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 心腦血管係統疾病(二)(3 / 3)

穴位按摩

按摩內關穴、心俞穴,每次各200下。然後用手掌摩胸10下,每日2~3次。

刺激手部穴位

如手部的心點(在手掌中心)、胸痛點、太淵穴、魚際穴(在大拇指下大魚際側之中點)、勞宮穴(在環指直下手掌心髒線下方)、大陵穴(在手腕紋下的中間詳見書後附圖6)等。

按壓冠心點

冠心點是一個阿是穴。位於胸部第二肋間胸骨正中線旁開5寸處(中府穴內側約一橫指處),左右各一。按壓的方法是,患者仰坐於靠背椅上,全身放鬆,雙手自然垂放於兩大腿上,術者以雙手拇指分別壓在冠心點上。然後根據患者的敏感程度,由輕而重地反複揉壓,以有酸、重、脹感為佳。一般揉壓3~5分鍾,患者即感呼吸通順,心胸敞快,頭腦清晰。

換位性鍛煉

爬行、倒立等低頭鍛煉活動。對人體直立的姿勢進行換位性鍛煉,可調節心血管功能,增強腦部血管的抗壓能力。一般在地板(毯)上每天進行1~2次,每次20~30分鍾的換位性鍛煉,對冠心病、腦血管供血不足、痔瘡等均有顯著療效。

有規律地獻血可防心髒病

據芬蘭對2682名中年男子進行調查中發現,有規律獻血的人,心髒病發病的危險性比沒有獻血史的人要低86%,這是因為獻血者體內儲存的鐵質流失有關。輕微的鐵質不足,能夠降低患心髒病的危險性,而體內鐵質過量將增加心髒病發病的可能性。某些研究表明,行經期失血,可能是女性心髒病發作比男性少的一個原因。看來,鐵含量高還可能會影響脂肪氧化,加速血管硬化過程,從而導致心髒病的發作。

飲食療法

(1)燕麥、蕎麥、魔芋、豆類、綠豆、鷹嘴豆等,具有明顯的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對冠心病有輔助療效。

(2)植物油中的月見草油、紅花油、米糠油、芝麻油、玉米油、豆油、橡膠種籽油、中華獼猴桃種籽油等,均有較強的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但花生油、菜籽油則無此作用。

(3)海藻類食物,如海帶、紫菜、苔條等,也有較好的降膽固醇作用。現已製成海藻酸硫酸脂製劑供食用。

(4)蕈類食物,如香菇、花菇、口蘑等,不僅有明顯的降血清膽固醇效果,而且對肝髒的脂肪和膽固醇也有降低作用。此外,靈芝、木耳、銀耳等也有相似的作用。蕈類每天進食量為10~15克。

(5)洋蔥和大蒜,同屬百合科植物,均有降血清膽固醇效果。大蒜更為明顯,且有抑製血小板凝集的功能。每天食用一頭大蒜,即可有明顯的預防冠心病效果。

(6)烏龍茶、雲南沱茶、廣西山綠茶、中華獼猴桃、刺梨、山楂、蘋果以及蔬菜中的芹菜、菜花、黃瓜均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此外,牛奶中存在一種“牛奶因子”,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酸奶中“牛奶因子”含量更高。柑橘所含10多種成分,對冠心病和高血壓有一定療效。蜂乳對冠狀動脈有擴張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還有降低血糖、抗癌、抗菌作用。

(7)含銅不足可引起冠心病。每日應攝入2毫克銅,以利預防冠心病(多數經濟發達國家達不到此攝入量)。含銅豐富的食物有肝、蚌、鷹嘴豆、胡桃、栗子和葵花籽。適當吃這些食物有利於補充銅,可減少冠心病的發生。

(8)冠心病病人切忌飽食。飽食易刺激胃髒,加重心髒負擔,引發危險。

(9)吃核桃可使膽固醇減少。一天吃3個核桃,膽固醇數值可降低5%,患心髒病的危險可減少10%。因為核桃中的核桃油脂的70%是亞油酸等多價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排出體外,使多餘膽固醇不易被吸收。

(10)吃花生可預防心髒病。台灣醫學專家發現,常吃花生的人比不吃花生的人少得心髒病,其比例後者是前者的一倍。因為花生內含有可預防心髒病的不飽和脂肪,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有效率為12%~15%。以血液中膽固醇的標準含量60~220毫克%而言,吃花生可降低20~40毫克%。其理論是,花生中纖維組織會像海綿一樣吸收液體,然後膨脹的膠狀體會隨糞便排出體外。當這些物質經過小腸時,會與膽質接觸,吸收小腸內的膽固醇,從而使膽固醇降低。此外,花生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沉積在血管壁的數量降低,使血管保持軟化,血液流通順暢,自然患心髒病機會減少。台灣專家建議,最好每天吃12~20粒香脆的花生,既可滿足口腹之欲,又有防病健身之效。

