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寬容激勵,用寬廣的胸懷激發無限的鬥誌(1)(1 / 2)

在一座寺廟裏,有一個非常不聽話的小和尚總是深更半夜越牆而出,早上天未亮再越牆而入。長老一直想批評他,但苦於沒有證據。

這一天深夜,長老在寺廟裏巡夜,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椅子。他知道必定是那個小和尚借此越牆到寺外。於是,長老悄悄地搬走了椅子,自己就在原地守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跳到“椅子”上。突然,他感覺“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後的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換成了長老,小和尚嚇得倉皇離去。

在以後的日子裏,小和尚天天都誠惶誠恐地等候著長老的懲罰,但長老對這件事隻字未提。

小和尚覺得再也無法忍受了。於是,他鼓起勇氣找到長老,誠懇地認了錯,哪知長老寬容地笑了笑,說:“不用擔心,這件事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還怕什麼?”

小和尚從此備受鼓舞,他收住心,再也沒有翻過牆。若幹年後,老和尚圓寂,小和尚成了長老。

寬容是管理者的大智慧

在中國古代的管理智慧中:“小不忍則亂大謀”,“宰相肚裏能撐船”都告誡人們:欲成大事,先有大量。如果管理者心胸狹窄,斤斤計較,對手底下人的錯誤糾住不放,就會使人們沒有進取精神,畏首畏尾,沒有發展。寬容既是美德又是智慧,優秀的企業家必須具備這樣的美德和智慧。

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喜歡追求完美,他們往往有著強烈的向往,也肯為之努力。但是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完美使他們的追求成了永無止境的苦役。有些人到後來便變得灰心失望,一蹶不振。而管理者苛求完美的危害還遠不止於此。

管理者做事要根據對象和事物給予適當的評價。有些事必須要求完美。比如,寫收據的金額,就必須要求百分之百正確,不能潦草,也不能修改塗抹。一張20000元的支票,如果不在“貳萬”之後寫上“整”,看似不錯,卻不能允許這種馬虎。凡是諸如此類是隻達合格標準就可以的事,自然必須命令其修正改進,否則就會出差錯,降低了業務處理的效率。但並非每件事都要如此。凡事都有合格標準,而這一標準通常和一百分有點距離。入學考試的時候,就算是第一流的學校,也未必會錄取到各科都是滿分的學生。

如果下屬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以滿分為目標,反而會影響工作效率。試想,一個工作人員本來一天可以完成兩份報告,如果管理者從百分之百完美的要求出發,要求每個字都必須工工整整,像練習書法一樣,每個標點符號都必須像印刷出來的;行文不僅要清楚明白,而且要顯示出文學造詣但又必須簡潔,不能寫得像小說、散文。如此一來,這個辦事員恐怕一天連一份報告也無法完成。少寫幾份報告,或許事情還不算太大,若是大事上也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豈不糟糕?

對每件事都要求滿分,是大多數下屬所辦不到的。這麼一來,要指責的事就多了。有的管理者一向喜歡整潔,看到下屬辦公桌上的東西亂七八糟就皺眉頭。有的管理者喜歡樸素,下屬在衣著上稍不入眼,就會被他指責。這就會造成下屬的極端不滿。而且,“虱多不癢,債多不愁”,指責太多了,也就失去了作用。當你指手劃腳,把所有的人差不多都批評一遍之後,下屬們不過是相視一笑而已。很多人還會在肚裏說一句:“我們的頭兒真是個怪人!

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寬容

在管理學中,把人的本性看做是向善的還是向惡的兩種不同認識,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理論:X理論和Y理論。X理論認為人是向善的,所以管理應以激勵為主,通過激勵來達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Y理論認為人是向惡的,管理應以懲罰為主,通過嚴懲來達到規範員工行為、使員工在外在製度規範的約束下,集中精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很多時候,當下屬犯了錯誤時,管理者都會嚴辭批評一番,有時甚至將員工罵得狗血淋頭。在他們看來,似乎這樣才會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才能體現規章製度的嚴肅性,才能顯示出管理者的威嚴。其實,有的時候過於關注員工的錯誤,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錯誤的話,會大大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甚至產生對抗情緒,這樣就會產生非常惡劣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事務中,管理者要學會寬容下屬的錯誤。但寬容並不等於是做“好好先生”,而是設身處地地替下屬著想。在批評的同時不忘肯定部下的功績,以激勵其進取心,並有效避免傷害其自尊和自信。一個懂得如何顧全部下麵子的管理者不僅會使批評產生預期的效果,而且還能得到部下的大力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