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空中角鬥士——軍用飛機(2 / 3)

五、預警機

預警機用於搜索、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主要是指揮引導己方飛機進行作戰飛行任務的飛機。機上裝有雷達和電子偵察設備,飛機起飛後能大大增加雷達的搜索範圍和探測距離,增長預警時間,發現低空、超低空和海上飛行目標的作用尤為顯著。圖202圖203

戰時可迅速飛往作戰地區,進行警戒和引導己方飛機作戰;平時可在國界或公海上空巡邏,偵察敵方動態,防備敵方突然襲擊。預警機通常由大型運輸機改裝而成,在現代戰爭中具有重要作用。

六、電子對抗飛機

電子對抗飛機是用於對敵方雷達、電子製導係統和無線電通信設備實施電子偵察、幹擾和攻擊作戰的飛機。通常包括電子偵察飛機、電子幹擾飛機和反雷達飛機。

電子偵察飛機裝備有寬頻帶的電子偵察係統,通過對敵方電磁信號的偵收、識別、定位分析和記錄,來獲取有關情報。

電子幹擾飛機裝備電子幹擾設備,主要用於對敵方防空體係內的情報雷達、導彈製導雷達、炮瞄雷達和無線電通信等設備實施電子幹擾。

反雷達飛機裝備有報警引導接受係統、主要用於襲擊地麵防空係統的製導雷達和炮瞄雷達,也可襲擊對空情報雷達和其他地麵電子設備。

七、空中加油機

空中加油機是專門給正在飛行中的飛機和直升機補加燃料的飛機。

它可以使受油機增大航程,延長續航時間,增加有效載重,提高遠程作戰能力。空中加油機多由大型運輸機或戰略轟炸機改裝而成,加油設備大多裝在機身尾部或機翼下吊艙內,由飛行員或加油員操縱。空中加油技術出現於192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空中加油機大量裝備於部隊中。圖205

八、軍用運輸機

軍用運輸機是用於運送軍事人員、武器裝備和其他軍用物資的飛機。

該機具有較大的載重量和續航能力,能實施空運、空降和空投,保障地麵部隊從空中實施快速機動任務。機上有完善的通信、領航設備,能在晝夜和各種複雜的氣象條件下飛行。軍用運輸機分為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戰略運輸機起飛重量150噸以上,用於在全球範圍載運部隊和各種重型裝備:戰術運輸機起飛重量不到100噸,用於戰役戰術範圍內執行空運、空降和空投任務。

九、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指裝有武器並執行作戰任務的直升機,也稱攻擊直升機或強擊直升機,主要用於攻擊地麵、水麵和水下目標,為運輸直升機護航,也可與敵方直升機進行空戰,具有機動靈活,反應迅速,適於低空、超低空抵近攻擊,能在運動和懸停狀態開火等特點。武裝直升機可分為專用型和多用型兩種。專用型武裝直升機是專門為進行攻擊任務而設計的,其機身窄長,機艙內隻有前後或並列乘坐的2名乘員(甚至1名乘員),作戰能力較強。多用途武裝直升機除用來進行攻擊任務外,還可用於運輸、機降、救護等。

十、無人機

無人駕駛飛機是一種以無線電遙控或由自身程序控製為主的不載人飛機。它的研製成功和戰場運用,揭開了以遠距離攻擊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性戰爭”的新篇章。

與載人飛機相比,它具有體積小、造價低、使用方便、對作戰環境要求低、戰場生存能力較強等優點,備受世界各國軍隊的青睞。根據實戰的檢驗和未來作戰的需要,無人駕駛飛機將在各個方麵更快地發展。

戰後,隨著科技的發展,火箭炮的性能不斷改進。前蘇聯繼續發展了多種先進的火箭炮,其型號之多、數量之大遙遙領先於其他各國,堪稱“喀秋莎”王國的“巨無霸”。僅20世紀50~60年代蘇軍就裝備了BM-14、BM-21、BM-24等多種火箭炮。尤其是BM-21因性能先進而名揚天下,先後生產2000多門,暢銷50多個國家。近年來傳媒報道的“喀秋莎”大多是這種武器或它的變型。

BM-21型火箭炮原裝備蘇軍摩步師和坦克師的炮兵團,主要用來消滅敵集結地域有生力量,壓製或摧毀炮兵發射陣地,破壞多種野戰工事和支撐點。早期的BM-21采用烏拉爾-375型載重車改裝而成,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70公裏,以後改用輪式4輪越野車,最大速度達到每小時85公裏。在車體後部的大型旋轉架上有40個發射管,可在18秒內發射40發子母彈,摧毀20公裏遠的各種目標。無數顆炮彈鋪天蓋地襲來,就像晴朗的夏天突然襲來的冰雹一般。俄軍士兵常稱它“冰雹”炮。近年來俄羅斯和法國合作,製成多種性能更先進的火箭彈,有的射程增大到36公裏,並提高了命中精度和殺傷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