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師專業發展的製度保障(1 / 3)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教師專業發展成為一種強勁的思想浪潮,並極大地推動了許多國家教師教育新理念和新製度的建立。進入21世紀,各國政府都已充分認識到,教育質量的提高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質量,亦即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育的質量,高質量的教師和教師教育是高質量的教育競爭、人才競爭、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致力於培養優秀的教師和推進教師的專業化。教師專業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隻有建立健全有效的運行機製,才能使這項工作持續、穩定、健康、快速地開展起來。為此,各國政府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的責任,並建立起一係列相應的保障製度,包括教師質量保證體係的健全,教師資格製度的完善,教師機構認可製度的建立,以及教師繼續教育製度的完備等。

一、建立教師培養質量保證體係

一個國家的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依賴於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因此有必要在教師成長的全過程建立起一套環環相扣的教師質量保證體係,力爭使每位教師都能成為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師。以美國為例(方彤.從美國經驗看教師質量保證體係.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3).),美國第三次全國教育高峰會議(1999年9月30日-10月1日)的《彙報書》中指出,要使將來美國學校的每間教室都能得到和持有高質量的優秀教師,“美國各州必須加快努力,全麵改革培養和保留優秀教師的全過程——大學招生、職前培養、初次頒證、就職錄用、專業發展、高級專業發展。”美國目前指導建立教師質量保證體係的戰略思想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教師成長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對教師“高標準、嚴要求”,同時對不能保證教師質量的現存失誤和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予以匡正。

(一)職前培養的教師質量保證

美國雖然是率先將中小學(包括幼兒園)教師的職前培養水平提高到大學本科程度的國家之一,現任的中小學教師基本都具有大學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曆,但教師職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質量並不令人滿意,其中有20%的畢業生感到職前培養沒能使自己對從事實際的教學做好充分準備,甚至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一個教師自己沒有掌握較高水平的寫作、推理、算術技能,那麼他如何改善學生的寫作、推理、算術技能呢?”由於種種原因,美國在教師職前培養中長期存在著影響未來教師質量的做法,如教育專業擇生標準較低、學業要求較低、教學實踐過少、畢業時把關不嚴等。近年來美國針對以上缺陷,采取了許多相應的措施來努力保證未來教師的質量。

1.提高職前教育專業的擇生標準。主要是提高對教育專業申請者的大學文理課程的水平要求。

2.嚴格規定教育專業學生的學業標準。主要是加強對教育專業學生執教學科課程的學習要求,教育專業學生所學的執教課程至少要和同類專業的課程一致,如果考慮到他(她)從事的教學工作,甚至還需要多一些,深一些。比如一位將來的科學教師,他(她)不僅要親自做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熟悉和掌握科學探索的程序和過程,而且要知道如何指導學生從事創造性科技工作。另外不準用學科教學法來衝淡執教學科的學術內容。

3.嚴格控製教育專業畢業生質量。美國現有32個州的教育專業學生畢業時要參加全國教師考試,以決定是否有基本的任教能力和知識。提高考試成績標準,徹底杜絕有一半考試題解答不出來的應試者還能獲得任教資格的現象。

(二)就職考察的教師質量保證

美國現有多種就職考察的方式,但主要依靠教師證書製度中對教職申請者初次頒證的有關規定和篩選過程。

1.提高教職申請者獲取初任教師資格證書的要求。美國現由各州教育委員會或教育廳負責教師證書的各項事宜,其中一項職責是規定獲取初任教師資格證書的要求,各州的要求大致分為四個方麵:一是申請者必須受過教育專業培訓;二是要有學士學位;三是學過教育科目參加過教學實踐;四是參加有關的係列考試並成績合格。

2.由獨立的專業組織來確定教師資格證書標準和發證。美國雖然大力倡導教師專業化,但在發放證書上和公認的專業如律師或醫生不一樣(律師或醫生的證書是由獨立的專業組織發放),並沒有什麼自主權,也沒體現出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主要是由州教育委員會或州教育廳負責,從而產生了一些弊端。現在為了保證證書標準的專業性和發證的公正性,已有15個州將有關權限和職責由州教育部門移交給某個公認的權威教師專業組織。

