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資隊伍建設麵臨的形勢與任務
我國加入WTO後,首先遇到的是在國際化背景下展開的全球聘用、國際間流動、跨國使用等人才的競爭。基於這一點,21世紀初,我國開始實施人才開發策略。江澤民同誌多次指出,人才問題關係黨和國家的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五”計劃綱要都列專章論述實施人才戰略。由此出發,在“九五”期間,我國人事工作重點做了“兩個調整”:一是把適應計劃經濟的人事管理體製調整到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配套的人事管理體製上;二是把傳統的人事管理調整到整體性的人才資源開發上。也就是說,我們對人才不僅僅重在管理上,更主要的是放在人才的開發上。“十五”期間,我國人才戰略圍繞三個方麵展開:圍繞發展主題建設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圍繞經濟結構調整主線優化人才結構;圍繞改革創新深化人事製度改革。由此看出,人才的發展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位時提出一份人才引進計劃,將原來每年引進人才的數量從11.5萬擴大到20萬人,德國提出要招聘2萬名海外信息技術人才,英國、日本、新加坡等等也是如此,即國外對人才的需求引起人才外流,加劇了國內的人才競爭;另一方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新興學科技術人才的需求,使此類企業成為高校人才競爭的一個強有力的對手,現在遍布林立的高新區說明了高新技術產業對人才的渴求,他們也在和高校競爭人才,比如經濟管理、計算機方麵的;第三方麵,高校間的人才競爭。現在高校之間人才競爭非常激烈,學校間人才的互動使沒有競爭力的學校人才流失相當嚴重;第四方麵,高校人事製度的改革也對人才的競爭形成衝擊。特別是公辦高校的這種改革對民辦高校有很大影響。因為,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公辦聘過來的。
在這種形勢下,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對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根本性的問題、矛盾和困難還沒有得到解決,如教師素質問題,包括整體結構、業務素質、精神麵貌等;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緊缺問題,在人才競爭中受到衝擊問題;用人機製不完善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二、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思路
20年來,民辦高校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天,師資隊伍建設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仍是薄弱環節。在此提出我對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思路。
首先,以轉變觀念為先導,破除舊有的用人意識,與時俱進地挖掘人才潛力。一是要以人為本。以前事業發展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在這種情況下,個人主觀能動性受到壓抑,反過來必定影響工作,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理想的就是事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相結合,事業、組織、個人同步發展,人在其中占據主導因素。二是效益觀念。教育作為服務產業,一樣要有成本的核算。要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效益。對民辦高校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民辦高校涉及到生存,而生存是和效益緊密聯係的,沒有效益就無法生存。這就要科學調整教師隊伍結構,專兼結合,提高效率。三是市場觀念。市場觀念就是競爭,針對教育行業,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算什麼?靠適當的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四是法製觀念。以前是用人事的管理,現在實行聘任製,要以契約、合同的形式進行相互製約和調節,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相互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