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北京故宮(16)(1 / 2)

這處建築原來是供太後們養老的地方,乾隆年間,乾隆帝將這裏修整一番後準備自己歸政後在這裏祭祀。乾隆帝的八十壽典、嘉慶帝的五十壽典,都曾在這裏賜宴皇子、王公大臣。

孝惠太後在寧壽宮的幸福生活

孝惠太後,就是順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後,是順治皇帝在廢掉自己的第一任皇後後,由孝莊太後給自己指定的,她在康熙即位後被尊為皇太後,世稱孝惠太後。

孝惠太後既是太後,也是孝莊的兒媳,在孝莊去世前,她一直以兒媳的麵貌和孝莊一起得到康熙帝的奉養。康熙二十六年,孝莊病重,孝惠太後衣不解帶地侍奉在孝莊的病榻前,孝莊去世後,孝惠太後極為悲痛,幾度不能自已。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帝為孝惠太後在寧壽宮的舊址營建新宮,次年的春天,新宮建成後,孝惠太後就在康熙的奉迎下搬到寧壽宮居住。從這時到康熙五十六年,孝惠太後都享受著康熙對她很好的奉養,而這段時間也是她生活在後宮之中最幸福的時光。

孝惠太後作為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後,在順治在世的時候生活得並不如意,隻是一個掛名的皇後。在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後被廢掉後,孝莊太後為順治選擇了孝惠為他的第二任皇後,但這個結果並不是順治選擇的,所以他一直很抵觸,而這種抵觸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孝惠太後。再加上順治以後又極度寵愛董鄂妃,她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在孝莊去世後,孝惠太後在寧壽宮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康熙皇帝雖然隻比孝惠太後小13歲,但對太後的孝敬卻一點也不比對孝莊太後的少。康熙北巡時,遇到太後的生日,還派人專程送來親自寫的祝文,而太後也擔心北邊寒冷,派人給康熙送去了裘皮大衣。每當外出狩獵的時候,康熙總是把獵到的野味和采摘到的珍果第一時間派人送到寧壽宮,讓太後首先品嚐。康熙還曾和太後一起去盛京祭祖,也曾帶著太後南巡。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七十七歲的孝惠太後患病將不久於人世,而此時的康熙也正患病,他聽聞太後患病,不顧自己的身體到寧壽宮中探望太後,此時的太後已經處於昏迷狀態,六十四歲的康熙皇帝跪在太後的病榻前,捧著太後的手呼喚太後。為了照看太後,康熙在寧壽宮西邊的蒼震門內搭設帷幄暫居。就在這次探病的三天後,孝惠太後去世,康熙皇帝割辮服孝,奠酒慟哭。雖然這個時間是隆冬時節,康熙皇帝依然住在蒼震門的帷幄內,直到服喪期滿才回到乾清宮居住。

舉辦千叟宴的皇極殿

皇極殿屬於東路寧壽宮區的主體建築,位於寧壽門內,寧壽宮前,建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剛一建成時候的名字是寧壽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改建寧壽宮地區的建築時,將寧壽宮的前殿改稱為皇極殿,後殿作為寧壽宮,改建後的皇極殿成為了乾隆皇帝歸政後臨朝受賀的地方。

皇極殿是一座麵闊9間,進深5間的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的建築,殿前簷出廊,枋下渾金雕龍雀替。明間,左、右次間有殿門,其餘的各次間下麵砌有檻牆。後簷的明、次間開有殿的後門,通過這裏可以到達寧壽宮,其餘的各間都砌牆。殿中有四根瀝粉貼金的蟠龍柱,天花頂部有八角渾金蟠龍藻井,正室設有寶座,此寶座的品級僅次於太和殿。殿內的左側有一個銅壺滴漏,右側有一個大自鳴鍾。

皇極殿建在青白石須彌座上,前麵有寬闊的月台。中間有禦路與甬道相接,直接到達寧壽門。月台的左右以及甬道的兩側都設有台階。殿兩側有垂花門、看牆,分別與東、西廡房相接,東廡為凝祺門,西廡為昌澤門。

皇極殿丹陛左右分置的日晷、嘉量,是體現皇權的重要陳設。禦道兩側各有六方須彌座一個,座上有重簷六角亭,亭身每麵都鐫刻有篆體壽字三個。石座的中心是鑄鐵膽,每年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日,立有燈杆,是古代多用途基座的實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這裏還曾安設有銅龜、銅鶴各一對,鼎爐兩對,但現在這些都已經不存在了。

乾隆皇帝在歸政後,曾在這裏舉行過一次千叟宴,宴請90歲以上的老人,參加者還有王公大臣們,盛況不可言喻。光緒二十年(1894年)在皇極殿舉行了慈禧六十壽辰的賀禮。光緒三十年(1904年)慈禧的七十歲生日前後,她曾在這裏分別接見奧、美等9國的使臣。慈禧死後,也曾在這裏停靈、治喪。

皇極殿的彩畫原來是金龍和璽彩畫,慈禧太後在此舉辦六十壽辰典禮時,將外簷的彩畫改為枋心蘇式彩畫。1979年重新修繕後,恢複了乾隆時期的風貌。

太上皇的千叟宴

乾隆皇帝在執政滿60年後,便禪位於嘉慶皇帝,這一年的元旦,皇宮之內格外熱鬧,在皇極殿內,舉行了隆重的禪位典禮。太上皇端坐在皇極殿的寶座上,新皇帝嘉慶為乾隆獻上了袞衣彩舞,進上了萬萬壽酒觴,並率天下老叟八千多人,向乾隆山呼萬歲。禮成之後的第四天,在皇極殿舉行了隆重的千叟宴。康熙朝也曾舉辦過千叟宴,乾隆五十年也曾舉辦過,而現在八十五歲的乾隆作為太上皇舉辦千叟宴可以說是清宮的一個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