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巧做督辦(1)(3 / 3)

盛世才又奉命阻擊馬世明的部隊。幾經較量,盛世才很快收複了米泉、阜康,迫使馬世明向南循去。

盛世才獲勝後,返回迪化,把他的部隊駐紮在城外,他住在一座建造於清朝末年時的名叫“一炮成功”的炮台裏。

他為何住在這裏?因為,這時迪化城裏發生了戰亂,金樹仁的政權已經快垮台了。

這裏居高臨下,他可以觀察城裏的動靜,也可以穩紮軍隊,達到按兵不動,進退有利的目的。

1933年,金樹仁的政權已經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

全新疆各地都爆發了反政府的民變活動,暴動的軍隊紛紛攻城奪鎮。

迪化城外的許多地方都組織起推翻金樹仁政權的義軍。

這時,曾畢業於中央軍校現任金樹仁督署參謀長的陳中、迪化縣縣長陶明樾、飛機師兼教練李笑天、外交特派員張馨等人密謀策劃推翻金樹仁的政權。他們派密使請動了兩名歸化軍的團長安東諾夫和巴品古特以及資助組建了歸化軍的白俄巨富高米林肯,達成了政治上的協議,共同推翻金樹仁。

所謂歸化軍,即蘇聯十月革命後,從俄國逃來新疆居住的白俄人和歐洲人。他們之中大都是舊俄軍隊中的官兵,富有作戰經驗,戰鬥力強,總想有一天能恢複舊俄統治,說不定還能用上他們的軍隊,所以,他們在高米林肯的資助與組織下建立了軍隊,稱之為歸化軍。

迪化的這兩團歸化軍是單獨成軍,獨立行動的。這兩團歸化軍由省政府直接指揮。他們之中有的取得了中國國籍,但大多數尚無中國國籍,他們都想等時機一到便返回俄國去。

1933年4月12日中午,政變策劃者和歸化軍首腦們決定了行動布署。半小時後安東諾夫和巴品古特率領兩團歸化軍從東北門外衝進,按原計劃分為幾路,有的攻占督署,有的據守四處城門,有的活捉城防指揮,有的生擒軍務廳長金樹信和步兵團長崔肇基,有的逮捕金督辦。

突襲神速,進展順利,惟有金樹仁在二堂衛隊與歸化軍戰鬥時,帶領家眷越牆而逃。

其餘人均被擒獲。原訂計劃實現了。

歸化軍以武力控製了局勢之後,立即在東門外的旅部召開會議,將省城內的官員們請來開會。當時安東諾夫正在城內指揮部隊,把守城門,沒參加會。

會議由巴品古特主持。他在會上說:“金樹仁的政府已得不到民心了。全疆動亂了好幾年,戰爭毀壞了許多城鄉,人民無法生活,餓死、凍死、被殺死的人無計其數,禍根就是金樹仁,他不倒,新疆還會降臨更多更大的災難,我們不能看著新疆人民再受更大的災難,有責任拯救新疆人民。我們的目的是讓有威望有能力的人主持新疆的政治工作……”

他說完,有人主張將金樹信和崔團長處死,不少人讚同,於是形成了決議,就地正法。

會議決定成立臨時維持委員會和臨時軍事委員會。

大家最後推選教育廳長劉文龍任主席,剛從蘇聯進入新疆的黑龍江救國軍第十五旅旅長鄭潤成被選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但他說什麼也不當。他說他是過境的客軍,要回東北,但大家一再要他當,他勉強地答應先臨時維持幾天。

政變策劃者和其他二十幾位要員、職員以及巴品古特、安東諾夫、高米林肯都當了委員。

有人指出駐紮在城外的盛世才如果接受金樹仁的命令反攻的話,後果不可設想,於是大家決定派人去說動盛世才支持政變。

散會後,幾個政變者又和歸化軍首腦研究了一番。

張馨說:“劉文龍的約法三章提得好,一要保障全省各民族人民的生命財產,二要保護蘇聯領事館,這就可以起到穩定民心,爭取外援的作用。第三條說可以保證金主席的人身安全及其財產不受侵犯。也可以穩住老金,乖乖交出政權。”

李笑天說:“我看前兩條很好,這後一條大可不必。劉文龍害怕有反複,故意討好老金,想留個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