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2006年12月曾經做過一個“受眾需求多樣化研究”的大型受眾問卷調查,在“觀眾最喜歡的十大新聞節目”中,杭州電視台的“阿六頭說新聞”是唯一入選的地域性新聞節目,可見,即使在一個全國性的平台上,方言說新聞因為其獨特的語言個性、獨創的播報方式而深受觀眾喜愛。
《阿六頭說新聞》在追求新聞的趣味性、貼近性的基礎上,力圖在主持人語言方麵打破陳規,創出新意。作為一檔民生新聞,《阿六頭說新聞》以更小的切口、更低的視角貼近百姓生活、關注百姓話題,而在主持人的語言上,《阿六頭說新聞》,首次采用角色化播報的形式,其活潑生動、亦莊亦諧的新聞演繹深受觀眾喜愛。這種善於挖掘地域資源、弘揚本土文化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阿六頭說新聞》中主持人安峰的語言以生動、草根的市民性取勝,其語言的個性表現在方言的詼諧幽默和市井的親近性上。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杭州人,主持人深諳杭州話的精髓,成功避免了方言的狹隘和市井氣,從而展示了方言的魅力。
我們無法給主持人語言的個性確定具體的定義,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主持人需根據自身說話的特點,找到合適自己的說話方式。比如說央視《社會記錄》節目主持人阿丘,央視新聞節目《第一時間》主持人歐陽夏丹,湖南衛視娛樂節目主持人汪涵等,仔細分析他們的主持風格,其語言是最大的個性。
阿丘連普通話都講不好,但聽他敘述故事卻入情入理、絲絲入扣,主人公悲慘的人生總能引起阿丘無限的同情,而卑鄙凶殘的人性讓他咬牙切齒,那種表情、敘述的方式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讓人感到自然、投入和真誠,這就是阿丘的個性;再比如說歐陽夏丹,這個自稱“個頭不算太高,但已夠標準;長得不算漂亮,但氣質不差;聲音不算響亮,但蠻有磁性;性格不夠完美,但始終樂觀開朗……”的女孩,以快速的節奏、簡練的語言、自然的表情開始了每天早上七點與觀眾的相會。同樣的新聞,不同的解讀視角,同樣的報道,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讓觀眾在每天清晨感受新聞,感受夏丹。
有必要在這裏提及的是,不同於娛樂節目主持人,新聞節目主持人在追求自身語言個性的時候,必須保持新聞事件基本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嚴肅性,即使是新聞評論類節目,其評論的基礎不能完全按照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甚至是個人的喜好。一旦公共傳播的平台成為個人的獨角秀場,那麼,再好的語言表達都不能令觀眾信服。
比如《馬斌讀報》2006年11月就報道過一個“清華‘失蹤’學子現身河南餐館”的消息。在評論裏,他加了這麼一段話進去:“但不管怎麼說,我覺得比前兩天報道的那個北大陪聊的小子強多了,你看那家夥啊,他上學不好好學習,無所事事,不學無術,到頭來呢在媒體公眾麵前又弄出這麼一出,還不如人家踏踏實實幹點實事呢。”此言一出,馬上遭遇很多網友的抵製,許多觀眾認為,馬斌無權在一個公共傳播平台上宣揚他個人的價值觀,顯然他對那位北大學生的陪聊工作是極其看不起且加以嘲諷的。
馬斌在讀報中提到的“那小子”、“那家夥”,具體情況我在這裏不再一一細說。馬斌這次讀報之所以引起人們的爭議,原因就在於他在評論時加進了自己的主觀意見。他看不起那個北大學生,認為他肯定是在學校裏沒好好讀書而找不到工作,繼而對他的“陪聊”工作和行為進行嘲諷,認為那個北大學子隻是在利用媒體炒作。
在這裏,筆者並不對馬斌的主持作任何評價。如果說,《馬斌讀報》節目也像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那樣,在節目最後能打出類似本觀點不代表電視台立場這樣的免責聲明也許就不會有此遭遇,但是,對中國絕大多數的老百姓而言,央視節目即代表了央視立場,主持人的言論就代表了國家級媒介的觀點,因此,在中國這個特殊國情下,主持人的個性語言還需聯係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以使更多更大範圍內的觀眾能夠接受。
〖2〗第二節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訓練
語言是思維的體現。語言表達反映了人們思考的整個過程,人們通過言語的組織來表達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它是一個人內在素質和語言能力的綜合體現。當一個人內心虛空,思想混亂,即使他/她有再強的語言組織能力,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是不可能有什麼精彩之語的。因此,良好表達的前提必須有思想的力量。
當然,每個人的語言能力各有差異,並不是學術淵博思想深邃的人就一定具有超常的表達能力,但對節目主持人來講,怎樣通過語言準確地表達思想,怎樣通過語言使傳播過程更好看更有效果,怎樣通過語言使受眾感受到語言本身的魅力?這些都是節目主持人在傳達的時候應該要考慮的要點。雖然,正如我們前麵強調的,語言表達的魅力來自於思想,但語言也自有一套表達的技巧,節目主持人可以通過適當的訓練來掌握這些技巧,從而使表達更趨於完美,使思想的傳播更具表現力。
〖3〗一、訓練的目標
主持人語言是一種即興的、脫稿的、口語化的交際語言。口語化是它表達的語言方式,脫稿和即興則是它的要求,現場性則是它產生的效果。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往往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快速反應,通過準確的口語表達,與觀眾形成互動,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因此,對節目主持人語言的訓練,其實應著眼於主持人思維能力的培養,使語言跟上思維的節拍,思維服務於語言的特點,從傳播效果上考慮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嚐試找到一種可以操作的、有實際效用的自我訓練、互相訓練的途徑,從而有效地提高主持人的語感,增強其語言表現力。
