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學剛在一家大型傳媒公司工作。有一天公司裏安排了個大四學生林娟娟跟他實習一個月。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程學剛對林娟娟的工作做了細致的安排。他讓林娟娟全程了解了一份大型傳媒的操作流程,帶她跟蹤報道了幾個新聞事件,參加了幾個記者發布會。最終,在刊發的稿件上,他聯署了林娟娟的名字。
後來,程學剛不僅得到了公司的誇獎和讚揚,還因為“工作能力突出”,意外地被上調為另一個部門的主任。原來,林娟娟是集團董事家的親戚,她對程學剛的職業修養崇拜有加,自然就免不了在那位董事大人麵前多說了幾句程學剛的好話。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關鍵看你是個怎麼樣的人,能不能認真地完成每一件工作,隻有這樣,機會才能青睞你。
老板不會把心裏話寫在臉上
我在二十幾歲給一個領導做助理的時候,總想不明白一件事,這位領導在社會上聲名顯赫,是絕對的實力派。可每次他在公開場合說的話,總是平凡到極致。在聽他評論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感覺不到有什麼過人之處。
直到一天晚上,麵對一件重要事情的時候,我才見識到了這位領導的深謀遠慮和雷厲風行。在此後的日子裏,我再也不敢小看任何一個在社會上行走的人,也慢慢領會到,那位領導為什麼每次開會總說些無關痛癢、聽起來水平一般的話,這並不能說明他真的水平一般,隻是因為他的心裏話沒必要在公開場合表達,任何人也不可能從他的閑談中探聽到一些重要的決策,而他又是個看起來如此平和的人,所以才會顯得他總是說了很多的“廢話”。
老李所在的公司剛剛接了一個資金過百萬的項目,誰要是能夠負責這個項目,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傭金,更可以在公司、客戶心裏,以及整個行業中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老李感覺自己還是具備相當優勢的,因為有一次他聽老板說,老員工就是公司裏的寶,也計劃重用一批表現良好的老員工,多給他們一些突破自己的機會,並且還會根據表現讓他們帶領團隊做項目。於是,在這個項目中老李毛遂自薦,極力為自己爭取這個機會。
但是最後確定的負責人卻不是他,老李覺得委屈,就去找老板問明原因。
老板說:“你沒有主持過這麼大的項目,公司對你的實力還沒有很深入的了解,怎麼可能把它交給你呢?”
老李更委屈了,想到老板前幾天還說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怎麼在這一關鍵時刻卻不信任他了呢?
這就是老板做事的方式,他們平常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鼓勵員工對未來要有信心,目的是讓員工更用心地投入工作,可真正的大項目來了,他不能給所有的員工提供均等的機會,這是必然的。
老李應該做的是平時就恰到好處地展現自己,多展示自己的業務能力,加強和老板的溝通,真正贏得老板的信任,關鍵時刻才有被重用的可能。
當然,與老板相處,還要把握一個度,不要觸碰別人那條敏感神經。
小梁和領導的關係非常好,他把李主任當自己的“哥們兒”。平常總請李主任吃飯,李主任有什麼好處也會想著他。
可是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情,扭轉了整個局勢。
小梁在家人的幫助下買了一套房子,房子裝修好以後,小梁拉著李主任參觀自己那所富麗堂皇的“豪宅”,還略帶炫耀地說自己得到這套房子有多麼幸運。當晚吃飯的時候,李主任的反應不是特別熱情,這讓小梁感覺到莫名其妙,他怎麼會知道李主任回家後麵對著擁擠的小房子有多麼地感慨和難受。
所以,要多從業務上加強與老板的交流,而不是讓老板了解自己的私人生活。有人整天圍著老板轉,頻頻在老板眼前晃悠;開會搶著坐到老板旁邊,隔三岔五獨自闖進老板辦公室低聲說話,顯得很不光明磊落……這會被同事們鄙視,給老板的感覺也是太愛出風頭,這不利於一個人在公司站穩腳跟。
口碑也是競爭力
員工如果想升職,就要先讓自己贏得口碑。你越能夠團結他人,就越容易掌握資源,老板在任用你的時候,他的壓力就越小。
例如,有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同事,隻需要多關注他們,就能處好關係。他們最受用的就是被尊重的感覺。一句貼心的問候,一個溫暖的微笑,常常一起聊幾句天,活動時別忘記叫上他們,當你能夠關注到他們的存在,並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的時候,通常都會收獲到他們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