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領導的,光自己有想法、有思想、有主意還不行,還得把自己的想法、思想、主意變成大家的想法、思想、主意,再變成大家的自覺行動才行。領導的職責就是出點子、定思路、把方向、用幹部、抓落實、穩局麵、做後盾等,一言以蔽之,領導就是服務!識時務的領導不會讓自己糾纏在具體事務之中的。領導是率領千軍萬馬的指揮官,達到的效果是一呼百應,號令一下,響者如雲。管事先管人。駕馭住幹部,才能駕馭住工作,進而才能駕馭好全局。很快,趙進科召開了諸葛亮會議,征求班子成員與處長們的意見。集思廣益,民主決策,這是趙進科慣用的手法,是他領導藝術的體現。雖然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不能強加給他人,縱然領導說了算,即便錯了也得執行,如果硬要強加給人,大家會產生抵觸情緒,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的。世界上最難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正如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一樣難一個樣。領導的另一個職責,或者說是本事,就是溝通與說服工作。這就是保證“想法”落到實處的“做法”,等有了結果後,才能有一個“說法”。其實,趙進科考慮得有點過細,英雄所見略同,會上,雖然陸高生、倪華不便說什麼,因為才來,不了解情況,沒有發言權,但是,各處的處長們,都建議把工作著重點放在奪回文明單位稱號上,安佳琪推波助瀾地大講特講“奪牌”的好處,還說希望就寄托在趙進科身上,寄托在這一任班子身上。既然意見如此一致,沒有雜音,趙進科就拍了板,決定以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為突破口,做好各項工作,力爭用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把省級文明單位的牌子奪回來。諸葛亮會後,召開了全局動員會,對“奪牌”工作進行了全麵的安排與部署。為了保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趙進科還決定在班子中間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創新工作,獨當一麵;撲下身子,深入一線;提高素質,周學一天;和衷共濟,打成一片。”所謂獨當一麵,就是要求副職們要敢於擔當、勇於負責,把分管工作做好,讓他少操點心。所謂深入一線,就是要求領導幹部改進工作作風,不要天天坐在辦公室裏聽彙報,或者“一張報紙一支煙,一杯茶水到下班”,要深入下去,參與工作,了解情況,解決問題。所謂周學一天,就是要求領導幹部每星期必須抽出一天時間用來學習政治理論與業務,提高自身素質,不能當外行領導,讓手下人牽著鼻子,被哄得團團轉。所謂打成一片,是指團結問題,要求領導幹部必須經常和同誌們交流談心,引導大家樹立大局意識,全局一盤棋,把工作做好。
時間過得飛快,眨眼又是半年,新一年的春節馬上就要來臨了。這半年時間裏,經責局的同誌們比、學、趕、幫,幹得熱火朝天。趙進科也沒閑著,除了認真督促每項工作外,還注重“打外圍”。你的工作行不行,得有人說你行,而且說你行的人還得行。這樣,你的付出才得到認可。為了一個個“行”字,趙進科沒少磨嘴跑腿,用磨薄了嘴跑細了腿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他跑上跑下,為著他精心策劃的幾個“動作”。
一是利用他的作家身份,精心策劃了一個“走進經責人”的作家采風活動。這種活動很有“文藝搭台,經貿唱戲”的味道。當下,很多行政單位學習企業那一套,花些“碎銀子”,或勒緊褲腰帶“傾其所有”,邀請知名的作家或名人來零距離接觸,再通過他們的嘴、手把印象宣傳給他人。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些所謂的作家與名人,隻好當吹鼓手,違心地把你吹得天花亂墜。那些名人大腕們拍電視廣告不就是這麼回事嗎?雖說這種辦法太商業,炒作得太濫,遭不少人白眼,但,趨之若鶩,不絕於耳。不過,趙進科有所創新。別人把作家的吹捧文章結集出書,把攝影家的照片印成冊子,他另辟蹊徑,請劇作家寫了一部劇本,叫《經責人》,然後,拍成了電視片,在江河電視台黃金時段進行熱播,反響很大。一時間,“經責人”如“牧馬人”、“下裏巴人”、“網絡雷人”一樣走紅。
