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精力旺盛的管理者來說,一個人最多也隻能管住、管好7個人,他們應該是企業文化的宣傳倡導者,而非具體執行者。但目前我們所見到的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往往是什麼事都是企業“一把手”說了算,哪怕是再緊急再重要的事“一把手”不在場,也隻能一拖再拖。
作為一個稱職的管理者,隻有總攬全局,騰出精力做一些決策性、規劃性的工作,才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而那些具體的工作應交由他的下屬們去執行,給他們充分的空間和自由,實現充分授權。隻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用到符合崗位標準的員工,又能讓員工感到有足夠的發揮空間,在企業得到自身價值的認可。
授權不等於棄權
在一般人看來,授權好像就意味著放棄對下屬的控製,因為授權會讓管理者對工作和局麵的控製發生質的變化——退後了。但實則不然。授權是讓員工有自主權,讓員工覺得獲得了尊重與參與肯定,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成就感。但授權並不是棄權,管理者仍須隨時待命,當公司遭遇極大難題,受權員工解決不了時,此時管理者必須出馬幫助員工予以解決。如果坐視不理,讓公司蒙受損失,就失去了授權的意義。
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希望自己的公司不斷成長,生命持久,參透“一手軟,一手硬,一手放權,一手控製”的授權之道,是遲早要做的工作。隻有參透這一授權之道,才能完成授權實施者與工作控製者的角色轉換,隻有完成這一角色轉換,授權才能真正走上合理、有效的運行軌道。
51歲的高爾文是摩托羅拉創始人的孫子。1997年,他接任CEO時就進行了充分授權,他認為應該完全放手,讓高級主管充分發揮能力。
然而自2000年以來,摩托羅拉的市場占有率、股票市值、公司獲利能力連連下跌。摩托羅拉原是通訊器材界的龍頭,市場占有率卻隻剩下13%,諾基亞則占35%;股票市值一年內縮水72%;2001年第一季度,摩托羅拉更創下15年來第一次虧損記錄。
產生這個結果的最大原因,就是高爾文過於放權,拖延決策,不能及時糾正下屬出現的問題。有一次,行銷主管福洛斯特向高爾文建議,把業績不好的廣告代理商麥肯廣告撤換掉。但高爾文對麥肯廣告的負責人非常信任,所以遲疑了很久,表示應該再給對方一次機會。結果拖了一年後,麥肯持續表現不佳,高爾文才最後同意撤換。
對企業管理者來說,如果能夠做到充分授權,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授權後不管不問,在發現錯誤後還拖延糾正、優柔寡斷,對企業卻是有非常大的殺傷力的。在摩托羅拉失敗的衛星通訊銥星計劃上,這一點得到了充分的證實。衛星計劃平均每年虧損2億美元,但高爾文卻遲遲沒有叫停,給摩托羅拉帶來了重大損失。
除此之外,高爾文放手太過,根本不會適時掌握公司真正的經營狀況。他一個月才和高階主管開一次會,在寫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談的也隻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就算他知道情況不對,也不願幹涉太多,以免部屬難堪,這都明顯屬於授權失誤。
摩托羅拉曾推出一款叫“鯊魚”的手機。還在討論進軍歐洲的計劃時,高爾文就知道歐洲人喜歡簡單、輕巧的機型,而鯊魚體型厚重而且價格昂貴,高爾文卻隻問了一句:“市場調研結果真的表明這個項目可行嗎?”行銷主管說:“是。”高爾文就沒有再進一步討論,而讓經理人推出這款手機。結果“鯊魚”手機在歐洲市場節節敗退。
還有一次,摩托羅拉公開宣布,要在2000年賣出1億部手機,而銷售部員工幾個月前就知道這一目標根本不可能實現,隻有高爾文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狀況,最後當然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