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北京故宮(3)(3 / 3)

誰曾誤闖了金鑾殿

當年的紫禁城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即使宮內人員也不能隨意行走,外人自然更不可能隨便潛入了。然而在清宮的有關檔案中,卻詳實地記載著一件瘋人潛入太和殿並最後被絞死的事件。

這件事發生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夏季的七月初八,當時宮內各門值班章京按例巡查各宮殿,開始並沒有發現異常。中左門值班章京繼山,中右門值班章京隆海,後左門值班章京阿克當阿,後右門值班章京勝祿等四人接班後,一起會同巡視三大殿。當巡至太和殿時,忽然看見大殿一側的窗欞脫落,四人馬上警覺起來。走到駙近,隱隱聽到殿內好像有人。四人急忙將這一情況上報給值班司鑰長護軍參領鬆全和值班續辦事章京魁聯。二人不敢怠慢,馬上向景運門值班大臣兜欽稟告。兜欽馬上帶領眾臣兵直奔太和殿。待打開殿門後,隻見一人正在殿內跳舞。於是眾兵一擁而上,將此人拿獲,並在該人身上搜出一把帶鞘的短刀和一把小刀,還有火柴兩盒及其他一些物品。

紫禁城乃森嚴之地,而這個人居然能帶短刀潛入,並進入到金鑾殿,這可了不得!景運門值班大臣兜欽立即對人犯嚴加審訊。此人名叫賈萬海,京郊大興縣人,再問他就開始胡言亂語了,似有瘋疾。兜欽見無法追訊真情,便在七月九日上奏皇太後和皇上,擬將賈萬海送刑部嚴審,按律懲辦。當日奉旨:“依議。欽此。”刑部提審賈萬海後,賈萬海仍然是目瞪神呆,言語糊塗。醫官診斷其為肝火挾痰之症,以致神誌驚惶,語無倫次。刑部堂官便令醫官為其醫治。一個月之後再提審時,賈萬海還是那個樣子。但賈萬海藏刀潛入金鑾殿是個事實,而這個案子又不能久懸不決。按照清律:不係宿衛應值和帶兵仗之人,但持寸刀入宮殿門內者應判絞監候。因此,刑部於八月初九日請旨按律懲辦後,將這名在金鑾殿跳舞之人賈萬海施以絞刑。

賈萬海是個瘋人,所以審訊也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供詞,所以他如何能腰藏短刀潛入戒備森嚴的皇宮,甚至闖入金鑾殿,到現在還是個謎,沒有人能解開。

中和殿獨特的建築特點

中和殿是故宮外朝的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間。中和殿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其為華蓋殿,嘉靖時因遭遇火災重修,修整後改稱為中極殿。現在,在天花板內的構件上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的墨跡。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將中極殿改為中和殿。之所以改叫“中和殿”,主要是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中和殿平麵呈正方形,麵闊、進深各為3間,四麵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麵積580平方米。屋頂為單簷的四角攢尖,屋麵覆有黃色琉璃瓦,中間為銅胎的鎏金寶頂,仿佛一個巨大的寶珠。

中國古建築中的宮殿,其建築構件從直觀上看都是藝術品,仿佛裝飾,但如寶頂、獸吻,甚至鬥拱等,都是具有實用功能的。中和殿攢尖頂部,正是四條屋梁的交會處,其木構件最怕受雨腐爛。而在它的頂端罩上一個完整的金屬寶頂,就能有效地保護這些構件,防止它們受潮。其他宮殿安裝獸吻處,也是在橫脊與兩條垂脊的交會處,大部件組成的獸吻彌補了瓦頂在交接處的空缺,使屋頂梁柱免受損毀。而獸吻部位是屋頂的最高處,最易遭雷擊而發生火災,所以古人把獸吻下的一根關鍵立柱就稱作“雷公柱”,柱下橫梁稱為“太平梁”。當然,這並不能真正避免災害,如今將避雷針安裝在大吻頂上,才真正地預防了雷擊的危險。

中和殿四麵開門,正麵三交六梡槅扇門12扇,東、北、西三麵的桶扇門各為4扇,門前石階東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間為浮雕雲龍紋禦路,踏跺、垂帶淺刻卷草紋。門兩側為青磚檻牆,上麵置有瑣窗。中和殿的這種門窗的形製取自《大戴禮記》所述的“明堂”,從而避免了三座大殿建築風格的雷同。

在中和殿內的寶座前左右兩側,各設有一隻金質四腿獨角異獸。它是想象中的一種神獸,傳說能日行一萬八千裏,懂得四方語言,通曉遠方之事。放在皇帝的寶座兩旁,寓意君主聖明,同時也為燒檀香之用。

中和殿地麵平台兩側還設有銅薰爐,是用來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宮中燒用的都是上好木炭,叫“紅蘿炭”。這種木炭氣暖而耐燒,灰白而不爆。

另外寶座兩旁還放著兩乘肩輿,俗稱轎子,是清代皇帝在宮廷內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後在什麼場合乘坐什麼轎子都是有嚴格規定的,肩輿隻是其中的一種。

中和殿有哪些功用

中和殿是清代之名,在明初建成時被稱為華蓋殿,中葉一度改名中極殿,位於太和殿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