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秀宮庭院中,有兩棵蒼勁的古柏;台基下東西各有一對銅龍和一對銅鹿。儲秀宮外簷油飾采用色澤淡雅的“蘇式彩畫”,題材跟其他宮殿的沒有什麼大的差別,無外乎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和神仙故事等;門窗都是以質地優良的楠木雕刻的“萬福萬壽”和“五蝠捧壽”花紋。回廊的四壁上刻有大臣們恭筆楷書的阿諛奉承的頌詞。
儲秀宮的內部裝修既精巧又華麗,正間後麵是楠木雕紋玻璃罩背,罩前有地平台一座,平台上擺有一座紫檀木雕嵌壽字鏡心屏風,屏風前有慈禧使用的寶座、香幾、宮扇、香筒等。室內的各種家具大多都是用紫檀、花梨等硬木製作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陳設品中有精雕細刻的牙龍船和風船,有祝壽的象牙玲瓏塔,有緙絲的福祿壽三星祝壽圖,有點翠鳳凰和花卉掛屏,有名貴的竹黃多寶格,有花梨木嵌寶石的櫃,有用翠、玉、寶石連綴起來的花卉盆景和梳妝台。儲秀宮的前殿,懸掛有乾隆皇帝禦筆“茂修內治”匾額。
居住在儲秀宮的嘉慶朝皇後
在儲秀宮居住的妃嬪們,在明代和清初的時候,大多都是些普通的人,是不怎麼受皇帝寵愛的妃子們,這個現象到了嘉慶朝得到了改觀,嘉慶朝的皇後在儲秀宮的居住使得儲秀宮成為東西六宮一所重要的宮院。
嘉慶皇帝的皇後喜塔臘氏曾居住在儲秀宮,喜塔臘氏是道光皇帝的生母,嘉慶帝剛一即位的時候就冊封她為皇後,但可惜的是福薄的她在嘉慶二年就去世了,諡號孝淑皇後。
嘉慶皇帝的第二位皇後鈕祜祿氏是禮部尚書阿拉的女兒,嘉慶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她隻是嘉慶的側福晉,嘉慶即位後,她被封為貴妃。孝淑皇後去世後,她被扶正封為皇後,諡號孝和皇後。
孝和皇後在孝淑皇後去世後搬到了儲秀宮居住。孝和皇後對孝淑皇後的兒子綿寧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非常慈愛,還是皇子的道光皇帝對孝和皇後也非常尊敬,並稱她為皇母。嘉慶十八年,皇宮內發生了林清事變,此時的嘉慶帝正在熱河行宮,皇宮之內沒有能出謀劃策的人,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身為皇子的綿寧從容地平定了打進宮內的農民宗教武裝。事件平定後,道光馬上到儲秀宮向孝和皇後請安,讓皇母放心。而這次事件也讓嘉慶皇帝對綿寧刮目相看,奠定了以後道光即位的基礎。
嘉慶二十五年八月,嘉慶帝在熱河病故,孝和皇後傳達嘉慶帝的遺旨,令皇二子綿寧即位。道光即位後,尊孝和皇後為皇太後,移居到太後頤養天年的壽康宮居住。
慈禧對儲秀宮如此鍾愛的緣由
鹹豐元年,一名叫作葉赫那拉蘭兒的少女作為應選的秀女,進入了後宮深深的紫禁城,從此以後,清王朝的政治舞台上就多了一個女人的身影,這就是慈禧太後。而儲秀宮對於她來說,是她在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處宮殿。
這個叫作蘭兒的少女據說是用了一些手段才使得鹹豐帝對她關注起來的,據說在一個夏日,鹹豐帝到圓明園遊玩,蘭兒買通了一個太監引領著鹹豐到蘭兒所在的地方,正在走著,鹹豐帝聽到一陣唱南方小曲的歌聲,就這樣,這個有心計的女人被封為懿貴人,成為了鹹豐眾多妃嬪中的一個。
蘭兒在被封為懿貴人的時候就居住在儲秀宮。在這裏居住了五年的時間後,鹹豐六年,蘭兒為鹹豐帝生下了他唯一的兒子載淳,不久後,玫貴妃也為鹹豐帝生下了一個兒子,但可惜的是這個兒子還沒有取名字就夭折了,這樣載淳就成了鹹豐帝的獨子。
慈禧在儲秀宮度過了從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的歲月,直到鹹豐十一年鹹豐帝駕崩後,已經成為皇太後的慈禧才從儲秀宮搬了出去。光緒十年,慈禧又一次住進了儲秀宮,並於次年在這裏舉行了自己的五十大壽的典禮。
慈禧之所以對儲秀宮這麼的種愛,是有她的理由的,那就是抓住自己的政治資本。在慈禧沒生同治之前,她隻是鹹豐帝無數後妃中不起眼的一個,她的身份之所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完全是因為同治。而這個兒子就是在儲秀宮生的,隻要抓住了兒子,就是抓住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她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儲秀宮這座自己的福殿。她選擇居住在儲秀宮一來說明她對於先帝鹹豐的感恩之意,二來顯示自己對同治帝的養育之恩,這麼兩全其美的事情,她當然是樂於去做的。
儲秀宮最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