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消化係統疾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二)(1 / 3)

肝炎

肝炎的種類很多,在這裏隻談談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飲食療法。

急性肝炎有無黃疸型和黃疸型兩種。無黃疸型肝炎容易被忽視。其症狀是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惡心、肝區不適等。上述症狀一般在2~3個星期後自行消失,隻是在檢查肝功能時才被確診。黃疸型肝炎起病較急,有發熱、食欲減退、厭油膩食品、周身乏力、惡心、嘔吐、腹脹、肝區疼痛、鞏膜黃染、小便呈茶色、肝功能異常等。急性肝炎一般在2~3周內肝功能就會逐漸恢複正常。如急性肝炎沒有得到良好治療,使肝炎遷延不愈,病程遷延一年以上,症狀持續不消,肝脾腫大,體力顯著減退而肝功能反複,應考慮慢性肝炎,必須引起重視。應積極治療和休息,防止肝硬化。肝炎的自然療法,主要是飲食療法。

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的治療應是飲食療法、休息和藥物療法的綜合治療。適宜的飲食能保證營養,增加免疫力,促進肝功能的恢複。

急性肝炎患者應給予少量植物油及富含蛋白質、碳水化物、維生素的軟質飲食。適量、充足的蛋白質對肝細胞的再生和修複有利;過多則增加肝髒負擔。碳水化物有保肝作用,但過多的葡萄糖、白糖、蜂蜜會使胰島負擔過重,易發糖尿病。糖過多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導致脂肪肝的發生。

急性肝炎患者的飲食,提倡早餐吃大米粥或赤豆大米粥。午餐吃麵條加少量瘦肉或水餃(麵粉100克,瘦肉50克,小白菜150克)。晚餐吃大米飯、蛋湯、醋烹綠豆芽。加餐上午可用牛奶加白糖(牛奶200克,糖15克);下午用糖水山楂(山楂50克,糖30克);晚上用綠豆湯(綠豆20克,糖20克)。牛奶、瘦肉、雞蛋均含有豐富優質的蛋白質,特別是牛奶中含有膽堿,有抗脂肪肝作用。山楂有消食作用,能促進蛋白酶和鹽酸的分泌。綠豆含植物蛋白質,又有利尿、清熱、解毒作用,並富含維生素B族,有保肝作用。急性肝炎的食療配方:

(1)豬苦膽1枚,蜂蜜100克,取苦膽汁與蜂蜜調勻,放入鍋內蒸20分鍾飲服。

(2)豬肝60克,珍珠草30克,共煮煎熟。食肝飲湯,日服2次。

(3)黃豆60克,白菜幹45克。茵陳30克,鬱金9克,山梔6克,柴胡6克,通草6克。黃豆與白菜幹煎湯飲服。茵陳等五味中藥煎湯,早晚加服。

(4)米醋: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同時口服複合維生素B,不用任何藥物,200天為1個療程。

(5)用泥鰍若幹條烘幹(溫度以100℃為宜),研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飯後服。小兒酌減。

(6)鮮豆腐100克,薏米50克,水煎服。每日2次,連服3~5天。

(7)金針菇50克,水煎服。每天1次,連服數日有效。

(8)西瓜500克,白糖70克,將白糖撒在瓜瓤上吃下,每日2次(可治黃疸性肝炎)。

(9)泥鰍100克,豆腐2塊。兩味加鹽、薑燉熟後食用(治黃疸)。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由於病情較長,肝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需要攝入大量肉類食物,以促使肝細胞再生。通常以食用豬(瘦)肉、兔、公鴨、母雞、鴿子、黃花魚、鯉魚、甲魚等肉為佳。在此類肉中,尤以鴿子肉、鯉魚肉和甲魚肉為最理想。鴿子肉有清熱解毒之功;鯉魚肉則有開胃健脾、消濕利水、治黃疸之效;甲魚肉則不僅對壞死之肝細胞有很強的再生作用,而且其甲(鱉甲)還有抑製結締組織增生、軟化肝髒的作用,可謂“補治兼優”之食品。

慢性肝炎,由於病程較長,往往會引起各種維生素的缺乏。慢性肝炎引起維生素A缺乏較多,病人表現皮膚幹燥,夜間視物不清,角膜軟化,眼睛發幹。因而要進食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牛奶、蛋黃、魚子等;富含胡蘿卜素的蔬菜,如紅莧菜、菠菜、雪裏蕻、胡蘿卜、西紅柿、南瓜、紅柿子椒等。

