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以教育創新為契機,營造一個人盡其才、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環境。一是要建立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合約管理的用人機製。使教師管理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過去我們的人事的管理、師資隊伍的管理基本上是身份的管理,通俗地說就是檔案。實現這個轉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行聘任製。聘任製打破了終身職務與任職資格不相稱的局麵。任職資格與職務是有區別的,一旦獲得,終身享有。職務是同職權相聯係的工作崗位,擔任職務必須具有相應的任職條件,履行相應的職務職責。一個人擁有相應的職務權利,如工資待遇、工作條件、職權等等,但他不一定能夠勝任這項工作,即他擁有職務,卻不具備任職資格。而聘任製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再次,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分配機製。這個問題在高校裏麵是個非常難處理的問題。因為這與考核有關係:怎樣定崗定薪,怎樣考核業績,怎樣把知識的要素參與到分配裏麵去,這些問題都很難有一個標準框定它。所以如何建立公平的分配機製非常關鍵。目前,我校的分配製度改革為崗位定薪,業績津貼,按崗位、按業績分配,知識要素參與分配。
四是建立有利於學術創新的考核評估機製。
最後,教師隊伍的建設一定要考慮學科的建設。也就是以學科建設為主線來進行師資隊伍的建設。一個學校要進一步的發展,進一步提高水平和層次,關鍵就在於抓學科建設。選定重點的學科後,以學科建設的原動力推動教師隊伍的建設。其中教師的梯隊非常重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師梯隊,教師層次、年齡、專業特長等得到合理搭配,將直接推動學科的建設,進而必然推動教師隊伍的建設。
三、師資隊伍建設需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在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建設中還需處理好幾個關係:
(1)引進與培養的關係。引進是改進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隊伍水平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在引進的同時如何避免“招來了女婿,氣走了兒子”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2)流動與穩定的關係。在市場經濟下,人流是物流的前提。人才隻有流動才能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通過改革,人才開始流動,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但流動應該是有序的流動,要加強管理、規範流動中的無序現象,減少流動帶來的衝擊。
(3)封閉與開放的關係。和上一對關係是相聯係的,這裏要說的是打破封閉的用人觀念,克服近親繁殖的現象,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兼容並包。
(4)個體與群體的關係。教師勞動本身具有個體勞動的特點,但人才培養最終是集體勞動的結果。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尤其需要合作的精神,需要團隊攻關。
(5)效率與公平的關係。這是收入分配中的基本原則。分配製度要貫徹按勞分配、優勞優酬的原則,正確利用利益機製作用。效率優先,要讓優秀人才感到滿意或基本滿意,讓不學無術者感到生存不下去。
(6)嚴格要求與寬鬆環境的關係。這是管理約束與學術民主問題。一方麵給學者以創造力、想象力自由的空間;另一方麵要有規矩,有管理約束,對教師職業道德、工作任務有明確要求。
總之,處理好上述這些關係對推進我們的教師隊伍建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