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麵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外簷繪蘇式彩畫,門窗飾萬字錦底團壽紋,步步錦支摘窗。室內飾石膏堆塑五蝠捧壽紋天花,係清末民初時所改。明間與東西次間分別以花梨木透雕萬字錦地花卉欄杆罩與球紋錦地鳳鳥落地罩相隔,正中設地屏寶座。殿前有高大的祥鳳萬壽紋琉璃屏門,為鹹豐九年大修長春宮時添建。東西有配殿各3間,原簷裏裝修,北次間開門,鹹豐九年時改為前出廊,明間開門。
後殿為體元殿,黃琉璃瓦硬山頂,麵闊5間,前後明間開門。後簷接抱廈3間,為長春宮戲台。體元殿也有東西配殿,東配殿日怡性軒,西配殿日樂道堂。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乾清宮、坤寧宮遭受火災後,明神宗朱翊鈞曾搬到這裏居住;清同治、光緒兩朝時,慈禧太後也曾在這裏以及長春宮居住過;遜帝溥儀在北京政變發生以前,隆裕太後和同治帝的瑜貴妃也曾在這裏居住。
居住在太極殿的末代太後、太妃
1908年,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登上皇位後,光緒的皇後就成了末代皇太後,隆裕太後在做皇後的時候一直居住在鍾粹宮,做了太後後,她便移居到太極殿。
這位太後在當皇後的時候不得光緒的喜愛,在光緒去世後,卻獨撐起了風雨飄搖的大清朝。隆裕太後是慈禧太後的親侄女,慈禧太後強迫光緒帝娶她當皇後,可惜的是,這位要才無才、要貌無貌的皇後一點也討不了皇帝的歡心,光緒皇帝把他的愛情全部給了那個聰明機靈美麗的珍妃。1912年,還不明白共和是什麼的隆裕太後聽從了她認為忠臣的袁世凱的建議,議定完民國政府給清廷的四百萬優待款後,還在苦等著袁世凱來上朝,等她知道袁世凱從此以後再也不會來上朝了後,便背上了沉重的枷鎖,認為是自己斷送了大清朝。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頒布了退位詔書後,便在巨大的壓力和自責下身患重病,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她便匆匆地走完了她短短的人生路。
太極殿的最後一位主人是同治皇帝的瑜妃,瑜妃住在這裏時就已經是太妃的身份了。宣統皇帝三歲入宮當了天子,正是瑜太妃撫養他的。隆裕死後,瑜太妃就以太極殿的某處暖閣作為自己的寢宮。瑜太妃是清帝退位後居住在宮中的四位太妃之一,在四人中居最高的位置。
畫有《紅樓夢》壁畫的長春宮
長春宮也是內廷西六宮中的一座宮殿,位於西六宮太極殿的後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剛開始的名字就叫長春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時候改稱為永寧宮,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的時候又改回原來的長春宮。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次大修。鹹豐九年(1859年),鹹豐帝下令拆除長春宮的宮門長春門,並將太極殿的後殿改為穿堂殿,取名為“體元殿”。體元殿穿堂後就使得長春宮、太極殿兩座宮院相連了。
身為西六宮之一,長春宮同樣也是明清兩代後妃們居住的宮殿。明代天啟皇帝的妃子李氏,曾在這裏居住。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後也曾在這裏住過。到了清代末期,同治皇帝親政後的慈禧太後也曾住在這裏。
長春宮是黃琉璃瓦歇山頂式建築,麵闊5間,有前出廊,明間開門,隔扇風門,竹紋裙板,次、梢間均為檻窗,步步錦支摘窗。明間設地屏寶座,上麵懸掛有乾隆禦筆的“敬修內則”匾額。左右有簾帳與次間相隔,梢間靠北設落地罩炕,這裏是寢室。殿前院內的左右有銅龜、銅鶴各1對。東西各有配殿,東配殿叫綏壽殿,西配殿叫承禧殿,配殿麵闊各3間,前有出廊,與院內的轉角廊相連,通過這裏可以到達院內的各殿。長春宮比較有特色的地方是,這裏院內廊內的壁上繪有18幅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巨幅壁畫,這是其他宮內都沒有的。長春宮的南麵,就是鹹豐年間打通為穿堂殿的體元殿的後抱廈,是長春宮院內的戲台。
長春宮的後殿與長春宮同期建成,也是麵闊5間,東西還各有耳房3間。長春宮的後殿也有東西配殿,東配殿名為益壽齋,西配殿名為樂誌軒,都是麵闊3間。後院的東南角還有井亭1座。
居住在長春宮的孝賢皇後
清代的長春宮是一個一直很熱鬧的宮殿,居住在這裏的後妃們都是聲名顯赫的人物。首當其衝的就是乾隆的孝賢皇後。長春宮的後殿懸掛著乾隆禦筆的“德協坤元”匾額,西室的匾額也是乾隆禦筆的“德洽六宮”,長春宮的前殿則是乾隆禦筆的“敬修內則”,這裏之所以有這麼多乾隆的禦筆,而且都是讚揚的詞彙,是因為在乾隆朝,這裏居住的是乾隆帝的原配妻子,也是乾隆帝最寵敬的孝賢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