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與痢疾
腹瀉
腹瀉的原因很多,多數是胃腸炎,也有由其他病因引起。例如,腸道腫瘤,如小腸、結腸、直腸部位的腫瘤,胃內癌腫等,均可引起腹瀉。因為腫瘤會破壞腸黏膜或產生某些胃腸肽類物質引起腹瀉。甲狀腺功能亢進,過多的甲狀腺素會使腸蠕動興奮性增強,出現腹瀉。這時常伴有易激動、多言、多動、多汗、心慌、消瘦的表現,而胃腸本身沒有炎症。很多慢性肝病或膽道結石病人,因為膽汁排出減少或酶缺乏致使消化不良,腸內存有許多不消化溶質,可引起高滲性腹瀉。此外,功能性腹瀉,即有些人稍有激動、緊張、發怒、憂慮的情緒變化就拉肚子。因此,腹瀉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一般性的腹瀉,可采用自然療法:
生物全息療法
刺激患者第二掌骨橈側之腹穴。浙江某大學外語係碩士研究生陳某,25歲,腹瀉,服藥不止,用生物全息療法,刺激其第二掌骨橈側之腹穴,腹瀉乃止。作者本人夏季去四川九寨溝旅遊,途中突然患腹瀉,用生物全息療法自療,腹瀉乃止。
按摩療法
(1)揉摩中脘,或揉摩龜尾或神闕(臍眼)(圖4)每次200下,或以腹部發熱為度。
(2)用拇指羅紋麵,從患者拇指端外側向上沿掌邊斜轉到小指端外側推揉,約100~200下。
摩腹療法
以手掌麵摩肚臍,摩中帶揉壓感。摩腹後加按揉天樞、氣海、足三裏穴。急、慢性腹瀉均適宜。
按壓療法
(1)用指端按揉、壓放合穀、足三裏、中脘、天樞穴各100下,每日1次,一般施術1~2次即愈。
(2)用指端按揉、壓放合穀、足三裏、三陰交穴各100下,再按揉中脘、關元、天樞穴各50下。
飲食療法
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腹瀉病人最好吃粥或麵條,菜淆也盡可能清淡些,並禁食油膩食物。但國外研究人員最近提出新見解,認為除了不易消化或不潔食物外,腹瀉患者可以和平常人一樣進食,而且可以適當進食低脂肪食物。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薩麥博士等研究發現,慢性腹瀉病人應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因為機體缺乏維生素A,會使消化道的濕潤黏膜變幹,並因此促使消化道更易遭受潛伏致病菌的感染。同時,腹瀉又影響或妨礙機體對維生素A的正常吸收和利用,使患者難以痊愈。所以腹瀉病人應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內髒、禽蛋、海魚及胡蘿卜等。烹調時適當多放些油,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的吸收和利用。腹瀉的食療配方:
(1)鮮山藥60克,煮熟,蘸烤焦饅頭末食之。一日3次。
(2)鮮山藥200克,洗淨去皮、切片,鮮雞蛋1個,加調味品,做成山藥蛋湯食之。每日1次。
(3)慢性腹瀉病人,應多吃富含維生素A之食物,如動物內髒、禽蛋、海魚及胡蘿卜等。
(4)將嫩豆腐250克,切成小塊,下沸水鍋中焯透。炒鍋放油燒熱,投入蔥花煸炒,加鮮湯適量,放入鮮菱肉100克,豆腐、精鹽,用火煮至豆腐浮起,加入味精,又用文火煮至菱肉、豆腐入味,淋上麻油,即可食用。具有止瀉、抗癌的功能。
(5)柿餅2個,放飯上蒸熟吃。或與米共磨成漿,煮熟吃。適用於寒瀉,瀉出水樣,口淡唇白。
(6)葛粉50克,用水1碗,煮熟調糖吃。適用於熱瀉黃水,熱臭難聞、口渴。
(7)大蒜頭2個,煲水服。宜適用於熱瀉黃水,氣味難聞。
