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進院內有後罩房,是一座麵闊5間,進深3間的黃琉璃瓦懸山頂建築,前簷出廊,明間開門,次間、梢間都是檻窗,東西兩側有耳房,耳房與東西廡房的轉角相連。
毓慶宮是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允礽所建的,乾隆皇帝12歲到17歲的歲月裏一直居住在這裏。嘉慶皇帝從5歲開始就住在這裏,成婚後遷往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後又遷回毓慶宮。同治、光緒兩朝,皇帝都在這裏讀書,光緒皇帝還曾在這裏居住過一段時間。
康熙太子允初在毓慶宮的日子
康熙朝曾經兩立兩廢太子,這位可憐的太子就是康熙的原配妻子赫舍裏氏的第二個兒子。康熙十三年五月,皇後赫舍裏氏為康熙生下允礽後就因為難產去世了。在兩年前,皇後赫舍裏曾經生過一個孩子承祜,但不幸夭折了,所以允礽就成了康熙帝的長子,康熙出於對皇後赫舍裏的愛而對這個孩子異常的寵愛,在他剛剛一歲的時候就封他為太子,康熙還親自教導允扔讀書。
允礽六歲的時候,康熙為他建造了毓慶宮,供他日常學習和生活,為了培養這個自己重視的孩子,康熙帝還聘請了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等著名的學者為允扔的老師。
這個太子也沒有辜負康熙對自己的喜愛,少年的他十分聰慧,不僅精通滿漢文字,對騎射也十分在行,經常隨父親出行,還能跟父親一起對詩。但是在允扔逐漸成長的過程中,他漸漸令康熙失望了,太子的不孝、行為失常、奢侈、暴戾成了困擾康熙後半生的定時炸彈,他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廢、立之間。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終於忍受不住,廢了太子。太子被廢了,但康熙帝心裏一點也不好過,他總覺得自己是誤會了允礽,於是在一年後,他又恢複了允礽的太子之位。
在這次複立太子後,康熙更加細心觀察太子的所作所為,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明知道此時自己的地位處在搖搖欲墜中的允礽仍然不知道檢點自己的行為,而是更加的放肆。這讓康熙更加堅定了廢掉太子的決心。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允礽再一次被廢掉太子之位,這次他沒有上一次被廢時那麼幸運,這次他被囚禁在鹹安宮內,一直到雍正帝即位。
嘉慶皇帝與毓慶宮
乾隆年間,皇子、皇孫們六歲入學後,大多居住在毓慶宮,每天淩晨,這些孩子們就從這裏去上書房學習,下學後再一起回來,這些皇子、皇孫中就有後來的嘉慶皇帝永琰。這些孩子們將在毓慶宮內居住到成婚,成婚後,他們會搬到皇帝賜給的院落中居住。
嘉慶皇帝從五歲到十五歲就是在毓慶宮居住的,大婚後搬到了東六宮北麵的乾東五所居住,後又移居到文華殿後麵的擷芳殿,後來的道光皇帝就是在這裏出生的。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舉行了禪位大典,將皇位傳給了嘉慶,乾隆雖然成為了太上皇,但並沒有從皇帝居住的養心殿內搬出,那麼從嘉慶繼承皇位到乾隆去世這段時間,嘉慶居住在哪裏呢?嘉慶帝後來在《毓慶宮記》和《毓慶宮即事》詩注中透露了自己在那幾年的住所。“宣諭立儲,命自擷芳殿移居毓慶宮。”這就是說嘉慶帝從即位到乾隆去世這段時間是居住在毓慶宮的。嘉慶皇帝在乾隆去世後搬到養心殿,但他同時下令毓慶宮不再作為皇子們的居所,而是留給他自己“幾暇臨幸之處”,之所以嘉慶會做出這個決定,也許是因為這個毓慶宮在他的記憶裏太重要了。
毓慶宮的前殿叫作惇本殿,乾隆皇帝為這個殿題寫的匾額是“篤祜繁禧”,對聯是“祖德敬而承,仰思堂構;天恩引以翼,遠逮雲礽”,這是乾隆六十年宣布永琰為皇儲時賜給他的寄語。嘉慶帝即位後,又把乾隆賜給他的“履道安敦”匾額和“篤學在躬行,宜循實踐;淑心惟理順,克務懋修”的對聯移到毓慶宮懸掛。
皇室祭祖的奉先殿
明清兩代皇室祭祖的地方,宮外有太廟,宮內就是奉先殿了。奉先殿位於紫禁城東路毓慶宮的南側,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初,順治十四年(1657年)曾進行過一次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的修繕。
奉先殿是一座建在白色須彌座上的工字形建築。前麵是正殿,後麵是寢殿。前殿麵闊9間,進深4間,黃色琉璃瓦重簷廡殿頂,簷下彩繪有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前簷中5間開門,三交六梳菱花隔扇門,後簷中5間有穿堂,其餘的都是檻窗。殿內陳列有依次在位的已故皇帝、皇後的龍鳳神牌、寶座,以及擺放祭祀用品、供拜祭用的籩豆案、香案、帛案、祝案、尊案等。
後殿麵闊9間,進深2間,是黃色琉璃瓦單簷廡殿頂,外簷彩畫也是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前簷中5間有穿堂,其餘的都是檻窗。殿內為每個已故皇帝、皇後分出一室,供有該位帝、後的神龕、寶床、寶椅、衣架,在這些物品的前麵,擺設有供案、燈檠。前後殿之間有穿堂相聯。室內都是用金磚鋪地,天花是渾金蓮花水草紋。殿前有寬闊的月台,寬敞的院內陳設有日晷、嘉量。須彌座及月台的四周有欄板、龍鳳紋望柱。奉先殿沒有東西配殿,也沒有廡房,僅在奉先門外正南有群房13間,是神庫、神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