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3 / 3)

第三,語言口頭表達的訓練。語言與語言口頭表達並不完全是一回事。有的人具有淵博的知識、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但也許不善口頭表達,比如說作家,並不見得就可以做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因此,從這個層麵上來講,主持人的口頭表達既是平時功底的體現,也是運用語言技巧的展現。那麼,如何進行這方麵的培訓,使節目主持人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呢?

一是口頭複述、描述和評述。口頭表達是一個係統,它有其自身的規律,因此,需要科學的研究與訓練。口頭複述要求能將聽到、看到的語言信息經過理解、加工,並轉換成自己熟悉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它能夠很好地訓練一個人的記憶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口頭描述要求主持人通過觀察,將要表達對象的特征以及形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繪,引起觀眾極大的興趣,它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口頭描述能很好地培養主持人的現場觀察能力和對所發生事件的想象力,提高主持人的現場反應能力;口頭評述比複述和描述更進一步,它不僅要述所見所聞,更重要的是要表述自身的感受,因此,它更重要的是訓練主持人思維的邏輯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它要求能在一個基本事實清晰的基礎上,生發自身的觀點,而且邏輯嚴密,言之有理。

二是語言個性訓練。事實證明,主持人成功的關鍵因素正是他們的主持個性,而個性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語言。不管是“崔式幽默”還是吳宗憲的“無厘頭”,不管是王誌的“質疑”還是楊瀾的“從容”,他們主持個性的形成源於他們語言的功底。那麼,主持人如何提升自身的語言個性呢?筆者以為,這確實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而逐漸形成的漫長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主持人首先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語言特性,有意識地加以提煉和強化,比如說王誌,他的“質疑”式采訪風格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采訪實踐當中,〖J2〗在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采訪個性後逐漸形成的,這個形成的過程就是一種有意識的培養過程。其次,一些短期的技巧性訓練也可以提高主持人個性語言的表達,比如,演講技巧的訓練、辯論技巧的訓練、采訪訓練、應變訓練、角色訓練以及現場模擬訓練等,通過一係列全過程訓練,主持人能逐漸認識到自身語言表達的特點,摸索適合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途徑,從而更好更快地形成語言表達的個性。〖J〗

〖2〗第三節直播類節目的主持人語言

“直播”這個概念,迄今為止依然是吸引受眾收視聽的最具誘惑力的元素,尤其在中國。對觀眾來說,直播意味著零時差的同步傳播,意味著零距離的接觸,意味著記錄過程、傳播過程與接受過程的“三位一體”。對電視而言,直播節目最能體現電視媒體的實力和競爭力,看似原始的現場直播,其實包含了大量從簡單到複雜到高端的技術,從節目係統到技術係統,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誤差,都會在電視屏幕中被毫無保留地放大和展現。因此,世界上有較大影響力的電視台一貫重視直播。尤其是新聞直播,成立於1980年6月1日的全世界第一個24小時全新聞頻道的美國有線新聞網(CaleNesNeork,CNN)的前總裁特納曾放言:“CNN直播全世界……直到世界滅亡,你想知道世界是怎樣滅亡的嗎,還是要看CNN。”

直播類節目中最吸引人的當屬新聞直播。新聞直播有兩種含義,一種指的是隻在新聞合成和演播室播報這兩個環節上實現了直播;還有一種是新聞事件的發生與播出之間的直播。(朱羽君、殷樂:《信息社會的活躍時空電視新聞欄目——電視欄目形態研究之三》,《現代傳播》2001年,第3期。)對主持人來講,最具挑戰性的直播當屬後者,因為在這些重大事件直播報道中,主持人無疑成為整個節目進程的核心,其作用不僅是通過組織和串聯將不同的報道方式和內容組接成一個有機整體,更重要的還在於及時把握事態發展的最新動態,迅速做出判斷,調整報道內容。比如,是否中斷當前節目插播最新消息、通過連線請進前方記者、就最新話題對嘉賓進行訪談等等,都由他們或與主編一起及時決定。(周小普:《從央視伊戰和SARS報道看重大事件的電視報道策劃》,《國際新聞界》2003年6月。)這種對新聞事件發展在報道上的動態把握,對演播室內嘉賓發言的調整,對整個報道過程的控製,都能充分展現主持人的綜合水平。

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對電視來講,具有提升媒體品格、檔次和擴大社會影響力的重大意義,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眾多電視媒體都非常重視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尤其是對重大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美國CNN正是通過對海灣戰爭的獨家新聞直播,不僅顛覆了電視媒體的傳統報道方式,更為重要的是奠定了自身作為世界級著名媒體的地位;更令人震驚的是名不見經傳的海灣小國卡塔爾的“半島電視台”在報道阿富汗戰況方麵也能獨領風騷,一鳴驚人,使CNN黯然失色。以至於人們將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稱為“海灣的CNN”,“阿拉伯的C”,被譽為“小國家,大媒體”。同樣,中央電視台同步直播伊拉克戰爭,無疑也是中國電視新聞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它使中央電視台及時進入其全球信息流通的主流領域。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當直播成為媒體競爭中一個重要的砝碼時,主持人更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媒介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成為人們觀察事態發展進程和媒體立場的重要渠道。

