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句話:無巧不成書。郵局裏有個新分配進去的中專生,平日裏愛寫寫畫畫投稿什麼的,那天耳聞目睹了光明小學的師生郵寄小狗的事,覺得既新奇又有趣,就寫成一篇短新聞,寄給了南京的一家晚報社。
晚報“廣角新聞版”的李記者看見了這則短新聞。
記者們是些什麼人啊!他們的眼睛有多尖,鼻子有多靈啊!李記者馬上感到這裏麵有東西可挖。城裏的孩子跟山區希望小學的孩子手拉手做了好朋友,前因是什麼?後果又會是什麼?中間又有什麼曲曲折折的感人過程?啊呀呀,可寫的東西多著哪!
李記者就匆匆趕往光明小學采訪,找了梅老師,還找了小狗孩孩的監護人肖曉。肖曉挺不樂意人家把這事寫成文章,心想這是我和懷娃之間的私事,幹嗎要說給你當笑話聽?肖曉就繃著臉,閉著嘴,問一句答兩個字,一副不合作的樣子。可是記者有辦法,人家這輩子采訪的對象多了,能有辦法讓啞巴開口。記者跟肖曉東拉西扯,知道他爸爸是海軍艦長,馬上擺出了一大堆艦艇知識,還連笑帶比畫地說了幾個軍營小幽默和世界戰爭趣聞,什麼“蜘蛛報天氣”啦,“軍犬炸坦克”啦,“信鴿報軍情”啦,“蝴蝶拯救了列寧格勒”啦……把個肖曉唬得一愣一愣的,真把眼前的記者當成了了不起的軍事專家。談話就這麼漸漸投機起來,肖曉在記者的引導下,不知不覺說出了自己想當升旗手的願望,說了自己去北京看升旗的過程,以及在火車上跟懷娃他們的奇遇。
記者很感動,是真的感動。他在肖曉身上發現了一種相當特別的資質,一種美好的東西。
記者又不辭辛苦趕到安徽淮北青山村,見到了曾老師和學生,見到了旗杆上那麵嶄新的國旗和懷娃他們脖子上驕傲飄揚的紅領巾。他還看望了孩孩,當時孩孩在懷娃家的柴屋裏剛剛逮著一隻老鼠,很興奮地將老鼠按在爪子下麵逗弄著玩呢,記者不失時機地為孩孩攝下一張英姿勃發的照片。懷娃告訴記者說,孩孩名義上屬於他家,實際上享受了它從前在光明小學的待遇:由希望小學全體學生共同撫養。誰家有好吃的都要給它留著一口,它走到哪家都是最受歡迎的客人。
李記者回到南京,輾轉反側了幾個不眠之夜,打了好幾遍腹稿,總覺得這件事情的文學味太強,作為長篇通訊,似乎還缺少了一些有轟動效應的東西。他想,為什麼不能安排兩個學校的孩子見見麵呢?就讓青山小學的學生到南京,搞一些“手拉手”的活動,最好能讓他們觀摩一次光明小學的升旗活動,通訊的題目就定為《當國旗升起的時候》。
李記者說幹就幹。他找到團市委的同誌,把前前後後的情況說了一遍。團市委很重視,馬上跟市教委聯係,又跟安徽淮北的團機關聯係,很快就把事情定了下來。
光明小學的老校長先還不太願意,說是現在都已經五月份了,畢業考、升學考迫在眉睫,學校裏忙得不可開交,哪裏還有空閑搞活動?區教委主任就跟他說,你怎麼不想想你是生活在什麼時代?信息時代啊!媒體宣傳很重要啊!青山希望小學不是一般的小學,中央電視台都做過節目,他們這一來,有多少電視台、電台、報社記者要趕來搶新聞?你四個畢業班的孩子全部考上光明中學,也沒有攝像機給你掃這麼一梭子來得轟動啊!
老校長一點兒也不笨,他馬上就想明白了。想明白之後他就回學校張羅起來:派哪些老師上公開課,櫥窗裏展覽哪些教學成果,重點看哪個班的學生作業本,禮堂要怎麼布置,山裏孩子的住宿怎麼安排……尤其是升旗儀式,這是“手拉手”活動中的重頭戲,也是展示光明小學校風校貌的好機會,攝像機鏡頭前可不能出一點差錯。
六(4)班的孩子們很興奮,“手拉手”的活動他們在報紙和電視上見得多了,輪到自己還是頭一回。全班責成肖曉給懷娃寫了一封信,請懷娃務必要把孩孩帶過來,讓大家再看它一眼。反正這回有南京的汽車專門去接他們,南京的司機叔叔絕不會說什麼不準小狗上車的話。
這個月的體育課全部停上,改練隊列和廣播體操。體育老師平常不怎麼有上公開課露臉的機會,曾經在老校長麵前抱怨過“英雄無用武之地”,現在好了,不久他會站在操場的高台上,“三軍統帥”似的指揮上千名師生舉行升旗儀式,而且有那麼多的攝像機、照相機的鏡頭赫然對準了他,風頭是大大地出足了。所以他有點躊躇滿誌,穿著一身簇新的名牌運動裝來上體育課,要求學生也比過去更嚴格,舉手投足都必須準確到位,隊伍站下來要橫平豎直,彎腰的時候手指尖盡量碰觸到地,踢腿也要踢成芭蕾舞演員的水平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