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北京故宮(10)(2 / 3)

壽康宮南北有三進院,院牆外的東、西、北三麵均有夾道,西夾道外有房數間。壽康宮外的東側是徽音右門,可以直接通到慈寧宮,進入壽康宮的第一道門就是壽康門。壽康門內的正殿就是壽康宮。壽康宮坐北朝南,麵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出廊,明間、次間各安三交六梡菱花槅扇門4扇,梢間為三交六梡菱花槅扇檻窗各4扇,後簷明間與前簷明間相同。因為乾隆的生母時常住在這裏,所以這裏乾隆的禦書比較多,正殿的匾額就是乾隆禦書的“慈壽凝禧”四字。

根據內務府規定,壽康宮設總管太監一名,首領一名,太監六名,專門負責打掃、陳設以及值班坐更等事務。另外,為了防止太後、太妃們年事已高突然發病,壽康宮還設有值夜的禦醫常年在這裏服務,還有急救的藥物儲藏箱等急救物品。另外,清代的皇太後、太妃們大多無事可做,所以大多數的太後、太妃都信奉佛教,所以在壽康宮正殿的東暖閣還設有佛堂,每個月都要在這裏燒香、念經或者做佛事。

居住在壽康宮的兩位太妃的不同命運

嘉慶年間,有兩位太妃居住在壽康宮,一位是穎貴太妃,一位是婉貴太妃。穎貴太妃是乾隆皇帝的眾多妃嬪之一,因為她一生未生育子女,但她撫養了嘉慶帝的同母弟弟永磷,所以永磷與她有很深厚的感情。

嘉慶五年,穎貴太妃在壽康宮迎來了自己的七十大壽,以她太妃的身份,是不能享受皇太後的規格的,所以在壽辰這一天,隻有她的養子永磷興衝衝地送來了禮品,但不幸的是,嘉慶皇帝責備了永磷,說他沒有奏報就擅自送禮品到壽康宮,孝聖皇太後做壽時,大臣們送禮也都是要先稟明皇帝知道的。有了嘉慶皇帝的責備,穎貴太妃的壽辰自然過不好,沒幾個月以後,穎貴太妃便與世長辭了。

嘉慶朝另一位住在這裏的太妃婉貴太妃也是一生未生育,但她侍奉乾隆皇帝的時間最長,早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她就已經嫁給了乾隆,而且她還是雍正帝選聘的。乾隆帝駕崩後,在剩下來的妃嬪中,她的資曆最老,所以被嘉慶帝尊為壽康宮首席老太妃。她一直到嘉慶十年才去世,享年九十二歲。

太妃們的另一處居所——壽安宮

壽安宮位於內廷外西路壽康宮的北側,英華殿的南側,壽安宮與紫禁城裏的其他建築一樣都是始建於明代的,原名叫鹹熙宮,嘉靖四年(1525年)改稱鹹安宮。進入清代後,這裏一度閑置無用,到了康熙朝,康熙曾將廢太子囚禁在這裏。雍正年間,雍正帝在這裏興辦鹹安宮官學,乾隆十六年(1751年)鹹安宮官學移到武英殿的西側,而這裏的這組建築也就改名為壽安宮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為自己的母親慶祝七十聖壽時,在院中添建了一座3層的大戲台。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又將戲台拆除,戲台上的扮戲樓改建為春禧殿後卷殿。

壽安宮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前麵是春禧殿及東西配殿組成的第一進院落,第二進院落就是壽安宮,殿前二層的延樓左右對應,使得院子中間形成一座天井式的庭院。在正殿後麵的是第三進院落,東麵的是福宜齋,西邊的是萱壽堂。

中院正殿壽安宮麵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退進1間,設步步錦支摘窗扇門4扇,次間、梢間設檻窗。後簷明間開門,次間、梢間設檻窗。殿兩側山牆各出轉角延樓,環抱相屬,向南與春禧殿後卷殿兩山相連。

壽安宮是皇太後及太妃、嬪等人的居所,在明代,居住在這裏的是仁聖太後,以及天啟年間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乾隆年間,乾隆帝給自己的生母慶賀六十及七十歲聖壽節的典禮也是在這裏舉行的。

道光和鹹豐年間,居住在這裏的是嘉慶皇帝的妃子鈕祜祿氏,鈕祜祿氏早年是嘉慶帝的如貴人,後來晉升為如妃。道光帝即位後,尊她為如皇妃,鹹豐皇帝又尊她為如皇貴太妃,她在壽安宮一直住到七十四歲去世。

太後、太妃嬪們的禮佛之地——英華殿

英華殿位於紫禁城內廷外西路西北方,壽安宮的北側,也是在明代的時候建成的,剛開始的名字叫作隆禧殿,明隆慶元年(1567年),穆宗把此殿改為英華殿。到了清代,此殿經曆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一次重修後,一直作為清代皇太後及太妃、太嬪們的禮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