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也就讓下人都知道武則是彌勒下凡,應該取代李唐當皇帝。隨後,武則便在這一年的九月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
華夏的儒學是極力反對女子幹政的,所以唐朝以後,屢屢有人拿《大雲經》事,無不以它來指摘武則偽造佛典,欺騙下。
那麼佛經中有女人當皇帝的教義嗎?答案是:有。佛經中有一篇女人來世為王的故事。
佛陀他涅槃七百年後,在南竺有一個國,叫做無明;國內有條河,叫做黑闍;這條河的南岸,有座叫榖熟的城;城內有個國王,叫做等乘;國王與夫人生育有一個女兒,名叫增長。將來的一,國王等乘會突然去世。到時,大臣們會讓他的女兒增長來繼承王位。她登上王位後,出現的情形將是下威伏,閻浮提中所有的國家都會來承奉她,沒有拒絕和違抗的。
這個故事表明至少從該佛典記載時起,就已經明確了女人可以當皇帝的教義。
佛教在受到唐太宗的壓製之後,到武則執政時完全恢複了所喪失的地位,不能不武則是中興佛法的宗主。
武則當上皇帝後,她派人把禪宗北宗的領袖神秀接到洛陽,然後把他抬上轎子,自己親自跪拜。她的這種做法,引來高官和百姓的爭相追隨,每都有數萬人前來跪拜這個高僧。
她還親自迎接另一位海歸的高僧。武則跟佛教結緣,意味著她的合法性逐步升高。而中國佛教也進入了一個全麵繁盛的階段,最盛就是在武則的武周王朝。
佛教繁盛當時有三個表現形式:第一是佛經大量地被翻譯出來。
武則時期翻譯了一本最重要的佛經《華嚴經》,當時女皇陛下總覺得晉朝時翻譯的六十“華嚴”欠缺太多,感覺到非常地遺憾,於是,她就派了特使到印度去求這部經的完整本子。
於闐國的一位法師手上正好有這個本子,她就連法師一起請到中國來,這個法師就是實叉難陀。將法師請來了之後,讓他主持翻譯《華嚴經》。
而實叉難陀法師來的時候,所帶來的《華嚴經》,也不完整。但是比晉譯的經多出了九千頌,一共有四萬五千頌,大經的教義已經能夠看得出來了。當時譯場的規模非常大,武則自己也常常前去參與。翻譯出來後,她甚至親自為《華嚴經》寫序、開經。
這就是那首著名餓《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華嚴經》主張萬世萬物共榮共生,是一個相當有氣魄的經典。唐朝以譯經著稱的大師有幾十位,生活在武周時代的就有十五位。
第二就是武則時期對於建設寺院也有重要貢獻,她在全國各州都建立了一所大雲寺,史書記載,唐朝的名寺有三十八所,其中在武周時期建立的占0%以上。有佛寺就必然有僧人,薛懷義做了白馬寺的住持,白馬寺本來有三百多個和尚,但在武周時期,住持薛懷義的侍從就有一千多人。
第三個貢獻是造像,唐朝所有的造像藝術中,武則時代是最高明,對佛教的宣傳也達到了鼎盛時期。武則跟佛教結緣,對於佛教有很大的作用,武則本人和佛教都達到了自己的巔峰狀態。
武則這麼尊崇佛教,她為自己的墓葬安排這麼多的佛像來陪葬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PS:鞠躬感謝“愛葬死海”00的打賞,“屋頂看星空”00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