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宮的最後一位主人
長春宮曆經了明清兩代的曆史變遷,到最後一個住在這裏的主人時止,長春宮也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是宣統,住在長春宮的最後一位主人也就是溥儀的淑妃文繡。遜帝溥儀在退位後仍然住在紫禁城,1922年,到了大婚年齡的他按照皇宮儀式娶了皇後婉容和淑妃文繡。皇後婉容住在儲秀宮,淑妃文繡住在長春宮。
在溥儀當初大婚的時候,宮中的太妃和皇室成員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溥儀選文繡為皇後,一派支持選婉容為皇後,雙方各不相讓,最後拿著照片讓溥儀自己決定,溥儀選了婉容為後,對於文繡,大臣們建議溥儀把她納為妃,但溥儀不想娶妃,最後礙於麵子不得不同意娶文繡為妃。上麵的這個說法隻是有關當事人的回憶,據溥儀自己回憶說,他當時是比較傾向於選文繡為後的,但太妃們嫌文繡家裏比較窮,長的也不漂亮,所以就讓溥儀重新決定,這樣就選定了婉容為後。
從1922年溥儀大婚到1925年冬天,文繡在長春宮裏居住了三年的時間。文繡的個性比較內向,在宮裏的時候,她除了每天早晚到養心殿向溥儀問安、到太妃們的住處問安外,都待在長春宮內,有時間就教宮女們讀書、督導她們縫紉刺繡等。
長春宮的正堂西側是文繡的臥室,再西一間是她的書房,書桌上放著小說等書籍,還有幾幅她的親筆小楷;正堂東側的一間是她的浴室,再東一間有兩個櫥櫃,東壁上有王石穀的山水一幅,還有一幅油畫,畫中人是教文繡英文的美國籍女教師。在這間屋中還擺放著一張溥儀、婉容、文繡和英文老師夫婦的合影照片。
默默無聞的翊坤宮
翊坤宮也是內廷西六宮中的一座宮殿,位於永壽宮的後側,長春宮的東側。這座宮殿也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時候建成的,明清兩代都是供後妃們居住的地方。在剛一建成的時候,這裏被稱為萬安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時候才改為翊坤宮。到了清代,曆經了順治十二年(1655年)、光緒十年(1884年)的兩次大修才能保持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慈禧太後居住在儲秀宮的時候,每逢各種節日,就到這裏接受妃子們的朝拜,慈禧五十壽辰的時候,也曾在這裏接受大臣們的朝拜。光緒帝選妃也在這裏舉行。
翊坤宮是一個二進院落,正殿麵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式,前後帶廊,簷下施鬥拱,梁枋飾以蘇式彩畫。門為萬字錦底、五蝠捧壽裙板隔扇門,窗為步步錦支摘窗,飾萬字團壽紋。明間正中設地平寶座、屏風、香幾、宮扇,上懸慈禧禦筆的“有容德大”匾額。東側用花梨木透雕喜鵲登梅落地罩,西側用花梨木透雕藤蘿鬆纏枝落地罩,將正間與東、西次間隔開,東西次間與梢間用隔扇相隔。殿前有一個“光明盛昌”的屏門,台基下有銅鳳、銅鶴、銅爐各一對。
前殿有東西兩座配殿,東配殿為延洪殿,西配殿為元和殿,都是3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建築。晚清時期,將翊坤宮的後殿體和殿改為穿堂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後殿體和殿也有東西配殿,分別叫作平康室、益壽齋。後殿院內東南還有井亭1座。
光緒帝體和殿選後
翊坤宮的後殿體和殿在晚清之前未打通的時候還僅僅是翊坤宮的後殿。光緒十三年的冬天,慈禧太後在為來年光緒的大婚做準備,由於當時的慈禧太後居住在翊坤宮,所以選後儀式就在儲秀宮和翊坤宮之間的體和殿舉行。
到了選後這一天,慈禧太後端坐在南向的寶座上,傀儡皇帝光緒侍立在一旁,在殿內的還有榮壽固倫公主、數位王公的福晉及命婦,這些人也都侍立在太後的身側。提前經過粗略選擇的五位少女由太監引領入內,依次排列好,站在最前麵的就是慈禧內定的皇後人選,她的親侄女那拉氏;其次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站在最後的是禮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慈禧的座前,放著一個長桌,桌上放著一枚鑲玉如意,兩對繡花荷包,這兩樣物品是用來選擇後妃的,選中的皇後就給她如意,選中的貴妃,就給她荷包。
儀式開始後,慈禧讓光緒自己做決定,但光緒推給了慈禧,慈禧執意要光緒自己選擇,於是,光緒就拿起如意走到長敘的女兒(就是後來的珍妃)麵前要把如意給她,這時候慈禧大聲喊道:“皇帝!”光緒轉過身來,慈禧示意光緒將如意給站在最前麵的那位,光緒無奈在不情願之下將如意給了慈禧的親侄女,就是後來的隆裕太後。
光緒對自己的皇後非常不滿意,但懾於慈禧的淫威,又不能不從,他非常喜歡珍妃,既然不能立她為後,選為妃子留在自己身邊也是不錯的,於是,光緒就把荷包給了珍妃、瑾妃姐妹倆。光緒帝的選後鬧劇就這樣結束了。
慈禧的寢宮——儲秀宮
儲秀宮也是西六宮中的一座宮殿,位於西六宮的東北角,翊坤宮的後側,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鹹豐二年(1852年)慈禧還是蘭貴人時,曾在這裏居住。鹹豐六年三月,已經是懿嬪的慈禧在這裏生下了讓她以後飛黃騰達的同治皇帝。此後的數十年內,慈禧雖有時候也暫居他宮,但對於儲秀宮她始終表現出一種特殊的關愛。光緒十年(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為了慶祝自己五十歲的生日,再一次移居此宮,並花大力氣重修此宮的宮室,耗費白銀多達六十三萬兩,實在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