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下段容易發生老年退化性改變。主要表現為頸椎的骨關節及韌帶發生變化,椎間盤變薄,椎骨間隙變窄,造成椎間孔變小,同時椎骨邊緣長骨刺。這使椎間孔中的脊髓神經根部受壓、發炎及腫脹。可引起頸背痛或頸、臂痛,這就叫做頸椎病,頸椎病是一種中年以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據調查,50歲左右的人群有25%,60歲則有50%,70歲以上則幾乎100%患過或正患此病。其原因大多是老年頸椎退行性變、外傷、長期低頭工作或有長期向某一方向轉動頭、頸的病史。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根據病變部位和對神經根、脊髓或血管等壓迫的輕、重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頸神經根受壓主觀感覺有手和手指的麻木觸電感、上肢沉重、握力減弱等症狀。頸脊髓受壓迫時,患者症狀有一側或雙下肢步態不穩,行走易跌跤、邁步困難,甚至不能行走,以致癱瘓。椎動脈受壓症狀,主要表現在頭、頸扭轉時出現眩暈、耳鳴、惡心、頭痛,甚至猝倒。當頸部停止扭轉時,症狀即可消失。少數交感神經受累的病人還可出現吞咽困難,發音嘶啞,伸舌偏向一側,甚至出現麵部一側麻木感,視力模糊,聽力障礙,多汗,麵部潮紅,心悸,血壓升高和心前區疼痛等症狀。因此,要重視預防和治療頸椎病,頸椎病的治療,可采用自然療法。
生物全息療法
刺激患者第二掌骨橈側之頸穴。此法效果極佳,治愈者不計其數。
按摩療法
(1)患者坐位,醫者雙手提伸牽引患者頭部數次。
(2)患者臥位,醫者順經絡做理筋按摩,以舒通經絡。
(3)點按風池、天柱、肩中俞、風府等穴(附圖3、5)
自我按摩療法
(1)按風池穴,用雙手大拇指掌麵按風池穴,用力向上及向下各旋轉30次。
(2)按壓胸鎖乳突肌,用雙掌小指側麵從風池穴起,上下按壓鎖胸乳突肌20~30次。
(3)捏頸旁肌群,用大拇指和四指從發際處開始捏按頸旁肌群,並緩慢向下按捏至肩部,反複30次。
(4)按揉棘後韌帶,用大拇指###第一節掌麵從頸後正中發際處開始緩慢按揉,輕微用力,如螺旋形向下移動,反複30次。
(5)按壓頸椎旁,除用大拇指外,其他四指在頸椎旁上下按壓30次。
(6)按摩理筋解痙,以右手掌置於頸項部,著力而有節奏地左右、上下進行推摩1分鍾,然後以左手掌推摩1分鍾。左、右手交替推摩,直至頸項部皮膚產生烘熱感為止。
(7)旋頸滑利關節,頭顱先向左慢轉10下,再向右轉10下,幅度漸加大,每日2~3次。
自我按摩以每天2次為宜,10天為1療程。通過自我按摩,可以減輕或解除肌肉及其他軟組織的痙攣,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拍打療法
醫者用左手托起右胳膊,右手拍打左邊的肩頸部,(肩胛與頸椎交界處),再用右手托起左胳膊,拍打右邊肩頸部。每次兩肩各拍120下,每天早、晚各1次,在起床後和入睡前進行,姿勢坐、立均可,用力不輕不重。但不能見好就不拍。隻要堅持不斷,療效不錯。
小功法
(1)預備:雙足左右分開,略與肩寬,全身放鬆,自然呼吸。
(2)將頭向左至右旋轉10次。
(3)雙手疊放於後頸部,再將頭前傾、後仰10次,幅度要大。
(4)前、後甩臂10次。
(5)收功:雙手對掌搓熱,以右手往複摩擦後頸部10餘次。
頸椎操
頸椎操是頸椎病的康複鍛煉法。其作法是:
(1)回頭望月:頭向左、向右轉至不能轉動為止。
(2)觀天鳥瞰:頭盡量後仰、前屈。
(3)彎弓射月:左手沿頭頂摸向枕後(勿貼頭皮),頭向右側用頸平側移伸出,右手平耳向右側水平位推出。反之,右手沿頭頂摸向枕後,頭向左側用頸平側移伸出,左手平耳向左側水平推出。
(4)項臂爭力:雙手交叉緊托枕後,頭、頸用勁後伸,雙手用勁前推,頸、臂持續用勁,按節拍抗爭。
(5)頸、肩離合:頭用力平行前伸,兩臂不動,複原後,頭再向前伸,如此反複。
(6)旋轉繞環:兩肩呈固定位,頭前屈向左旋轉繞環360°,還原至前屈位。每個方位為一拍,繞環一圈為四拍,再向右旋轉繞環360°,還原至前屈位。
以上幾種揉法,均可取坐或站位,每節做2~4個八拍,每日2~3次。
遊泳療法
頸椎病患者,除遵醫囑治療外,也可去進行自由泳或仰泳練習。因為人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在水平位時壓力最小,直立時壓力增高5倍,彎腰或蹲下時壓力更大。遊泳是脊椎與水麵的平行運動,況且水中有浮力可大幅度降低椎間盤內壓力,雙腿的打水動作,鍛煉了腰、腹部及腿部肌肉,增強了脊柱的穩定性。即使不懂遊泳者,趴在池邊雙腳打水,也能收到效果。
頸椎病的其他療法
(1)拔罐療法:可在大椎、肩髎、肩髃等穴位處行拔罐治療。也可用刺絡拔罐法。即先在頸項及肩背部的壓痛點上用三棱針刺絡,然後再拔罐。
(2)頸椎牽引療法:取坐位或臥位進行頸椎牽引,每日2次,每次1小時,也可持續牽引,重量為2千克左右。還可用頸托、熱敷、理療等。
(3)藥枕療法:取晚蠶砂500克,或其他中草藥,裝入枕芯,睡時枕之。
頸椎病患者的自我調養
頸椎病患者,生活規律,飲食平衡,睡眠充足,力戒煙、酒,保持情緒穩定,盡量避免生悶氣和大發脾氣,“氣順則血行”。
肩周炎
肩周炎,即肩關節周圍炎,俗稱“漏肩風”,是一種肩關節囊與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慢性退行性變化的疾病。發病年齡都在40歲以上,尤其是50~60歲的人更為多見,因而也叫“五十肩”。由於肩關節周圍炎會引起整個關節僵硬,活動困難,好像凍結在一起,所以又稱“凍結肩”。
肩周炎,沒有什麼藥物可治療,隻能仰賴體育療法及其他自然療法。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運動增加肩關節的活動幅度,可逐漸使其功能恢複,直至徹底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