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自救和救助
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係統功能損害症狀的總稱,是熱平衡功能紊亂而發生的一種急症。
1.原因
中暑原因有3種:第一種是在悶熱的房間裏容易出現的熱射病,患者會感覺到頭痛、頭暈、口渴,然後體溫迅速升高、脈搏加快、麵部發紅,甚至昏迷。第二種是日射病,如果人們在烈日下活動或停留時間過長,直接在烈日的暴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隻有頭部溫度增加,高的時候可以達到39℃以上,然後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但體溫不一定升高。第三種叫熱痙攣,人在高溫環境中,身體會大量出汗,丟失大量鹽分,使血液中的鈉含量過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痙攣。
2.表現
在中暑的時候也有輕重不同的臨床表現,高溫環境下,人們首先會出現“先兆中暑”,表現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這時如果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複。如果上述症狀加重,患者的體溫升高到38℃以上、麵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快、血壓下降,有可能是輕度中暑,需要及時處理,並休息幾個小時。重度中暑時,大多數患者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頭痛、麻木、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等,皮膚出汗停止、幹燥、灼熱而麵色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3.自救和救助
當救助者發現有人中暑倒下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症狀給予不同的治療。如果是因為在強烈的陽光下或悶熱的環境中停留時間過長,表現為麵色潮紅、皮膚發熱的患者,要根據現有條件給予降溫處理。迅速將患者抬到陰涼通風的環境下躺下,頭稍墊高、脫去患者的衣褲,用紙扇或電扇扇風。同時用冷水擦身或噴淋,以加快患者體內熱量的散發。有條件的可用30%~50%乙醇(酒精)擦身加散熱。也可將冰塊裝在塑料袋內,放在患者的額頭、頸部、腋下和大腿根部。若無電扇、冰塊等降溫條件,也可將患者直接浸泡在河水或海水之中降溫,救助者要始終保持患者頭部露出水麵,以防患者溺水。上述降溫處理時間不宜過長,隻要患者體溫下降並清醒過來即可。為避免皮膚很快冷卻引起皮下血管收縮,妨礙體內熱量散發。救助者還應不時按摩患者的四肢及軀幹,直至皮膚發紅,以促使循環血液將體內熱量帶到體表散出。神誌清醒者可喂以清涼飲料、糖鹽水及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等清熱解暑藥。若患者昏迷不醒則可針刺或用手指甲掐患者的人中穴,該穴位於鼻唇之間中上1/3交界處;內關穴,該穴位於手腕內側上方約5厘米處以及合穀穴,即虎口等。促使患者蘇醒。出現嘔吐的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引起窒息。如果是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大量活動過度疲勞,表現為麵色蒼白、皮膚濕冷、心慌、呼吸困難的患者,應盡快將患者抬到涼爽通風的地方躺下,鬆解其衣領、腰帶,保持呼吸通暢。用冷毛巾濕敷前額及頸部即可,不要給予其他任何降溫處理,以免使症狀惡化。對於昏迷不醒的患者,則可針刺或用手指甲掐患者的人中穴、內關穴及合穀穴等,促使患者蘇醒。然後給予足量的清涼飲料、糖鹽水。以補充出汗造成的體液損失。經解救清醒後的患者,必須在涼爽通風處充分安靜休息,並飲用大量糖鹽水以補充體液損失。中暑時體內的抗中暑功能處於疲勞狀態,若再重回炎熱的環境或參加體力活動,則後果將比上次中暑更加嚴重。過度暴露於太陽下或太陽燈下都能導致曬傷。在高海拔處,曬傷甚至可以發生在夏季的陰天或雪天。一些藥物能引起皮膚對日光的嚴重過敏。暴露於射線下引起的曬傷比較少見。
曬傷與熱衰竭的急救
曬傷可通過待在陰涼處、穿防護服、定期使用高效遮光屏進行預防。大部分曬傷是淺表傷;嚴重情況下,皮膚會呈鮮紅色、起水皰。此外,傷員可能會熱衰竭或中暑。用淺色的衣物或毛巾覆蓋在傷員皮膚上,幫助傷員轉移到陰涼的地方,可以的話進入室內。鼓勵傷員多喝涼水,用冷水快速擦拭曬傷處皮膚。如果麵積較大,傷員可能更願意將受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持續10分鍾左右。如果是輕微曬傷,可用爐甘石或防曬霜緩解症狀。建議傷員待在室內或陰涼處。如果嚴重曬傷,要尋求醫療幫助。大量出汗使身體丟失鹽分和水分,從而導致熱衰竭,症狀逐步發展,通常對熱、潮濕環境不適應的人有影響。身體不適的人,特別是那些又有嘔吐和腹瀉症狀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發生熱衰竭。肌體產生的熱量超過自身調節能力是發生熱衰竭的主要原因。一些非處方藥,如迷幻藥,可影響體溫調節係統,再加上人如果在炎熱環境下持續激烈運動,如跳舞,可使人過熱、脫水,最終導致中暑,甚至死亡。
