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北京故宮(14)(2 / 3)

延禧宮是蒼霞門內西行南向的第一座宮院,而蒼霞門是宮中的太監和雜役們出入的唯一通道,所以延禧宮的關防很難嚴謹,自明到清,這裏頻頻發生火災。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宮再一次起火,燒毀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僅剩下一座宮門。宣統元年(1909年),隆裕太後決定在這裏修建一座水晶宮,因為這裏頻頻發生火災,所以她要把這裏變成水的世界。方案是在院中砌一個直徑數丈的水池,在池中建起一座三層的圓形宮殿。以銅鐵為梁柱,以玻璃為牆壁,地板也都以玻璃磚為之,屋頂上安放玻璃魚缸數口。這樣就完全可以抗拒火災了。隆裕太後的這個想法是好的,但可惜的是當時的國庫空虛,直到宣統三年還是沒有完工,1917年張勳複辟的時候,延禧宮被直係部隊的飛機投彈炸毀。1931年(民國二十年)故宮博物院將水池的北、東、西三麵建上了庫房,貯藏古物圖籍。

孝恭仁皇後的寢宮——永和宮

永和宮也是內廷東六宮的其中一座宮殿,位於承乾宮的東側、延禧宮的北側,與其他後宮的宮殿一樣也是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剛一建成的時候名字叫作永安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成了現在的這個名字。到了清代,永和宮經曆了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的三次重修。在明代的時候,永和宮是妃嬪的居所,清代沿用明製也把這個地方作為後妃的居所。康熙帝的孝恭仁皇後在這座宮殿居住了很長的時間。道光帝的靜貴妃,鹹豐帝的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都先後在此宮內居住。光緒大婚後,這裏成了瑾妃的居所。

永和宮也是一個二進的院落,大門是永和門,進入永和門看到的就是第一進院落的正殿永和宮,這是一座麵闊5間,前接抱廈3間的黃琉璃瓦歇山頂式建築,簷角安放了5個走獸,簷下有單翹單昂五踩鬥拱,上麵裝飾有龍鳳和璽的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都是檻牆,上麵安有支窗。正間室內懸掛有乾隆禦題的“儀昭淑慎”匾額,天花是吊白樘箅子的頂棚,地是方磚鋪地。前院院內還有東西配殿各3間,也是明間開門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簷下裝飾有旋子彩畫。

進入第二進院落就可以看到正殿同順齋,這也是一座麵闊5間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明間開門,雙交四梡槅扇門4扇,中間兩扇外置風門,次間、梢間都是檻牆,步步錦支窗,下麵是大玻璃方窗,兩側也都有耳房。院內的東西還各有配殿3間,也是明間開門的黃琉璃瓦硬山頂式建築,簷下裝飾有旋子彩畫。院內的西南角也有1座井亭,與其他東西六宮的建築基本一致。

雍正皇帝的出生地

康熙年間,永和宮的主人是雍正皇帝的生母烏雅氏。烏雅氏是護軍參領威武的女兒,在康熙十七年十月生下了皇四子允稹,在生允稹之前,烏雅氏的地位不高,在生下允稹後的次年,她才被封為德嬪,這時的她剛剛二十歲。康熙十九年她為康熙生了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她被封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她又為康熙生下了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允禵。除了她為康熙生育的三子三女外,她在康熙朝的後宮中沒有其他的事跡。康熙二十年,烏雅氏晉升為德妃。康熙皇帝一生共立有三位皇後,但都是福薄短命的人,所以在康熙後期,德妃是在康熙的生活中比較重要的人,康熙在北征時還曾給她寫過信,並派專人給她送到永和宮。

雍正即位的時候,已經六十三歲的烏雅氏被尊為皇太後,但遺憾的是,她還沒怎麼品嚐皇太後的榮耀,就於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病倒了,雍正帝知道自己的母親病了後,親自到永和宮內晝夜侍奉湯藥。五月二十三日醜刻,烏雅氏薨逝。而此時的雍正正在想著給自己的母親上“仁壽太後”的徽號,並請她到寧壽宮安享晚年,但這一切都沒來得及實現。

皇太後的棺槨奉安於寧壽宮內,雍正帝於蒼震門內設倚廬縞素居喪。雍正帝這個時候是四十五歲,每天都要到母後的梓宮前上食品三次,哀號不止,群臣對雍正的這種孝敬十分感動。皇太後死於康熙帝大喪期內,所以在去世後的第三天便移棺槨至壽皇殿。

入住永和宮的瑾妃

入住永和宮的還有清晚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就是光緒帝的瑾妃他他拉氏,瑾妃是光緒帝比較寵愛的珍妃同父異母的姐姐,她從一入宮就居住在永和官,直到民國十四年去世。

瑾妃的一生可說是無功無過,她是一個謹小慎微、與世無爭的人,生性善良,所以才心寬體胖吧,在清末的時候被人們稱為胖娘娘。瑾妃在後宮中的處境跟隆裕皇後是一樣的,都是不受寵愛的,雖然光緒皇帝專寵珍妃一人,但因為她和珍妃的感情特別好,所以她一點也不妒忌自己的妹妹。瑾妃、珍妃姐妹倆都喜歡繪畫,也喜歡讀《紅樓夢》,長春宮遊廊上的壁畫就是這姐妹倆提議繪製的。珍妃因為得罪慈禧被降為貴人的時候也連累了姐姐,瑾妃也在同時被降為貴人,兩人又同時在那年的冬天恢複了妃子名號,但珍妃失去了見皇帝的自由,而瑾妃還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