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成功道路上的亂流
我是一個來自金山(指新北市金山區,原稱台北縣金山鄉——編者注)鄉下的年輕人,期待到台北宏圖大展,於是進廚房當過雜工,到時裝公司當過外務,還賣過靈骨塔。直到某一天被人“點醒”,我才懂得創造自己的價值比傻傻地苦幹更重要。
許多苦幹的人完全沒有“存底”的想法,總認為工作已經夠苦了,於是將薪水拿去吃喝玩樂,過著及時行樂的日子,結果三十多歲仍然囊中羞澀的人比比皆是。
對這些人來說,“未來”就像世界末日一樣,永遠都在下一刻,這輩子不會遇到。和他們相比,我在進入社會的頭幾年雖然過得相當辛苦,但由於母親很早就向我灌輸儲蓄的觀念,我在做時裝公司外務之後便努力存錢,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存下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新台幣。正是以我苦幹的成績——那時累積下的一點積蓄為跳板,才在此後實現了往上躍升。
然而,創造自己的價值而非苦幹才是個人最優的選擇。在進入成智集團並得到梁凱恩老師的啟發之前,我從不知道創造自己的價值比苦幹劃算得多。也從來沒有人告訴我隻有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往能夠發揮自己天賦的領域鑽研,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就。
當然,苦幹也有成績。我之所以能夠被“點醒”,是因為我願意對大腦做上百萬的投資。這不是很奇妙嗎?若我先前沒有好好地“存底”,就沒有條件投資自己,可能到現在還在傻幹苦幹。
投資自己?小心淪為自欺欺人
不過,光是花錢投資於大腦還不夠,還要努力踐行所學所知。因為我很愛錢,所以每上完一堂課,我都一定要實際嚐試,確認大師們教導的各種方法是否實用,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我喜歡做這樣的試驗,並且將其整理成使用心得,幫助自己時時總結與修正。沒想到,這些累積下來的成果,還變成了我往後寫作的材料與養分。由於整理課程筆記是當初我給自己定下的功課,假設從這個角度理解,也能說我是在有計劃地投資自己。
不過我發現,很多人在給自己設定方向或製訂計劃時,通常沒有想太多,也未曾思考執行的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能力。加之人們在許多商業操作、銷售手段的操縱下也傾向於陷入“自己沒錯”的恐怖陷阱之中,以至於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現方向錯誤。當執著於“自己沒錯”的想法時,人們就會掩起耳朵,閉上眼睛,傻傻地往前衝,越是努力“前進”,越是將自己帶往毀滅的深淵。
避免這種狀況發生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深入了解自我,不管是天賦、潛能、自我價值,還是比較現實層麵的貸款額度、存款金額與總資產等。當麵對“選擇”與“方向”時,深入了解自我的人會有準確的判斷能力,不至於做出令自己後悔的決定。相反,假設根據上述條件進行判斷之後,你覺得可行的,並決定采取行動,那麼也得承擔起一切可能的風險,並且依據自己的極限設下止損點。
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
在《別怕創業:把過去幫老板賺的,放回自己口袋!》當中,我分享過自己由於一個自以為是的錯誤投資而賠上所有家產並背上債務的故事。當時因為太過信任朋友,並且看重他在台灣壽險界的地位,於是我在既無深入了解又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把全部資金交給對方運作。
一開始我確實也嚐到過甜頭,賺了不少錢,於是從28歲起就過上了“退休生活”——每天和太太將需要討論的“要事”鎖定在:今天晚上要吃什麼?這周要和家人或朋友去哪兒聚餐?這個月要到哪個地方旅遊?這一季度要帶家人去哪個國家旅行?甚至每年過年還會一次性地發給太太整年度的家用與薪水,就這樣過了三年“完全退休”的日子。直到朋友卷款潛逃,我還傻傻地相信對方,認為他一定不會這樣做。
但事實證明我當時是個傻子。理由有二:
(1)未曾仔細了解對方提出的投資標的的風險與標準;
(2)沒有認清自己所能承擔的風險極限。
當然,“禍兮,福之所倚”,這次的恐怖經曆也讓我在問題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承擔責任,想辦法解決問題,因而也成就了現在的我。
當機會近在眼前……
最近有個朋友跑來跟我談一項“商業合作”,過程中他講得口沫橫飛,把這個機會形容得相當美好,聽起來就是隻要做下去一定能夠成功致富。在他講完美麗的“夢想”之後,我提出了兩個問題:
(1)你說的執行方法符合這個業界的“標準”嗎?
(2)你自己按照這套流程做過了嗎?
“……不了解,沒有。”他回答說。
“沒有?那你還來找我談?”這是當日我與他對談時的最後一句話。
假設自己都不清楚這兩個問題,要如何帶領著別人往上提升?這也是許多人在麵對“夢想”時會產生的盲點,起因都是想要不勞而獲。於是我建議他:先別談合作,不妨自己實際跑一趟市場,好好觀察業界的情況,分析出其中的利弊,並找出適當且符合自己條件的切入點,這樣募資的過程應該會比較容易。
與他會麵後的第二個月,我讀到一則新聞,標題是“查獲跨海吸金集團”,涉案者正好就是朋友找我合作的那家公司!事後側麵得知,朋友把工作期間辛苦存下來的錢全都投入到這個吸金集團,如今他已經一無所有。
“一切從夢想開始”,許多商業書籍、大師講堂經常用到這句話,但我要強調:夢想,必須基於了解自己,按照自己的能力設計出逐步提升的方向。也隻有在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執行之後才能穩健地發展,才不易被一堆甜言蜜語、畫大餅式的言語所迷惑。
“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這句廣告詞是邁向成功的過程中很好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