3.在教師聘用和教師證書發放中嚴格執行政務公開和回避製度。美國強調在教師聘用和教師證書發放上奉行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4.製定自願遵守的全國性教師資格標準。由於美國是由各州自定教師資格標準或教師證書頒發標準,各州的標準難免參差不齊,而且各州的標準一般來說偏低,因此有必要製定一套各州統一遵守的較高的全國性標準,以保證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美國的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NBPTS)自1987年成立至現在一直從事這項工作,涉及到中小學33個學術和專業學科領域的標準和資格證書已陸續出台並逐步實施。教師資格標準是按所謂優秀教師應具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製定,判斷一個教師是否達標的評價方式也與各州的多項選擇的標準化教師資格考試不同,特別注重教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

(三)在職培訓的教師質量保證

近年來,美國為了使教師在職培訓確實能起到保證和提高教師質量的作用,倡導和推行有效的、有質量的教師在職培訓。

何謂有效的、有質量的教師在職培訓,在美國衡量的方法簡單明了:教師參加了在職培訓,其結果能幫助學生達到所規定的學業目標,就證明了這個在職培訓是有效的、有質量的,學生學業成績提高得越多,在職培訓就越有效。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采取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舉措來改進教師在職培訓的質量,特別是美國聯邦政府及其教育部一改以前對教師在職培訓不聞不問的常態,積極地參與指導、策劃、籌辦、推進高質量教師在職培訓的工作,為全美起到了表率作用。

1.為全美確立了高質量教師專業發展的使命和原則。為了指導和改進全美的教師在職培訓,美國教育部專業發展小組於1994年12月擬訂了高質量專業發展的使命和原則文件,指出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使命是促使在職教師能夠指導學生達到學習和發展的更高標準,主要原則有:要反映最新最好的教學研究成果和實踐;要促使教師進一步掌握有關學科內容、教學策略、使用教學技術及其他教學要素的專門知識和技能;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財源;要以對教師教學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影響為基礎來加以評價,並以評價結果來指導後續的教師專業發展的計劃或活動;要和願意參加並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人員和組織共同製定;要促進對學校日常生活的研究並改進學校的日常生活等;應是長期的、有係統的計劃。

2.教師專業發展示範計劃。根據《1994年改進美國學校法》,由教育部長牽頭執行教師專業發展示範計劃,並向達到“示範”標準的有關計劃撥款。可作為示範計劃的標準為:以幫助學生達到學術高標準為目的,給教師提供提高知識水平和改進課堂教學的機會,必須以增強教師對學科內容的掌握和了解為重點;必須包括教師職業的各個階段;可以包括開展校長或其他學校人員的專業發展活動。這種計劃要求多方參與和協作,參加方應包括地方教育當局及其管轄的不少於50%的學校、至少一個教師工會組織、附近的高等院校及其教師、教師專業組織,也可有工商業組織、圖書館、博物館等機構。

3.推行有效的、大範圍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根據美國教育政策研究會發表的一份報告,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有以下特征:以課程為中心,以標準為導向,給教師深入鑽研執教學科的各種機會;要有持續性、係統性、長期性,取消過去那種一兩天零敲碎打的教師研討會、進修班的形式;必須與教師在校的工作和課堂教學有直接聯係。美國第三次教育高峰會議就呼籲和期望全美都製定和推廣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同時,推行跨州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

二、完善教師資格證書製度

教師資格製度,又稱教師資格證書製度,是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國家對從事教師職業、專業或教育教學活動的所應具備的條件或身份的一種強製性的規定,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法定的職業許可製度,是國家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獲取教師崗位的法定前提。

嚴格教師證書製度或教師資格認證製度是國外非常通行的師資檢測手段。為保證教師素質,許多國家對教師的資格標準都有嚴格的規定,實行教師證書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