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北京故宮(7)(1 / 3)

在清代,封皇後,授皇後“冊”、“寶”的儀式等,都在交泰殿舉行,而且每年元旦、冬至、千秋(皇後生日)三大節日,皇後還要在交泰殿舉行典禮,接受皇貴妃、貴妃、妃、嬪、公主、福晉(親王、郡王的妻子)等的朝賀。清順治年間,鑒於明代宦官專權的教訓,規定太監不得幹預朝政,同時將禦旨鑄成鐵牌豎在此殿中。

在明代,交泰殿是皇後的寢宮之一,而清代皇帝則將它改成行禮殿。殿正中的寶座就是舉行典禮時皇帝的座位。清代皇帝的二十五寶璽也存放在這裏。每年的正月,都由欽天監擇吉日吉時,設案開封陳寶,皇帝來此拈香行禮。

另外,寶座的東側還放有古代計時的銅壺滴漏,西側是近代機械鍾表大自鳴鍾,宮中乃至全城計時都要以此為準,其鍾聲可達宮中各處。此鍾鳴,則神武門上鳴鍾鼓,鍾鼓樓也隨之響應,向全城報時。

交泰殿裏的二十五寶是怎麼回事

在我國古代,象征皇權的印章被稱作“璽”、“寶”,也叫“國璽”、“國寶”等。交泰殿裏就存放著清代象征封建國家皇權的二十五顆國璽,習稱“二十五寶”。

“二十五”這個數字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確定的。盛有二十五寶的寶匣至今仍原樣不動,陳設在交泰殿的禦座周圍。

那麼乾隆皇帝為何要選用二十五這個數字呢?是不是有特殊的寓意呢?有人認為,乾隆引用了《周易》“大衍天數,二十有五”一典。古人都以天為陽、以地為陰,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周易》中將一、三、五、七、九相加,得天數二十五。而封建帝王都處處引經據典,用《周易》天數二十有五來確定寶數,是希望自己的王朝綿延無限。但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確切,乾隆的用意也不僅如此,確切地說,他的真意並不在此。

嘉慶元年,也就是乾隆當了太上皇的第一年,86歲的乾隆在他題為《匣衍記》的一篇文章裏,揭開了二十五寶的秘密。

原來,乾隆帝在定寶數時,是引用了“密用姬周故事”。他曾默禱上天,希望清朝能享國二十五代。所謂“姬周故事”,指周平王遷都洛陽,開東周二十五代的帝王霸業,成為我國曆史上曆時最長、世數最多的王朝。乾隆將順治帝作為清朝定鼎燕京後的第一代,希望自己的王朝也能像東周那樣,延續二十五代。可是清朝從順治到宣統,才不過十代,乾隆二十五代的願望也隻能是個幻想。

但換個角度來說,這也說明乾隆客觀地認識到他的王朝也會滅亡。他說,“自古以來,未有一家恒享昊命而不變者。”也就是說,自古以來,沒有不滅亡的王朝。鑒於曆史上最長久的東周也不過曆經二十五代,而清朝在遷都一事上,與東周略有相似,因此他斷定,大清王朝也不會超過二十五代,故製定的國寶以二十五為數。

銅壺滴漏的原理是什麼

銅壺滴漏又稱漏壺、刻漏、水鍾等,是一種原始的計時工具。它是以壺盛水,幾個壺連在一起,上邊的幾個壺底都有小孔,以便上麵的壺注入水滿後,利用水向下均衡滴流的方法逐級向下滴。最下邊的壺中有一個直立的浮標(也叫刻箭),上麵刻有刻度。漏壺就是根據水位高低使浮標升降的原理,從而通過觀測壺中刻箭的刻度來計算時間的晝夜。

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就發明了這種簡易的計時工具。陳列在故宮交泰殿的銅壺滴漏,是乾隆十年(1745年)製造的,這也是中國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壺。這個銅壺滴漏的外觀像一座小亭子,共有5個壺組成,正麵排列的3個方鬥形的叫作“播水壺”,在第二個“播水壺”後下方還有一個“分水壺”。最下麵的是“受水壺”。使用時,將最上邊的一個“播水壺”盛滿水,水就會從壺前的龍口裏滴漏出,再依次經過第二、第三個“播水壺”,並經“分水壺”分水後,最後滴漏進入“受水壺”內。

“受水壺”內有一個銅人,抱著一個能上下升降的“漏箭”,箭上刻有12個時辰。在漏箭底部,還有一個空鼓形的水漂(箭舟)。當水逐漸滴入“受水壺”時,水漲舟浮,箭舟就會帶著漏箭緩緩上升,因而可以從銅人手握處觀察時辰。

銅壺滴漏可以不分白天夜晚、不分晴天雨天計時,但滴水的速度會受溫度的影響而有所變化,因此計時難免有誤,但它可以在晴天時用日晷校正。漏壺的構造曆代也不盡相同,有泄水型漏壺和受水型漏壺,有單壺式和多壺式。漏是古代中國人的習慣用語,含義就相當於現在的“鍾”。

坤寧宮的功用有哪些

坤寧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曾兩次毀於大火,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代沿襲了明製,於順治二年(1645年)又對其進行了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陽盛京清寧宮再次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延燒至此殿前簷,三年(1798年)又重修。

坤寧宮坐北麵南,麵闊連廊九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明代時期,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按規定,清朝也應將這裏作為皇後的正宮,但皇後實際並不住在這裏。到了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後,坤寧宮被改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而且在改建時,還將原明間開門改為東次間開門,原扇門改為雙扇板門,其餘各間的欞花扇窗均改為直欞吊搭式窗。室內東側兩間還隔出暖閣,作為居住的寢室,西側四間設南、北、西三麵炕,作為祭神的場所。與門相對的後簷設有鍋灶,作為殺牲煮肉之用。由於坤寧宮是皇家所用,所以灶間設有欞花扇門,渾金毗盧罩,裝飾極其考究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