可以把這些小朋友玩家的父母,當成他們的代言人。這時候,甚至可以不考慮這些小孩子們感受。而隻考慮這些家長的感受就行了。
而家長們最希望的恰恰就是自家的孩子,少玩電子遊戲,最好一分鍾電視都不要看,然後乖乖的去學習。
既然,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遊戲的吸引力,和對於學習的斥力組成的合力如此巨大。
那最好的辦法,不就是因勢利導,讓電子遊戲裏,有有關於學習的東西。
先不用說遊戲裏帶學習,是不是一個靠譜的思路。就算是不靠譜,打著這個名義出的卡帶,也有很大的幾率讓家長們買單。
甚至,現在可以反其道行之,出一款紅白機學習機版,這樣就可以讓一些家裏為了孩子專心學習,不買紅白機家庭裏的孩子,有了我買紅白機不是為了玩遊戲,我買的是學習機這種借口。
而這個借口,雖然家長們也大多能夠看穿。但這就和孕婦的防輻射服是一個概念,雖然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東西不會有太大的用處。但是,該買不還是得買。
不然,別人家都有紅白機,別人家的老婆都穿防輻射服,你不買。雖然,你嘴上說著這東西不靠譜,就是商家炒作騙錢的。家人口頭上也表示理解。但心裏真的不覺得沒有疙瘩麼。
事實上,很多商品的廣告營銷,並不是為了讓消費者真的相信它廣告上的胡說八道,而是給了親愛用戶,一個不得不買的理由。
你買也許沒用,但是不買肯定有錯。
這也算是綁架消費了,雖說沒有拿一把槍頂在額頭上讓你買,但是,效果也差不了多少就是了。
林彥把這封一看就出自女性之手的信,又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他仔細的感受著這位媽媽,在說這些話時候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思考了一會,他覺得教育遊戲,或者說學習遊戲可以做。
不過,到底怎麼做好,就需要開會好好討論一下了。畢竟,太生硬的把一些算術題塞入裏麵,會讓小孩子們產生對於這個遊戲,幾乎天生的厭惡感。
而這些學習內容如果隱藏的比較深,家長們一眼看不到,那家長們又會覺得,這是個毛教育遊戲。是在坑騙我兜裏的錢,毒害我自己的小孩。
負分,滾粗。
擅長用腳投票的家長們,理所應當就不會給孩子繼續買新的遊戲的。無論是教育還是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