(8)豆腐2塊,米醋200克,共煮後加入適量紅糖,再煮10分鍾食之。每日一次,適宜於脾虛之痢。
(9)芡實、百合、大米各50克,加水煮粥。適宜黎明泄瀉。
(10)大蒜2~3瓣,搗爛成泥,加少許白糖,每日1~2次。適宜小孩腹瀉、腸炎。
(11)蘋果幹研成粉,空腹每次服15克,適用於慢性腹瀉。
(12)大蒜頭1個,蔥白1根,生薑4片,水煎後加入適量紅糖,趁熱喝下。
(13)茭白30克燒焦,木耳10克,水煎服,每天2次。適用於傷暑腹瀉。
(14)大米磨成細粉,炒焦,每次服6~8克,每日3次,可止腹瀉。
(15)綠豆50克,車前子30克,加水煎,分2次服。用於熱瀉便臭、肛門灼熱。
腹瀉應急措施
有時外出旅遊或辦公時,常因受寒或飲食不潔出現腹瀉,遇到這種情況時,可用一支香煙,點燃後將燃著的一頭對準梁丘穴作灸法。香煙離穴位的距離以感到燙,但又能忍受為度。或忽近忽遠,或在穴位周圍旋轉。一支香煙燃盡後,可連續燃另一支。梁丘穴位於髕骨(膝蓋骨)外上緣直上2寸處。一般地說,用此法可幫助你度過車船上數小時是沒有問題的。
痢疾
痢疾,在夏季是高發季節。一是由於炎夏高溫對人的威脅,造成脾胃不健,腸胃虛弱。二是痢疾細菌繁殖,擴大了傳染麵,稍不注意則易得病。痢疾的自然療法:
生物全息療法
刺激患者第二掌骨橈側之腹穴,能治療痢疾。
飲食療法
(1)取田螺肉用清水洗淨,加水煮爛,每日食10枚。
(2)蘋果削皮,果肉搗爛如泥,適當食用。
(3)用銀花、菊花各10克,甘草6克,紅糖適量,開水衝泡,代茶飲用。
(4)生大蒜蘸糖醋,進餐時食用,每天2~3個。
(5)馬齒莧10克,檳榔10克,水煎代茶飲。
(6)酸牛奶每日3~4杯。
(7)赤小豆、山藥各30克,粳米60克,共熬成粥食之。
(8)山楂、紅糖各30克,紅茶3克,水煎服,每日2次。可治細菌性痢疾與腸炎。
(9)生苦瓜1個,洗淨後搗爛如泥,加入白糖3匙調勻,2小時後將水濾出,1次服下。每天1次,連服2~3日,可治痢疾、腹瀉。
(10)綠茶50克,衝開水1碗焗出味,一日分2次服。適用於腹痛,想拉又拉不出來,量少,糞便中帶紅、白黏液等。
(11)蘿卜汁100克,薑汁25克,蜜糖50克,濃茶一杯,和勻後,蒸熱1次服。適用於腹痛、量少,拉不出。
(12)木耳25克,紅糖100克。用水15碗煮熟,連渣內服。適宜於拉血,腹痛。
(13)黃花菜20克,紅糖100克,用水煲熟服。適宜症同上。
(14)刺莧菜200克,用水3碗煮成15碗,1日分2次服。適宜於腹痛拉稀。
便秘與便溏
便秘
便秘不是疾病,卻是許多疾病常見的症狀,特別是胃腸道疾病的一種表象。產生的原因是長期食用精米、精肉、精細食品,缺少纖維素的攝入,缺少大量水分,致使腸道蠕動失常,腸道中代謝物、細菌等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排出,被腸壁吸收,經血液散布,影響全身,可引起頭暈、乏力、惡心、口苦、口臭、心煩、易怒等自身中毒症狀。有時會引起肛裂、直腸潰瘍和誘發直腸癌以及加重腸胃病、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等病的症狀。高血壓患者由於排便過分用力,會引發腦溢血。因此,要重視便秘的防治。
要保持大便暢通,首先飲食要多樣化。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纖維素和維生素多的食品,以刺激腸管蠕動。少食辛辣、油膩之品。生活起居要有規律,要定時進餐,按時排便。此外要經常鍛煉身體,常作腹部按摩,以舒暢氣血,則大、小腸之蠕動加強,消化排泄功能改善,使大便暢通,防止便秘。便秘的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