直播節目中的主持人,其水準不僅直接決定新聞報道水平的高低,而且也代表了所在電視台的形象,因此,電視台通常會指派最好的節目主持人擔當此類重任。尤其是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主持人起碼應具備抓住事實的本質和關鍵所在、跟蹤事實主流、把握事件進程的能力,才可以迅速做出反應,及時調整報道內容;同時,主持人還必須擁有良好的即興表達能力,能夠將自己的觀察和判斷結果用比較準確、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還有,主持人需擁有嫻熟高超的溝通技巧,能夠在直播中與各種合作者通力配合,如果直播的展現成為主持人一個人的舞台或秀場,那麼,不管是過程還是結果,都是不好看的。

直播節目零時差同步播出的特點注定了在直播中擔當的主持人具有與其他類節目不同的一些特點,尤其在語言表達上。

第一,思維過程與表達過程的同時進行。

主持直播節目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在直播節目中,沒有一個一成不變,可以照本宣科的稿件,在節目進行當中主持人還要對信息的來源和觀眾的反應等全方位地加以兼顧。直播主持人無論在采訪現場,還是身處直播室,隨時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以及突發性問題,凡此種種都要求主持人必須在瞬間作出反應,以使節目內容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順利進行下去。這就要主持人有非常敏銳的思維,要有臨場應變能力,善於及時、準確地判斷節目進行中所應對的突然情況,從而保證節目的正常進行。

廣播電視口語的即興性在直播節目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麵對瞬息萬變、稍縱即逝的現場,麵對千頭萬緒、紛繁複雜的直播程序,主持人應該有邊思考邊說話的能力,既能深入思考、冷靜從容,又能有條不紊、積極應對;既能將所思考的內容較為準確地表達出來,又能在表達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思考的內容。

凡是觀眾比較欣賞的直播類節目主持人,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S)《晚間新聞》超級明星丹·拉瑟,就是當今美國公認的口才最好、風度最佳的主持人。在長達三十多年的記者生活中,他做過許多高水平的現場報道。他主持節目時神態自如、語言流暢、簡明清晰,從不拖泥帶水。又如享有盛名的廣播電視主持人愛德華·默羅,他出口成章,具有得天獨厚的口才,他的口語廣播一度成為美國新聞廣播的模式。這些人在即興口語表達中具有超強的能力,臨危不亂,擁有沉著應變的大將風度,不管是在儀式類媒介事件的直播中還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中,他們都善於利用現場可挖掘的亮點,一直保持積極思考的敏感度,並能快速地做出語言的回應。

第二,語言的現場感和張力。

直播類新聞節目以現在進行時態現場報道即時傳播新聞事件,使觀眾直接進入新聞現場,在這個過程中,主持人的所見所聞所思,也就是觀眾的所見所聞所思。如何更好地展現第一時間的現場,如何使信息的傳遞真正達到零損耗,如何使觀眾始終處於期待當中並對所報道的現場深信不疑?筆者以為,當主持人以一個報道者的身份代替觀眾走進事件現場,他/她所表述的一切都要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場感受,並且,主持人要有一種把自身獲得的現場感受完整地傳遞給受眾的本領,具有現場感的直播語言即使粗糙、不流利,甚至偶有小錯,但都無法掩飾真實的巨大感召力,尤其是媒介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來自現場的獨家的報道幾乎成了媒體的製勝法寶。現場的、真實的、快速的、不可預測的語言表達不僅成就了新聞報道的即時性、時效性、真實性,更使節目主持人變得成熟、老練。

第三,語言的節奏感和調控力。

在一段有限的時間裏,如何讓觀眾看到最為精彩的現場,現場有錯綜複雜的情況發生,主持人又如何能確保所展示的就是觀眾最想看到的景象?節目播出時的不確定性使得直播節目主持人要具有較強的現場控製能力。

一是對節目時間的控製。直播節目大多話題多、熱線電話多、參與的觀眾也多,這些都導致了節目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一旦時間控製不好,就會像脫韁的野馬,偏離原先計劃,節目就有可能離譜。直播主持人應隨時掌握節目進程,安排好各種話題的轉換過渡,以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節目內容。因此,直播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要有明顯的節奏意識,這種意識體現為主持人對現場的把握和對演播室話題的選擇以使觀眾看到最真實的現場瞬間和最精彩的嘉賓評論。

二是對節目內容的協調。麵對眾多話題,主持人有選擇權和控製權。對那些緊扣主題的話題,主持人要及時鼓勵肯定,並作必要的引申闡述,以起到深化主題的效果。對那些遊離於主題外的話題,要巧妙地回避並作以適當引導。對一些是非模糊的認識,要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以起到正確引導輿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