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駕崩後,宣統帝即位,瑾妃和同治帝的其他三位妃子被尊為太妃,她的徽號是端康太妃,地位的不同並沒有改變她選擇居住的地點,她還是住在永和宮。溥儀遜位後的第二年隆裕太後去世,她在剩下的幾位太妃中的地位有所升高。
瑾妃和珍妃都喜歡丹青,也很講究生活品位,瑾妃晚年的書畫作品現在還能見到。瑾妃還是一位美食家,永和宮裏的膳食在宮裏是非常出名的,很多大臣都喜歡吃瑾妃賞給的飯食。瑾妃還喜歡收藏各色工藝鍾表,永和宮的東西配殿的幾案上擺放的幾盆盆景上麵都鑲嵌著精致的銅表。
1925年的中秋夜,溥儀請瑾妃到養心殿賞月,不幸的是,年事已高的瑾妃感染風寒,一病不起,五天後死在了永和宮。
藏書處——景陽宮
看過《還珠格格》的人對景陽宮都應該有一定的印象,景陽宮也是內廷東六宮中的一座宮殿,位於鍾粹宮的東側、永和宮的北側,在東六宮中的位置是最東北角,也是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剛一建成的時候名字是長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為景陽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時候對景陽宮進行了一次重修。明代的時候這裏是嬪妃的居所,清代改作收貯書、畫的地方。
景陽宮跟其他東六宮的殿閣一樣都是二進院落,正門是景陽門,進入景陽門就可以看到前院的正殿景陽宮。景陽宮是一座麵闊3間的黃琉璃瓦廡殿頂的建築,這裏與東六宮中其他五宮的屋頂形式不同。簷角安放有5個走獸,簷下有鬥拱設計,裝飾有龍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間是玻璃窗。明間室內懸掛著乾隆禦題的“柔嘉肅敬”匾額。天花是雙鶴的圖案,內簷裝飾有旋子彩畫,室內的地麵是方磚鋪地,殿前有寬闊的月台。院內的東西各有配殿3間,也是明間開門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
後院的正殿是清代的禦書房,麵闊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歇山頂式。次、梢間是檻牆、檻窗,簷下是鬥拱設計,上麵裝飾有龍和璽彩畫。房內懸掛著乾隆禦筆的“學詩堂”匾額,並有“古香披佛圖書潤,元氣衝融物象和”的對聯。殿前的東西各有配殿3間,也是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頂式,簷下裝飾有旋子彩畫,院內的西南角也有1座井亭。
景陽宮的收藏主要有宋高宗所書的《毛詩》及宋人馬和之所繪的《詩經圖》,東西六宮年節張掛的《宮訓圖》平日也都收藏在這裏。
珍妃井的故事
珍妃井是由於光緒帝寵愛的珍妃被慈禧溺死在這裏而得名的,位於景祺閣的北麵,貞順門的裏側。
光緒十四年(1887年),到了光緒皇帝大婚的年紀,在慈禧太後的威懾下,光緒帝無奈地選擇了他不喜歡的隆裕為皇後,珍妃姐妹倆則被封為嬪。珍妃天性活潑、善良,又很聰慧,在入宮後,光緒帝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而對於慈禧太後硬塞給他的皇後卻日益疏遠。當時的光緒正在圖謀中興大清,而聰明的珍妃給了他無數的鼓勵和支持,這讓光緒這個在慈禧太後的陰影下生活的十分無奈的皇帝感到了一絲冰冷的皇宮中的溫暖,而正是因為珍妃得到了光緒帝的寵愛這一點,就讓慈禧無法容忍,再加上珍妃在背後支持光緒變法,就更讓慈禧仇恨了。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後以陰謀使得戊戌變法失敗,光緒皇帝也再一次成為了傀儡,同時,慈禧把珍妃囚禁在景祺閣後麵的小院裏,不準她和光緒再見麵。珍妃被囚禁的這個冷宮在皇宮東北角的一個小院裏,本來地理位置就比較偏僻,再加上慈禧的刻意疏遠,這裏就更加與世隔絕了。珍妃每天就在這裏過著非人的生活,吃的食物完全是下人從門縫裏給她送一點,隻有她的姐姐有時候偷偷地給她送一點好吃的或者說幾句悄悄話,她才能感到一點大內深宮裏的溫暖。
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了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帝、後等一千人倉皇出逃西安,臨行前還不忘對珍妃下毒手。她命太監總管把珍妃從景祺閣後麵的小院裏放出來,以洋人人城,皇家的女人不能受辱為由,強行將珍妃投進了井裏,此時的珍妃剛剛二十五歲。
珍妃的屍體在這口井裏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瑾妃到處求情,才打撈上來。慈禧死後,瑾妃為了紀念妹妹,就在井北的小屋裏立了珍妃的牌位,並命名那間小屋為“懷遠堂”。院子裏的那口井從此就叫作珍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