1.協助傷員轉移到一個涼爽、陰涼的地方,讓傷員躺下,拾高腿部以改善腦部的血液供應。2.給傷員飲用大量水,口服補液鹽和等份的溶液有助於補充鹽分。3.觀察並記錄生命體征——反應的程度、呼吸和脈搏。即使傷員很快恢複了,也建議去接受醫療幫助。4.如果傷員的生命體征變差,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援到達期間,觀察並記錄生命體征——反應的程度、呼吸和脈搏。
曬傷的預防
經常參加戶外鍛煉,使皮膚產生黑色素,以增強皮膚對日光的抵抗力。外出時做好防護如打傘、戴草帽、手套等。還可以外用一些避光劑:如反射性遮光劑,15%氧化鋅軟膏;5%二氧化鈦乳劑;5%對氨基苯甲酸乳劑或酊劑;10%薩羅(salo)軟膏等。可於曝曬前15分鍾搽在暴露部位的皮膚上。當大量液體從身體中流失,沒有補充足夠的液體時會發生脫水。流失體液達到體重的1%時就會引起脫水,炎熱天氣下進行鍛煉期間會流失2%~6%的體液,而人日均液體攝入量為2.5升(4品脫)。體液流失後要及時補充。除了水分,身體必需的鹽分也會隨著汗液的蒸發而流失。
熱天脫水了怎麼辦
脫水主要是體育運動後大量出汗的結果,特別是熱天。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或者熱、潮濕的環境中;發燒時因體溫的升高出汗;嚴重的腹瀉和嘔吐都會造成體液丟失。小孩、老人或一些做長時間運動的人尤其危險。嚴重脫水時因為身體鹽分的丟失會引起肌肉痙攣,如果不處理,脫水可引起中暑。圖143急救的目的是通過口服或輸入生理鹽水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鹽分,水分通常比較容易補足,但口服補液解決方案可以幫助補充流失的鹽分。(1)安撫傷員,幫助其坐下。(2)給傷員喝大量液體。水分通常是充足的,但口服補液解決方案可以幫助補充丟失的鹽分。(3)如果傷員肌肉痙攣,伸展並按摩受影響肌肉,建議傷員休息。(4)觀察並記錄傷員的情況,如果沒有好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建議。
脫水的防範
人體脫水症狀:輕微,黏膜幹燥,微感口渴,脈搏速度正常,尿液深黃色;中度,黏膜相當幹燥,口渴,脈搏速度加快但弱,尿液暗黃色;重度,黏膜如紙般相當幹燥,口渴,昏睡,脈搏速度加快但弱,呼吸急促,無尿液與淚水,皮膚蒼白。防止脫水方法:每日清晨飲用約0.5公升水。運動期間維持250cc/15~20分鍾。避免常喝酒、咖啡與茶。
突然暈厥了怎麼辦
暈厥又稱昏厥、昏倒,常因大腦暫時缺血、缺氧而引起,有短暫性意識喪失;而昏迷意識障礙曆時較長,常以小時或天計。暈厥與昏迷不同,昏迷的意識喪失時間較長,恢複較難。暈厥與休克的區別在於休克早期無意識障礙,周圍循環衰竭征象較明顯而持久。對暈厥患者不可忽視,應及時救治。暈厥是臨床常見的綜合症,具有致殘甚至致死的危險,表現為突然發生的肌肉無力,姿勢性肌張力喪失,不能直立及意識喪失。無論哪種暈厥,發病多突然開始,頭暈、心慌、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全身無力,意識模糊持續數秒鍾至數分鍾後自然清醒,隨之周身疲憊無力,稍後自動恢複,一般無抽筋和尿失禁,但常有外傷。應急處理:(1)使患者平臥,頭放低,鬆解衣扣。(2)可用手指掐人中、百會、內關、湧泉等穴。(3)血壓低時,可肌肉注射麻黃堿25毫克,或安納咖0.25克。(4)原因不明的暈厥,應盡快送醫院診治。(5)當患者臉色蒼白、出冷汗、神誌不清時,立即讓患者蹲下,再使其躺倒,以防跌撞造成外傷。(6)患者意識情恢複後,可給少量水或茶。(7)吸入食醋或氨溶液(質量分數一般為9.5%~10.5%),使其蘇醒。
護理:
暈厥患者護理的主要目的應包括預防暈厥再發和相關的損傷,降低暈厥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大多數暈厥呈自限性,為良性過程。但在處理一名暈倒的患者時,醫師應首先想到需急診搶救的情況如腦出血、大量內出血、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老年人不明原因暈厥即使檢查未發現異常也應懷疑完全性心髒阻滯和心動過速。(1)使暈厥患者後置頭低位(臥位時使頭下垂,坐位時將頭置於兩腿之間)保證腦部血供,解鬆衣扣,頭轉向一側避免舌阻塞氣道。(2)向麵部噴少量涼水和額頭上置濕涼毛巾刺激可以幫助清醒。(3)注意保暖,不喂食物。(4)清醒後不馬上站起。待全身舒服有力後逐漸起立行走。夏天的氣候標準是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22℃。依據這個標準,我國大部分地區從5月開始就進入夏季,在盛夏酷暑的日子裏,高溫環境對人體是個嚴峻的考驗。在南亞一些國家,每年至少都有數百人死於盛夏熱浪的襲擊。但同樣是麵對熱浪,為什麼有些人受到的影響較小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熱耐受能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