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錢角度來看,有必要把發明物與企業開發結合起來。發明家得到一小筆錢,然後完全被排除在外的事是司空見慣的。部分原因是他容易受騙,他可能實際上沒有防備之心。
大多數發明家是性情乖僻的人,很難以駕馭。因為他們發明了某個東西,他們似乎有了沒有他們不斷的幫助和關注,這個發明物的開發是不可能的想法。他們在公司需要一個指揮者的職位,對發明物進行再生產,他們甚至會幹預生產。由於要求這種功臣般的待遇,把他們排除在外成了必然。這就給了資本家或開發商欺騙他們的借口,用一部分實際上應該屬於他們的錢打發他們。相對來講,很少有發明家有能力成功地生產自己的發明物。發明家自然試圖改進他的發明,因此不可能建立一個生產標準或生產出統一標準的東西。他不是一個嚴格遵守紀律的人,常常不能恰當地管理好工人。
雖然冒著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風險,但最安全的作法還是發明家把發明物交到他認為可信任的人手中,並指望他們公正誠實地對待他為好。他可能比別人欺騙他還更可能在自欺欺人。
雖然好的發明總是一再需要,但發明領域甚至是人滿為患的。專利辦公室架子上擺著成千上萬件缺少價值的模型,然而,其中很多是多年艱辛的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成果。
很多沒有價值的發明是由那些有很少或沒有多少業內知識的人做出的。例如,對於機械並不熟悉的木匠,發明了某種機器或部分機器。還有,經驗局限在發動機艙的工程師,卻發明了雙輪單座馬車的車輪輻條。
實際上,所有有價值的發明物都是來自於對發明物環境熟悉並有實際經驗的人,而且大多數發明物物有所置幾乎不證自明。
最先意識到發明一個東西的可能性是最需要這個東西的人,他就工作在這個發明包括的行業裏,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公理。認為一個沒有發明條件的外行能夠輕而易舉地親身感受到這種必要之物,或者能夠偶然發明那些一直在尋找它的人沒有想象得到的東西是荒謬可笑的。
相對來講,雖然發明家可能是個天才,但很少有人擁有純粹的發明天賦。天才不一定是發明家。無論技術多麼嫻熟,仿製者也不會發明出任何東西。訓練有素的機械師可能不具備發明能力。做真正有價值工作的發明家是一個創造者。他不完全依靠別人了解東西。他吸取別人的知識,然後加上自己的創意,或者就能發明出別人沒有做過的東西。
真正有發明意識的發明家很早就顯露出了準確無誤的發明天賦。幾乎在小學沒畢業的時候,他就經常展示它。這種天賦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真正的發明家會忍不住展露他的天賦。小時候即使不是在所有方麵,他也通常是在一方麵用功的好學生,——是一個愛思考、愛看書以及一個孜孜以求的研究者。他不停地觀察別人,以便可以了解他人的做事方式,他幾乎總是嚐試改進別人的東西,而且常常能駕輕就熟。很可能隻是個孩子時,就開始做某個特別的物件兒了,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對某些特別東西的天賦,而且他大部分的實驗都是朝著那個方向發展的。他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眾所周知的萬事通,也就是了解一切事情的人。樣樣通,樣樣鬆的人可能最後一事無成。
發明家通常從愛發明的孩子發展而來。不能發明東西或不能做出跟別人不一樣東西的人,在發明的道路上將會一事無成。沒有一個上學時沒有顯露出某些發明特點並達到顯著程度的男孩會成為真正的發明家。
我會建議任何能夠發明出東西、有發明創造頭腦的男孩,畢業於高級理工院校或其它技術學校。這所學校雖然不會教他怎樣去創造,卻會給予他實質上會幫助他發展創造能力的基礎知識,沒有這種教育,這種特殊的學校培訓,他不可能使自己駕輕就熟地做出有利的發明。
相對來講,職業發明家很少,說到職業發明家我指的是那些把全部時間用於發明,並以此為生的人。
一個人最好從事某種科技或機械方麵的職業,最好是自己愛好的行業,並以此為生,一邊工作,一邊搞發明。
在積極工作的時候,他可能比全身心投入實驗和發明時更能發明出實用的東西,從而取得成功。
接觸人和事有助於發明家的成熟。如果單獨呆在實驗室裏,與世隔絕,他就隻能向自己和書本學習。作為一個技術人員,或者作為大的生產流程的一部分,他得以接觸生活,接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在這種氛圍下充滿經驗,比他獨自一人,遠離世人的關注更可能發明出有價值或有金錢收益的東西。
我不會建議任何男孩子把從事發明創造當作一個職業。如果他具備創造才能,我會建議他聯係科技或機械行業,依靠它來謀生,不把發明創造當作副業,而是實際經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