二是搞了一次經責局建局三十周年成就展。到今年年底,經責局建局正好三十年。經濟發展責任追究局是曆史的產物,隨著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大形勢而應運而生。它如同當年的“打經辦”(打擊經濟犯罪辦公室)、“社經辦”(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指導辦公室)一樣,都是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三十年來,雖然“經責局”一路走來磕磕碰碰,但是成績斐然,僅查處經濟犯罪案件上千起,為江河市挽回經濟損失以億計算。雖說這些不是趙進科在位時的功勞,但它是整個經責人心血的凝聚,當然,也有趙進科的汗水。因為他來到經責局也不是一天半天,可以說,自己最青春的年華歲月獻給了經責局。同時,見證著經責局的發展曆史。搞一個成就展,不僅是對經責工作的一次梳理,對成就的一次亮相,讓社會各界人士了解經責局,而且還能鼓舞士氣,激勵幹勁。所以,是一舉多得的舉措。雖說不能搞得像“開國大典”、“國慶大典”那樣隆重,但是也不能隨心所欲,草草了事。趙進科很看好這個展覽,花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大精力,而且也花了很多經費,搞得簡直跟辦“世博”一樣,除了經責局開辦了專門的展覽館,各縣市區和相關部門都製作了宣傳版麵與祝賀條幅。“局慶日”那天,趙進科請了樂隊、民間獅子與龍燈隊,如同唱大戲一般,鑼鼓喧天地熱鬧起來。同時,他還專門邀請江河市五大班子有關領導參加“局慶日”剪彩儀式,雷鳴書記手握金剪刀親自剪了第一剪。
三是請省文明辦的領導和其他省文明單位的領導來經責局調研觀摩,參觀了經責局的機關,聽取了趙進科創建文明單位的彙報,同時,還與民同樂地參加了“我愛江河,我愛經責”的歌舞文藝晚會。晚會有歌舞,有相聲小品,還有詩朗誦等等。演員大都是經責局本身的人,之外,請了一些“外援”,主要是江河市藝校的女大學生。省文明辦的領導助興獻上了拿手節目。比如,省文明辦主任,與藝校的“校花”跳了一段華爾茲,之後,又合唱了《心雨》,贏得滿堂喝彩。省文明辦專管文明單位創建的創建辦主任,自編自導自演了名叫《奪牌》的啞劇,贏得一片掌聲。聯歡會是在經責局的大會議室裏舉行的,專門請江河電視台最有名的主持人前來主持。整個晚會其樂融融,一派歌舞升平之盛景。
功夫不負有心人。趙進科的努力換來一片嘖嘖稱讚聲,經責局在人們心目中的不好印象逐漸在抹去。恢複省級文明單位的稱號指日可待。為了再加一把火,趙進科抓住過年這個大好機遇,趁熱打鐵地到上麵“跑牌子”。不知道曆史學家、社會學家如何給當下這個時代定性,青銅時代也好,鋼鐵時代也罷,浮躁時代也行,但就官場來說,用官員思維來界定,當下應該是個跑動時代。幹什麼不需要跑呀?孩子考大學,你得找專門吃考生飯的人拿錢讓人家給你跑;孩子當兵,你也得拿錢往武裝部人手裏塞錢,甚至連帶兵的也會找出各種借口向你要錢,你不跑動跑動,孩子想當兵,沒門;項目需要跑,資金需要跑,就連入黨也得跑指標;群眾安全感調查分打低了你得跑,信訪給你登記上了,為了銷號你得跑;你嫌官當小了,想再上個台階,你得跑;你的位置不錯,被別人看上了想把你擠走,為了保帽子,你也得跑。當然,為了奪牌,也得跑。總之,官場上不跑不活動不行,你就得動。怎麼動?當然是調動,組織上怎樣動你,叫你怎樣動你怎樣動。跑動是白跑的嗎?身上背上包才叫跑,也就是你得拿個包去跑。包裏當然不能空空如也,必須裝著鈔票、美女、煙酒等領導的“愛物”,用“愛物”跟領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比如,你單位想弄個先進黨支部,可以,拿兩千塊錢來;你這個地區的GDP速度低了,想再提高兩個百分點,好說,一個點五千元;你被刑拘了,沒問題,讓你的家人拿兩萬來。凡此種種,拿錢買平安,拿錢銷災難,拿錢鋪路子,都是拿錢說事,錢能通神、錢能通天啊!社會本身就是個大錢莊,人們怎能不往錢眼裏鑽?有錢是大爺,沒錢爺不大。雖然說人人都懂得“人不能把錢帶進墳墓,可是錢能把人帶進墳墓”這個道理,但是,誰能抵擋得住銅臭的誘惑?有錢能使鬼推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