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在丟下這些看似“忠言”的話之後,便從你的煩惱與困頓之中離去。當你試著把它們當成良藥給咽下去時,或許有些被成功地消化掉了,但另一些可能讓你遲遲有些懷疑,有點擔心。然後這些“忠言”突然間變成了哽喉的細小魚刺,雖然不至於影響吞咽,卻令人一直覺得怎麼都過不去。
我認為,許多人去上教育訓練的課程,或是征詢別人學習、賺錢的方法與技巧,或是自己買《理財聖經》之類的書籍閱讀,最後都難免陷入上麵陳述的情況。選擇去上教育訓練的課程尤其如此:當下被現場氣氛催眠,覺得那些大師講得真好,對自己相當有啟發,回家後卻不見得把這些方法吸收進腦子裏,更不用說對其進行測試、修正,最後轉化成自己的做法了。
所以,我的做法是:先吸收,在行動後再調整。
比如上完了傑·亞伯拉罕的課程,學習到三大營銷法則之後,我們首先要把課程上的重點重新整理一遍,結果就是第二節你所看到的條例式內容。接著測試它的實用性,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當然,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必須不斷地調整。
不花時間就有效益才是營銷
舉個例子,實際運用傑·亞伯拉罕的三大營銷法則一段時間後,我體悟到一點:真正的營銷是不能花你的時間的!我認為,隻要每日必須花時間予以關注的,就不算是營銷。
像演講,雖然采用一對多的傳播方式,我卻得親自花上兩三個小時予以說明、銷售。但要是錄製DVD發送給群眾,讓DVD替我說服讀者,創造效益,那就是真正的營銷了。出書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此外,網絡營銷對我而言也相當好用,我隻需費一次工夫,將所有數據準備齊並全貼在網絡布告欄、網絡郵件、Facebook或其他宣傳渠道上,就能一直不斷地替我接觸不同的潛在顧客。這種做法對我來說就是好營銷!
不過,這是對我而言。因此,你必須自己去嚐試,找出符合需求的操作方法。
比如有人想利用海報做營銷,便花時間自己設計,假設做完後還必須向消費者解釋這張海報的意義,那麼這就不是一個好方法。此時他得思考如何去調整海報設計的方向,或是幹脆換一種營銷模式。要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調整,最後貼在牆上的海報能吸引大批消費者駐足觀看,並使其產生了消費欲望。別忘了仔細記錄下這張海報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將其作為下次設計時的參考依據,然後縮短下次設計所需的時間。
讓重量級客戶為你擔保
不過,除了錄製DVD、出書、網絡營銷外,我也鍾愛某些看似老套的宣傳方法,“口碑式營銷”就是其中一例。
有一次,在新書演講結束後,我收拾好物品正準備往簽書會的現場走去時,一位麵色凝重的聽眾走到講台前,對我說:“卓老師,你說的營銷方法我都沒辦法用,因為我的工作是‘影子寫手’,根本沒辦法為自己宣傳。”
“你是說你幫別人代筆,所以不能公開自己的姓名?”
“嗯……”
“聽起來有點複雜,你有時間嗎?可否等我先簽完書,我們再聊。”
為了求得答案,這位聽眾真的留下來等到簽書會結束。為了回報他的盛情,我當然得詳細了解他的情況,在聽完他的工作說明之後,我便建議他:“那就利用口碑營銷吧!”
口碑營銷利用的是一般人“呷好鬥相報”(意思是遇到好東西要告訴朋友,與朋友分享——編者注)的心態,因而是所有營銷法則當中最高端的一種。例如,經常有人在博客裏分享哪裏有百年傳統老店、逐漸失傳的手工藝品等,哪裏有好吃的餐廳、小吃店等,許多商品和店家都因為這種宣傳方式而打響了名號。
其實,口碑營銷也符合傑·亞伯拉罕的第三項營銷法則:提高顧客回購意願。我告訴他:“假設願意幫你進行口碑營銷的人都是一些重量級客戶,還需要擔心沒人找你寫書嗎?”因此,我要他回去拜托過去的客戶,或請他們親筆寫封推薦信,或是當他們身邊有人需要寫手幫忙時推薦一下。畢竟有時候使用者的一句話,比起寫手講一千句、一萬句都還要有用!
“不過,你一定要去試才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這是我最後給他的建議。
幾個月後的一天,我一早進入公司,就發現郵箱裏頭躺著一封寄件者不甚熟悉的電子郵件。打開一看,正是那位聽眾的來信。信中提及,他利用這個方法時,一開始碰了些軟釘子,畢竟自己是影子寫手,掛名的作者自然不希望將自己找人代筆的事情曝光。後來他轉換了方式,邀請對方親筆寫封簡短的推薦信,就算幾句話也好,內容隻要提及“×××是我認識的最棒的寫手”並簽名即可。對方對此欣然同意,還同意將推薦信放在這位影子寫手的博客上宣傳。兩個星期後,博客上就出現詢問代筆相關事宜的留言,其中還不乏知名人士與出版社。因此,他特地寫信來感謝我。
我回信給他,裏頭這樣寫著:“你無須謝我,該感謝的是你自己。我隻不過提供了一點建議而已,要是當時你不把那些話放在心上,不願意花時間去嚐試,不找出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與有效的方法,我的建議也不過就是一堆空話。所以,是你自己成就了自己!”
我相信,隻要找到自己的天賦,大膽去嚐試、摸索,便能找到適合你的方法。讓自己發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