(11)吃番茄可預防心髒病。因為番茄中含有一種和紅葡萄酒類似的抗氧化劑,可抑製膽固醇的氧化作用,而且抑製程度高達70%。因為膽固醇的氧化會引起心髒病和腦中風。

(12)常吃鵝肝可防心髒病。因為心髒病發病的因素很多,其中人體內長期缺銅是一個重要因素。一個正常的成年人體內含銅約為100~200毫克。若人體缺銅,其生理活動就會出現障礙,使人血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升高,極易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發生心髒病。同時,缺銅還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險。有人發現,法國人最喜歡吃鵝肝,因鵝肝含銅量為各種食品之最。盡管法國人食用油脂類食物遠比美國人多,而較多的脂肪會對心血管產生有害的膽固醇,但法國人的心髒病的發病率遠比美國人低得多。由此可見,鵝肝是維護心髒健康的理想食品。

按照人體對銅的需求,一般每天攝入2~5毫克銅,就能保證體內銅的生理平衡。所以,特別是中老年人,為了防止心髒病的發生,除了避免一些危害心髒的因素外,在飲食上可每天適當吃點富含銅的鵝肝以及魚、蝦類,牡蠣、花生等,少食些會妨礙銅吸收的高脂肪、高糖食品,以保護心髒的健康。

(13)維生素E對心髒有保護作用。研究證明,人體每日攝入400毫克維生素E,就能將冠心病的發病率降低一半。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植物油、穀物胚芽、豆類、南瓜、紅薯、蔬菜、蛋黃等。人體吸收維生素E,能更好地保護心髒。

(14)老年冠心病人不宜服人參。因為冠心病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血管內脂質沉積,細胞增殖與形成血栓,血管腔變窄,動脈壁彈性下降。其治療主要是調整脂質代謝,促進脂質代謝,促進脂質分解。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阻塞。醫學研究證明,人參中含有抗脂質分解的物質,不利於動脈硬化的康複。日本科學家證實,人參中抗脂質分解的物質主要是一種叫做縮多氨酸的多肽物質。另外,人參中的天門冬氨酸也都具有抗脂質分解的特性。若長期服用人參,這些物質就能抑製動脈血管內脂質分解,加重動脈硬化程度。因此,中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不宜長期進補人參。

(15)據美國康乃爾大學調查發現,紅葡萄酒可保護心髒,減少心肌梗死的發作。紅葡萄酒中有一種擴張血管的物質,發揮了積極作用。每天喝上1~2杯,冠狀動脈便處於擴張狀態,保障供給心髒的血液充足,使心肌梗死發作減少30%~40%。

(16)吃巧克力可預防心髒病。據英國《柳葉刀》雜誌,近日發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的研究成果,發現巧克力中含有大量苯酚。這種物質可防止血液中的脂蛋白發生氧化後沉積在血管壁上。而脂蛋白氧化後形成的附著在血管壁上的沉積物,正是心髒病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人員還發現,每41克奶油巧克力含有苯酚210毫克,純巧克力所含這種物質比例更高。因此,每日吃點巧克力,可預防心髒病。

食療配方

(1)山楂粥:山楂30~50克(鮮山楂60~100克),粳米100~150克,砂糖適量,煮粥食。

(2)玉米粥:玉米粉50~100克,粳米100~150克,煮粥食。

(3)蝦米粥:蝦米30克,粳米100~150克,煮粥食。

(4)番茄粥:番茄250~300克,粳米100~150克,白糖、玫瑰花適量,煮粥食。

(5)仙人粥:何首烏30~50克,粳米100~150克,紅棗3~5枚,冰糖適量,煮粥食。

(6)大蒜粥:紫皮大蒜30克,去皮,蒜放沸水中煮一分鍾後撈出,放入粳米100克,煮成稀粥,早晚溫服。

(7)昆布海藻湯:昆布、海藻各30克,黃豆150~200克,煮湯,加少量調味品後服用。

(8)海帶鬆:浸發海帶200克,香油、綿白糖、精鹽少許調食。

(9)菊楂決明飲:潔淨菊花3克,生山楂片、草決明各15克,沸水衝泡半小時飲。

(10)雙耳湯: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洗淨,放入小碗,加水與冰糖少量,隔水蒸1小時,1次或數次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