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賢皇後富察氏是雍正朝的時候,由雍正帝為當時還是皇子的乾隆選聘為嫡福晉的。當時的富察氏僅十五歲,乾隆帝即位後,她被冊封為皇後。作為乾隆帝的皇後,可能所有的人都以為孝賢皇後肯定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長春宮裏居住的這位國母,平日不穿金戴銀,吃穿用度也都非常節儉。她的這種恭敬儉約讓乾隆帝非常的敬佩,而她侍奉乾隆的母親孝聖憲皇太後更是盡心盡力,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讓乾隆對她青睞有加的理由。
孝賢皇後短暫的一生始終受到乾隆的寵愛,但在皇宮中,這種寵愛也是猶如在懸崖邊行走,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跌落懸崖。乾隆十三年,三十七歲的孝賢皇後跟隨乾隆東巡,在回京的路上,船行至山東德州地界時,孝賢皇後與世長辭。關於孝賢皇後的死因,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有很多的說法,不管哪種原因,孝賢皇後的死都讓乾隆帝異常悲傷。在返京的途中,乾隆為皇後素服十二天,並做《述悲賦》痛陳失去皇後的悲愴以及讚美皇後的賢良淑德,並稱她為古今賢後。
孝賢皇後喪禮期間,棺槨就停放在長春宮,乾隆下令:長春宮內要長期保持皇後平日所使用的衣物等用品,她的東珠禮冠、朝珠也都陳列在這裏,在此後的數年間,每逢年節長春宮都要懸掛孝賢皇後的畫像。
長春宮內的《紅樓夢》壁畫
當我們在故宮博物院遊覽的時候,走進長春宮,我們不會發現這裏跟《紅樓夢》中的賈府或是大觀園有什麼聯係,但我們會在長春宮的回廊四壁上看到畫滿了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壁畫。這些壁畫有的是“怡紅院”,有的是“瀟湘館”,有的是賈母逛大觀園等。繪製的人物栩栩如生,亭台樓閣等景物也極具立體感。一個大內後宮的宮殿牆壁怎麼會出現這種以通俗小說為題材的壁畫呢?
眾所周知,《紅樓夢》是清代乾隆年間出現的一部通俗小說,所以說,長春宮的壁畫不是在清初出現的,而是在清末才出現的。《紅樓夢》雖然是一部通俗小說,而且在乾隆朝的時候還曾經受到過文字獄的威脅,但它的出現確還是在不知不覺間迷倒了一批書生仕女們,文人墨客也都認為這是一部奇書。在寂寞幽深的後宮之中,那些整日無事可做的後妃們閑來無事也都會看看這類的小說,就連慈禧太後也不能免俗,也是《紅樓夢》的忠實讀者。
後世有很多人都認為長春宮的《紅樓夢》壁畫是慈禧提議繪製的,因為長春宮是慈禧的寢宮,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紅樓夢》壁畫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提議繪製的,這個提議當然得到了同樣喜歡《紅樓夢》的慈禧的同意。但這些壁畫的繪製者是誰,到今天也依然是一個謎。因為在有關的史書中,並沒有對這件事的記載。但我們透過曆史的縫隙,也許可以發現繪製者的身份。
據猜測,這些壁畫很有可能是如意館內的畫工所畫。如意館是紫禁城內部專門供畫師們做畫的地方。曾任光緒朝侍讀學士的吳士鑒在他所做的《清官詞》中寫道:“瑾、珍二貴妃,令畫苑繪《紅樓夢》大觀園圖。交內廷臣工題詩。”這個意思就是說,瑾、珍妃令畫苑的畫師繪製了《紅樓夢》圖,並命詞臣為之題詩。這一個證據足夠證明這些壁畫的繪製者了。
慈禧在長春宮的日子
慈禧太後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從鹹豐十一年鹹豐帝駕崩後開始,她就以自己的智慧和手段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鹹豐十一年,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後在熱河發動了辛酉政變,政變成功後,兩太後攜年幼的同治帝回到了紫禁城,開始了垂簾聽政的曆程。在這段時間裏,慈禧和慈安太後都居住在長春宮內,慈安太後住在長春宮的配殿履綏殿,慈禧住在平安室。兩位太後之所以選擇在這裏居住,大概是因為這處宮殿內有她們的丈夫鹹豐帝禦筆的匾額吧。長春宮的宮名匾額是鹹豐帝禦書的,前殿門上的匾額“激心正性”也是鹹豐禦書的。東西六宮的其他宮殿都沒有鹹豐帝的禦筆。從同治帝即位到同治十年,也就是兩宮太後垂簾聽政的時間裏,兩宮太後一直居住在長春宮裏,逢年過節,同治帝都要到長春宮裏先向母後皇太後慈安行禮,再到平安室向聖母皇太後行禮問安。
同治十年,慈安太後從長春宮裏遷出,到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居住,慈禧還是居住在長春宮內。現在長春宮前殿及配殿門前的楹柱上的對聯,都是慈禧舉辦隆重的壽禮時臣工們恭進的祝壽諛詞。院內的東配殿綏壽殿和西配殿承禧殿的門上都有慈禧題寫的詞句,東配殿上寫的是“膺天慶”,西配殿上寫的是“綏萬邦”,這都是這個權傾一時的慈禧太後自我褒揚的詞句。
光緒八年的時候,慈禧住在長春宮和太極殿之間的體元殿中,兩年後,她再一次搬遷,住到了她早年居住的儲秀宮裏。
慈禧去世後,光緒的皇後被尊為皇太後,這位大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太後就是在長春宮接受皇太後的徽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