嚴重的肝損害,可引起維生素B1、B2的缺乏。因此,飲食中要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豆芽、豌豆、花生、全麥、麥芽、穀芽、新鮮蔬菜、水果等。動物肝、肉類、乳類、豆類,含量也豐富。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小米、酵母、大豆、肝、肉、蛋類、乳類以及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C有解毒、增進新陳代謝,促進肝細胞再生及肝糖原合成,增強機體抵抗力等作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特別是綠葉類蔬菜含量更高。

慢性肝炎的食療配方:

(1)大棗200克,茵陳90克,共煮飲湯食棗,早、晚各1次。

(2)瘦豬肉100克,金針菜30克,煮湯,分早、晚服。

(3)瘦豬肉100克,雞骨草50克,紅棗4枚,煮湯服食。

(4)鴨1隻,洗淨、開膛切塊,加丹參、生薑、蛇舌草各15克,蒸熟後分次食。

(5)泥鰍50克,豆腐200克,煮湯服食。

(6)雞蛋1個(去殼),山藥50克,共拌,加適量調料蒸熟食之,兼治便溏。

(7)枸杞15克,白菊花10克,泡茶飲之。兼治眼目昏花。

(8)茯苓粉30克,大紅棗20枚,粳米100克。先把大棗洗淨,以文火煨爛與洗幹淨的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將成時,調入茯苓粉,煮沸即成。日服1劑,分2次食用。

(9)五味子10克,紅棗10枚,冰糖適量,粳米100克。先將五味子洗淨,入砂鍋,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取汁,與淘洗幹淨的粳米,加水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2次,10~15天為1療程。

(10)橘餅30克,雞蛋2個,鮮田雞肉250克(幹品100克),同入砂鍋煮熟,去蛋殼後再煮片刻,使2碗水煎成1碗,喝湯食蛋及橘餅。每日1次,連服10~15天。

(11)山楂15克,田雞(青蛙)250克。將洗淨的田雞與山楂同燉,熟後調味,同食。每日1次,連服10~15天。

(12)卷心菜壓汁,每天500毫升,早、中餐後各服1杯,晚餐後服半杯,10天為1療程。

(13)鮮帶魚蒸熟後,取其上層油食之。

脂肪肝

所謂脂肪肝,就是指在肝細胞內積蓄的脂肪過多。臨床上發現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及糖尿病人常與脂肪肝有密切聯係。人體正常時,肝內脂質含量約占肝重的3%~5%,當脂肪異常堆積超過5%時,即可診斷為“脂肪肝”。又據醫學研究,若肝髒內脂肪含量占10%,稱為輕度脂肪肝;占10%~25%為中度脂肪肝;占25%~50%及以上者,為重度脂肪肝。近半數脂肪肝病人,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在體檢時做B超檢查中偶然發現。有些人僅有輕微的食欲減低,腹脹,肝區不舒。明顯肥胖者,尤其脂肪在腹部異常堆積使肚子凸出者,特別容易發生脂肪肝。這是因為過於肥胖者體內脂肪極易向肝內轉移。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與脂肪肝的發生息息相關。

發生脂肪肝的原因較多,營養是一個重要因素。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膽堿、蛋氨酸或其他趨脂物質的缺乏,可使肝內脂肪合成增多或輸出障礙而引起脂肪肝。現在則多為營養過剩,導致肥胖而引發脂肪肝。長期大量飲酒,肝髒酒精中毒、損害,會引發為脂肪肝。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膽囊炎、膽石症、高血壓病、冠心病、皮質醇增多症、某些與遺傳有關的代謝疾病,以及各種藥物(如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化學劑等對肝的毒害作用,也可引發脂肪肝。

如果得了脂肪肝,也不必驚慌失措。因為脂肪肝是一種可逆性疾病,隻要去掉或控製了病因,病情便可以得到改善。單純脂肪肝,不會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但合並慢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者,則有可能引起肝硬化,應引起注意。脂肪肝的自然療法:

飲食療法

治療脂肪肝,預防肝硬化,在去除病因的基礎上,注意飲食。總的原則是限製熱量,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物、高維生素飲食,尤其是蛋白質要充足。這可促進肝細胞的恢複與再生,有助於肝內脂肪變成脂蛋白而運出肝髒。限製碳水化物,特別忌食含糖甜品。至於脂肪,要適當減少,但不是絕對不吃。因為在進食低碳水化物的同時,適當吃一些脂肪類食物,有助於抑製肝內合成脂肪酸。因而脂肪肝患者無需絕對忌食脂肪食物,當然也不可吃得過多。一般以低脂飲食為宜。

脂肪肝患者,還應補充維生素A、B1、B2、C等。由於肝病影響維生素的合成,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因此,要多選食豆芽、豌豆、花生、南瓜、西紅柿、豆類、肉類、奶類等。盡量不飲酒或少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