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卑微的生命也能產生偉大的力量!籃球皇帝邁克爾·喬丹曾經說過:"我來自底層,白手起家,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總有一天,我會夢想成真……"偉大的卑微,不是家境的貧富、地位的高低,它是一種可貴的精神,一種在卑微中仍然孜孜向上的信念。隻要你的思想不卑微,卑微的出身就可以變為成功的資本。
為維護尊嚴而奮鬥
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
人們永遠賴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嚴。
我們時常要在生存與尊嚴之間徘徊取舍。在兩者間要你做選擇,你將如何抉擇?一個人不管有多麼卑微,但不能失去做人的尊嚴。
每個人都有自尊的需求,希望受別人的尊重,受到別人的賞識、表揚,獲得榮譽和地位等等。隻有有尊嚴地活著,才能為尊嚴而奮鬥,為尊嚴而抗爭,才不枉來世上當一回人。
施羅德出生在德國薩克森州的一個貧民家庭,他出生後第三天,父親就戰死在羅馬尼亞。母親當清潔工,帶著他們姐弟二人,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生活的艱難使母親欠下許多債務。
一天,債主逼上門來,母親抱頭痛哭。年幼的施羅德拍著母親的肩膀安慰她說:"別傷心,媽媽,總有一天我會開著奔馳車來接你的!"
1950年,施羅德上學了。因交不起學費,初中畢業後他就到一家零售店當了學徒。貧窮帶來的被輕視和瞧不起使施羅德立誌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我一定要從這裏走出去。"他想學習,他在積極地尋找機會。
1962年,施羅德辭去店員之職,到一家夜校學習。他一邊學習,一邊到建築工地當清潔工。四年夜校結業後,1966年施羅德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夜校學習法律,圓了上大學的夢。
大學畢業,施羅德做了律師。32歲時,他當上了漢諾威霍爾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通過對法律的研究,他對政治產生了興趣。他積極參加政黨的集會,最終加入了社會民主黨。此後,施羅德逐漸嶄露頭角,步步高升。1969年,他擔任哥廷根地區的主席,1971年得到政界的肯定,1980年當選議員。1990年,施羅德當選為下薩克森州總理。
為了兌現兒時的諾言,施羅德開著奔馳車把母親接到一家大飯店,為老人家慶祝80歲生日。1994年、1998年施羅德兩次連任薩克森州總理,政壇得誌更是激發了他做聯邦政治家的雄心。1998年10月,他走進聯邦德國總理府。
人生在世,不論你處於多麼困頓的境地,都要自強自立,有尊嚴地活著。人活著就要爭一口氣,把誌氣化成一股激勵自己不斷進取的力量,一直到獲得成功。
長春青年鄒文龍在高二時開始談戀愛,身體又不好,生了一場病。後來女朋友考上了大學,他卻落榜了。他女朋友的父親對鄒文龍說:"你和我女兒有三大差別。第一是城鄉差別,我女兒是城市戶口,你卻來自貧窮的農村。第二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我女兒已經考上了大學,而你卻接親戚的班到一個小雜貨店搬油鹽醬醋出賣勞動力。第三是健康上的差別,你身體不好,影響到大學都沒考上,難以想像一個身體不好的人以後怎麼靠體力活兒吃飯,你怎麼能夠養得活我的女兒?所以,你和我的女兒談戀愛,堅決不成!"
為了得到女朋友,鄒文龍隻有一條路,就是消滅"三大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鄒文龍開始了創業。他離開原工作崗位,勇敢地投身到長春家具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創建了吉盛商場。後來他的公司越做越大,進軍上海,把吉盛偉邦從一個十幾人的小店發展壯大為擁有員工上千人,七大商場,一個家具製造公司,資產2億元,年銷售額達6億元的家具營銷集團,走出了一條成功的民營企業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