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療法之一
(1)甩手: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兩臂輕輕前、後擺動。幅度要大,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50~100下。
(2)撈物:兩腳打開,與肩同寬,上身向前彎,患側前臂向下做撈物動作。每天早、晚兩次,每次30~50下。
(3)劃圓圈:兩腳打開,與肩同寬,身體不動,兩臂分別由前向後作劃圓圈動作。劃動範圍由小到大,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4)摸牆:站在牆根,患側手扶住牆壁,由低向高摸,直到最高點不能再向上摸為止。然後把手放下。反複練習,每次20~30下。
(5)聳肩:坐位或立位均可。肘關節彎曲成90°,兩肩聳動。由弱到強,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6)摸高:以樹枝或屋內懸一物為標誌,用患側手臂盡量上摸,並逐漸增加高度。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7)衝天炮:立位或坐位均可。兩手握拳,先放在頭頂上方,然後逐漸升直兩臂,使兩手向頭頂上方伸展,直到最大限度。每次30~50下。
(8)展翅: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兩臂伸直向兩側抬起(外展),與身體成90°,停5~11秒鍾再放下。每天30~50次。
(9)摸頸: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交替摸頸的後部。每日2次,每次50~100下。
(10)拍擊肩背: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先用右手手掌拍擊左肩,同時用左手拍擊右背;接著用左手掌拍擊右肩,右手手背拍擊左背。周而複始,做幾十次。
運動療法之二
(1)舉手法:正麵對牆站立,上體保持正直,兩手心貼牆,與身體同寬。然後慢慢沿牆上舉,直到肩部有疼痛感時,保持姿勢,停留2~3分鍾,作幾次深呼吸,再慢慢將手沿牆放下。
(2)托肘法:兩腳左、右開立,上體放鬆,健側手經體前托住患側肘關節,慢慢用力將其向體側方向托起,至最高點,停2~3分鍾再慢慢放下。
(3)旋轉法:采用棒球投球手的投球動作,手由後下往上前提,旋轉一周,進行20次以上,兩側手交替進行。
(4)護腕法:兩腳左、右開立,上體放鬆,健側手經體後握患側手腕拉向健側腰部,慢慢上提至最高點。停3分鍾後再慢慢放下。
(5)後提法:把毛巾拿在身體的後麵,一隻手在下麵,一隻手在上麵,好像洗澡時擦背一樣,連續做20次,然後換手再做20次。
(6)掄臂法:每天早晨起來,兩腳左、右開立,正掄胳膊40下,再反掄40下。兩臂各掄一遍。連續進行1個月為1療程。一般2~3個療程,肩周炎便可治愈。
運動療法之三
(1)上肢劃圈運動:兩腳站立,上體前屈80°~90°,患肢下垂放鬆,輕輕地自然劃圈(向裏、向外兩個方向),次數由少到多,向裏、向外各做10~20次。
(2)借助於健側上肢練習:用健側手握患側手練屈、伸、外展、內收、內旋、外旋、上舉等動作。用健肢支持患肢伸向頸與後背。
(3)棍體操:用一約70~100厘米長,直徑15~20厘米粗之木棍,雙手握木棍,練前上舉、後伸,外展、內旋、外旋等動作。
上述三類治肩周炎的體育療法,患者可酌情選做其中幾項,也可以全做,均能獲得顯著療效。
肩周炎保健操
做操之前,姿勢要擺正,身體保持平衡狀態。
(1)雙手合掌於胸前,兩腳跟靠緊,兩腳尖距離約20厘米,然後垂直伸向頭部上方。
(2)身體保持原有姿勢,腳跟慢慢翹起,視線隨之向上移動,伸展身體數十次,直到四肢乏力為止。
(3)結束時,兩腳跟落下,兩膝微彎,兩肩兩手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
以上動作每回反複做3次。該保健操堅持數十日,對肩周炎防治有很好的療效。
外敷療法
(1)螃蟹療法:活螃蟹放在清水中養1~2日,排淨肚內泥沙、糞便後搗碎成泥,敷在患處。12小時更換一次,一般3~5日即可見效。
(2)熱醋療法:醋適量,火上加熱,以紗布浸熱醋敷患處。適於腰背疼痛、肩周炎。
(3)蔥醋療法:蔥白50克,食醋適量,將蔥白加醋搗爛,敷患處。治肩臂痛、肩周炎。
生物全息療法
刺激患者的第二掌骨橈側上肢穴,可以治療肩周炎。對一些肩膀疼痛及手臂不能上舉者,運用生物全息療法,立即可以止痛,雙臂能上舉自如。杭州某廠工人張某,52歲,雙手長期不能上舉,經生物全息療法治療後,雙手即能輕鬆上舉。
飲食療法
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槐角25克,碎茶葉適量,混合加水燒開,隨時當茶飲,每日1劑,堅持服用。
其他療法
(1)拔罐療法:先在肩背部找出壓痛點,用三棱針、梅花針、七星針等進行刺絡,然後再應用拔罐療法。此法也叫刺罐法或刺絡拔罐法。它是刺絡療法與拔罐療法相結合而成的一種聯合療法。
(2)點挑療法:主要選用阿是穴,用挑提法。急性期可加用挑罐法,慢性期可加挑灸法或挑筋法。每1~3日挑1次,10次為1療程。
(3)抓火療法:令患者坦露病肩,坐於椅上,醫者采用抓火療法中的手法抓撓病肩。注意用於燃燒的白酒30毫升左右即可(不要太多)。完成整個過程後,1周內囑患者采取一些輔助性的功能鍛煉,即忍痛鍛煉肩關節各方向活動。例如,彎腰畫圈,後伸摸背,手指爬牆等動作,更有利於康複。
(4)梳耳療法:先采用整套梳耳療法的手法梳耳,待耳部有微熱感後,用拇指、示指的指腹從下而上按揉耳部。如遇敏感點,則在敏感點處按揉3~5分鍾。最後可用耳穴埋豆(王不留行)。取穴為肩關節、肩、神門、腎上腺等。
關節炎
關節炎的種類很多,有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損傷性關節炎等。因此,患了關節炎,應及時到醫院去係統檢查,確診屬哪一類型。切不可私自隨便用藥,以免貽誤病情,造成不應有的損失。應在醫生指導下采用得力的治療措施,遵醫囑合理用藥。關節炎的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