語感可以說是一種天賦,但後天的培養可以更好地增強這種感受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比如一個天生的演講家和克服千辛萬苦後成為著名的演講家是有區別的,但這的確說明語言能力是可以通過適當培訓來改變的。在這裏,筆者主要探討主持人語言表達能力方麵的培訓,而不涉及諸如發音、發聲等語音學方麵的專業知識,語言表達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它既是思維的外化,也是語言內部組織能力的體現,它既需要掌握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更需擁有社會心理學、大眾傳播學、影視學等相關專業的知識背景,因此,主持人語言訓練所要達到的不是單純的解決語音、詞彙和語法上的問題,而是要培養主持人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獨特的語言個性。
〖3〗二、訓練的要求和方法
主持人語言最大的特點是口語化和即時性,但口語化並不意味著詞彙貧乏,淺薄簡單,即時性也不意味著毫無準備,隨意應對,相反,口語化和即時性是對主持人最大的考驗,一個學識淺薄、閱曆簡單、孤陋寡聞、思維混亂的人,是不可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組織言語,有效分析、歸納綜合、漂亮應對的,因此,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訓練,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提高語言中思考的要素。語言應該是思考的結果,主持人語言基本上是在現想現說的狀態中即興完成的,邊想邊說應該是主持的一種常規狀態,不斷冒出的思想火花和隨機應變的快速反應是主持過程中最精彩的表現。越來越多的觀眾對那些精心準備的幾乎一字不漏的“背稿主持”心生反感,因為在那種狀態下的主持人,根本談不上擁有自己的思想。不管是哪種類型節目的主持人,都需要在現場迅速捕捉信息點,找準要說並一定是自己可以說的話題,在一種邊想邊說的狀態下,迅速理清思路,組織材料,生發聯想,從而清晰表達。對觀眾來說,經過大腦思考的語言表達,或者說擁有思想深度的表述,不僅印象深刻且會獲得種種啟發。
第二,提高語言的迅速生成、清晰表達和機智應對的能力。從思維到語言的表達需要一個過程,但對主持人來講,這個過程顯然不能太久,主持人要對現場提供給大腦的信息迅速做出反應,理清思路,同步組織合適的、生動的、豐富的語言進行表述,並能夠麵對現場各種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準確的解讀。一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通常會在這個方麵下苦功。
第三,形成獨特的表達個性。每位節目主持人都要追求適合自己的語言表達個性。主持人應根據自身的語言特點和表達習慣進行一定的個性培訓,增強語言的駕馭能力,強化個人的語言表達個性,使語言而不僅是外貌成為主持人的品牌標識。
當一個節目主持人擁有出色的表達能力,形成獨具魅力的語言個性,像談話節目主持人崔永元、訪談節目主持人楊瀾、娛樂節目主持人汪涵,他們就會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節目主持人,他們被喜歡的主要原因正是其他人無法企及、更無法效仿的語言個性。因此,從這點上來講,所謂主持人語言的訓練必是有針對性的,而我們這裏所探討的,隻不過是普遍層麵上的訓練,它是一種基礎訓練,而不是個性的培育。
第一,心理素質的訓練。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節目主持人正常發揮水平的基礎,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自信、不興奮、沒有激情,隻有緊張心態的節目主持人在現場會有什麼魅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意味著自信、從容、平和,既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亦寬容自己的不完美。正如崔永元在回答記者如何在現場把握“自信”時說的那樣:“我的自信建立在我的真誠上,建立在我的善良上。比如說,我聽嘉賓講他們曲折的經曆,會被打動得掉眼淚。我相信很多主持人在這種時候會很忌諱自己掉眼淚,因為掉眼淚的樣子確實不好看。我在哭的時候,在掉眼淚的時候,腦子裏沒有這些雜念。包括我想開懷大笑,我就笑,我笑起來的表情很難看,我自己知道,但是我不在意。這就是我的自信所在。我說話沒說好,說結巴了,我的形體不好看,服裝搭配不很合理,各種各樣男人的毛病都可能在屏幕上被放大,被展現出來,我心裏可以接受它。我希望大家看到的這個《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就是這樣,不是個完人,身上有很多毛病,他一看到我,就想到他的一個兄弟,想到插隊時的一個戰友,想起鄰居大媽的一個兒子。我的自信就建立在這個地方。”(魯景超:《真話實說》,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版,第37頁。)可見,良好的心態是節目主持人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麵,它既建立在主持人長期積累的自我認知基礎上,亦可以通過較短時間的培訓來克服怯場、恐懼、緊張的情緒,以一個真實自然健康的形象麵對觀眾。
第二,思維的訓練。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認為,發散性思維是指“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著重點是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等特點。發散性思維強調通過聯想和遷移對同一個問題形成盡可能多的答案並尋找多種正確途徑。在語言訓練過程中,發散式思維的訓練可以幫助主持人開闊思路,豐富想象,從而在現場有令人驚喜的出色表現。比如說娛樂節目主持人汪涵、吳宗憲常常就會有這方麵的出色表現。他們思路開闊,想象豐富,現場常有驚人之語。快速的現場反應,變化多端的主持風格,令觀眾在他們的變幻莫測中感受一波接一波的驚喜。當然,思維的發散最終需要聚斂起來,因為在思維過程中如果隻有發散思維活動,並不能有效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目標。如果主持人隻會信馬由韁地高談闊論,無邊無垠地拓展話題,那麼,將無法保證在有效的節目時間內完成既定的傳播目標,因此,一方麵通常鼓勵主持人要大膽地進行思維發散以收獲意想不到的精彩,另一方麵同樣需要在發散思維之後進行聚斂,因為隻有真正的思維聚斂才能獲得最終的思維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