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好成績的SOP
在1968年之前,人類在100米短跑項目中一直無法突破10秒的瓶頸,直到美國選手吉姆·海因斯(Jim Haynes)在1968年墨西哥城舉辦的第19屆奧運會中創下了9秒95的紀錄。從此以後,跑進10秒內的選手人數大幅增加。
所謂SOP即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中文含義是“標準作業程序”。
為什麼10秒內跑完100米短跑的選手數量會經曆由少到多的轉變?這是因為人們找到了可以依循的“標準”——已有的成功者,同時試著模仿成功者的學習曆程,從中獲得突破自身瓶頸的方法。不過要強調一點:這些可以成功跨越10秒門檻的選手,如卡爾·劉易斯(Carl Lewis)、勒羅伊·伯勒爾(Leroy?Burrell)等,都是具備相當的天賦條件與身體素質的。
在此之後,9秒70成了另一個無法跨過的高塔,直到在2008年北京舉辦的第29屆奧運會上,來自牙買加的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跑進9秒69,並在2009年德國柏林舉辦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上以9秒58的成績打破了自己創下的世界紀錄。而這個紀錄,雖然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並未被打破,但相信不久之後,將會有人突破這一紀錄,向前邁進。
因為,進步最快的方法,就是找到“標準”。
先找定位用的標準
比如當我開始練習鐵人三項中的1500米遊泳之前,就先問清楚大多數人花多少時間完成,答案是40分鍾以內。這就成了“標準”:隻要遊進40分鍾,我的遊泳成績就與多數人不相上下了。而這個目標在我第4次下水時達成了。接下來則是尋找下一個階段的“標準”,假設我能夠遊進38分鍾,就可以進入領先人群。而這個目標,我在第7次下水練習時達成了。
這說明,想要快速進步,重點在於:首先找到“標準”,在達成之後,再設定下個階段的“標準”。隻不過,實現下一個“標準”,再次縮短時間的難度便提高了。如何突破瓶頸,就成了運動界的頂尖高手在這個階段思索的重點。
看了許多資料後,我發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8枚奧運金牌的美國選手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與2012年倫敦奧運會英國選手羅伯特·帕沃尼(Robert Pavoni)、漢納·米利(Hannah Miley),在穿上科技泳衣之後,還是要花費極大力氣才能縮短1秒。然而這樣困難的事情,他們卻有辦法做到,方法在於:練習、修正、練習、達成,然後繼續練習,往下一個目標努力。
這就是“創造”之前的功課。
我的功課:尋找祖宗的故事
人類這個物種自從出現之後,便在不斷地進行“創造”。在斯坦利·庫布裏克(Stanley Kubrick)導演的,由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裏,一開始的場景就對人類創造的過程做了相當精辟的處理。隻不過,這些畫麵觸動我的,卻不是探索外在影響的動力,而是反問自己是否了解自己的過去?
我的父母、爺爺奶奶、曾祖父曾祖母,乃至於更遠的血親,卓氏那遙遠的根在哪裏?我對此一點也不知道,甚至不明白祖先從大陸來到台灣奮鬥的過程。於是,我想要了解自己的源頭。雖然這期間也曾問過父親這方麵的事情,但因為沒有任何積極的作為,使得父親總認為我隻是講講而已。
直到2012年,我再次跟父親提起“溯源”的想法,並打算在2013年收集好全部資料,來一趟尋根之旅。這次,父親感受到了我認真的態度,才娓娓道來“我們的故事”:爺爺家早年在台中梧棲地區是望族,爺爺卻選擇被招贅,因此造成家族嫌隙。父親短短的幾句話,就將我的思緒拉回到古老的年代與場景之中。我仿佛看見穿梭在梧棲小鎮裏的卓家人為了生活奮鬥的情景與曆程,也更加堅定了我要和父親一同尋根的念頭。
有人便問我:“你知道這個幹嗎?”
理由很簡單:我想知道祖先當中是否出過名人。我相信這些信息能夠增強對自我的認同!特別是經過這些年的觀察,我發現,知道自己為名門之後通常比一般人有更強烈的優越感與自信心。就算卓氏家族不曾出過名人,我通過尋訪的過程也可以聽見一些故事,認識一些人物,讓自己知道原來我有那麼深厚的家族背景,這也是相當美好的事情。畢竟,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來曆呢?
了解自己從何而來,是我現階段最想做的事情,這也是我在下一個“創造”之前要做的功課。當下個階段行動時,因為我已經了解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於是將有更多的人脈與資源可供利用,我就能夠更快速、更順利地往前行動。
為創造作準備,會有影響力
願意在“創造”之前花一些時間去了解過去,是有附加值的——能使自己的影響力增加。例如,當我決定攀登玉山頂峰時,周圍有朋友自願加入;當我計劃騎自行車環島旅行時,原本沒有興趣的朋友最後跑來加入;第一次橫渡日月潭時我們隻是6人小組,到第二次時便有二十多人集體報名。之所以能有這些無形的影響力,都是因為我在前進、創造之前先做了很多功課,才有能量鼓舞身旁的人與我同行。
更重要的是,發揮影響力之後,你會找到自己的位置。《80/20法則》中寫道:“所有的精神領袖都有許多盟友。……耶穌靠著使徒約翰將他介紹給大眾……沒有了盟友和關係,你什麼也做不到;有了他們,你可以改變生活,通常還會改變你身邊其他人的生活。”我不會說自己能成為朋友們的領袖(雖然情況常常如此),但這些正向的人際關係,對於一個人的職業發展真的有極大的幫助。
我們都期待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這個念頭很好,但我們想過如何才能達成這一目標嗎?對這些“創造”之前必須做的功課,一般人根本就不願花時間去尋找、整理與歸納。更嚴重的是,連這個念頭都沒有的人比比皆是。而成功者與他們的差別在於:成功者不僅抱有堅定的信念,還跨出了第一步,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