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心想事難成11(2 / 3)

做出決定後,我立刻著手修改故事並撰寫工具書內容,延旻則動筆繪製漫畫分鏡圖,我們後來還找來延旻的好友、台灣漫畫家哈雷叔叔負責漫畫繪圖。書本的內容動工了,但還有件困擾我的事:哪家出版社願意出版?

為了讓這本書順利問世,我找遍周遭熟悉出版界的朋友介紹人脈,拿著企劃書一一拜訪並與之溝通。這期間確實也吃了幾次軟釘子,有點挫敗感,尤其是被人拒絕的時候。每一次動搖彷徨時,我都會想起延旻第一次來找我時的情景。那時他已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然而,他在我麵前展現出來的熱情與活力是那麼耀眼。我又有什麼理由可以放棄?

我確信一定會有出版社的編輯認同這本書的理念,讓這本好書能夠陳列在各大書店的書架上,產生影響力。最後,日月文化集團旗下的商管類品牌——寶鼎出版社成了這本書的伯樂,使這本書在2011年3月順利出版,並於同年4月再版。

延旻與我完成了共同的理想,“為自己”做了想做的事情,而且成績斐然。對我來說,該書出版的喜悅一點都比不上看見延旻開心時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他因為這本書出版的激勵,對於生命有了更長遠的規劃,如今正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過著每一天,完成著每一件他想“為自己”而做的事情。而他所展現出來的熱情持續鼓勵著我向前邁進,並讓我認識到一件事:敞開心胸地接納與分享,以及持之以恒地努力,真的太令人快樂了!

後來根據側麵了解得知,上完“億萬富翁的製造機”那堂課之後,截至本書出版,我仍是那堂課程中依循馬克·漢森的建議而成功出了書的少數學員之一。

為家人放手,跳出生命循環

我們家兄弟姐妹四人:老大是哥哥、老三是妹妹,最後還有個弟弟,我則排行老二。可能因為是老二,又有兩個兄弟,因而在四個人當中我很容易被忽略。不過,這也帶來了兩方麵的好處:首先,可能因為關注少,對我的各項限製也就少一些,反而養成了我獨立的性格;其次,或許因比較不受注目,使自己經常想自我表現一番,來吸引大人們的目光,就算在眾人麵前出醜也不在意。

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卻發現,因為隻有一個孩子並將全部心力灌注在她身上,她反而過度依賴父母,個性也比較溫潤。這樣的狀況不隻發生在她身上,周遭朋友們的子女也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我認為小孩不應該對此負責,而是應該由家長承擔“不願意放手”的後果。

在意識到這種情況之後,雖然不敢說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我開始持續學習與調整養育孩子的態度與做法,試著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承擔責任與麵對挫折。雖然家人、周遭親友多少會質疑我那“放任”的教育態度,也因此令我感覺壓力頗大,不過自從不去在意別人的想法與眼光,以及拒絕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下,一切似乎也就沒那麼困難了。

當我們兄弟姐妹四人長大後各自成家立業,進入空巢期的父母心裏頭最大的希望便是看見我們事業順利,快點生孩子,讓他們享受含飴弄孫的生活。隻不過父母非常重男輕女,由於結婚較早的我與大哥兩人都隻生了女孩,父母自然經常對我們耳提麵命,或是在我與太太回老家時不經意地說:“看看一個女孩多可憐,爸爸媽媽都不給她添個伴”“總要有個男孩才能照顧你們老年的生活”,甚至“以後家裏都沒有男丁,誰來捧骨灰壇?”這一類的重話。

一開始我與太太聽見老人家說這些,心裏總覺得難受,雖然想要滿足老人家的心願,可回頭考慮自己當時的生活狀態與經濟條件,實在沒辦法再生一個孩子,“忍耐”就成了唯一的方法。不過,總有忍不了的時候,這時和父母吵架也就在所難免。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我這輩子要為誰而活?父母、小孩、太太,還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