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成長過程,雖然人們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有不同的認識和劃分,但有一點認識卻是共同的,即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是一個自然的成長過程,它有賴於教師教育的配合和保證。在197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召開的第35屆國際教育會議上,英國巴爾默謝教育學院院長詹姆士 波特(James Porter) 提出了“師資培訓三段法”的設想。(楊之嶺,林冰.詹姆士 波特論“師資三段培訓法”.外國教育動態,1980(4).)詹姆士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必須接受三個方麵的教育:教師的個人教育;教師的初步訓練;終身教育。與此相應的教師教育則必須包括三個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 (1)個人教育環節。高中畢業後,在相應大學或教育學院接受2~3 年的高等教育,課程以專門學科為主,兼及一些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修業期滿後授予個人高等教育證書。(2)教師初步訓練環節。在接受個人教育環節基礎上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第一年為實習階段,結合教學實習以學習教育、教學、課程等方麵的理論知識為主;第二年為試用階段,結合學習理論以在實習學校從事教學為主。畢業後授予教育證書,相當於大學學士學位水平,為正式的合格教師。(3)在職繼續教育環節。這是前兩個環節的補充和繼續,它貫穿於教師職業生涯的全過程,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來安排。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為教師教育製度的發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礎。目前,教師教育已建立起包括教師的職前專業準備、入職專業輔導、在職專業提高一體化的教師專業發展製度,教師教育的視野從傳統的教師專業準備階段擴大到教師專業發展的全過程,教師教育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全程提供支持,人們不再試圖一次性培養出專業成熟的教師。
一、職前教師教育——教師的專業準備
每一個準備做教師的人,在踏上教學工作崗位之前,必須做好適當的專業準備,即必須具備從事教學工作的資格要求,對此,一般都以教師資格證書製度來保證。教師資格的確定,在以定向型為特征的教師教育體製下,教師資格認定主要是學曆替代性認定,具有師範院校畢業的學曆證書即具備教師資格;在以非定向型為特征的教師教育體製下,教師教育的概念基本上等同於教師證書教育的概念,學曆證書與教師資格證書並行,兩者不可互為代替,凡欲取得教師資格證書,首先要達到規定的學曆,在此基礎上接受教師專業訓練,取得教育學學士、碩士或教育專業碩士學位。顯然,教師資格證書製度主要是解決教師隊伍的“入口”問題,把已經做好了適當的專業準備的人引入教學工作崗位,而這個“入口”正與職前教師教育的“出口”相銜接。
職前教師教育是教師證書教育,是教師的專業預備教育。為教師的專業發展作準備,職前教師教育的內容包括普通教育、專門學科教育和專業教育三個方麵。
普通教育。《國際教育百科全書》中把普通教育定義為一套由知識、技術、情感和心理活動組成的學習內容,學習這些內容是為了使個體適應某一特定環境,並得到相應的發展。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學會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用批判的眼光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普通教育不是形式主義的百科全書教育,而應符合博雅教育的特征。科南特在《美國師範教育》一書中提出博雅教育的目的在於擴大理解力,發展對事實的尊重心,增強合乎情理地思考和行動的能力。它所追求的是造就一種有學識的、好探究的、善於判斷的心理習慣,而不在於造就某種特殊才能。
專門教育。專門教育是為教師在學校能係統承擔一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傳授該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設計的學習內容,這種學習內容以所教的學科為界限。每一個教師應該熟悉所教學科的知識領域,掌握學科的基本原理及該學科的獨特方法。
專業教育。專業教育是以教師在學校能有效地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全麵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目的而設計的學習內容。在職前教師教育階段,專業教育的重心是學習係統化的教育理論,訓練基本的教學技能,確立堅定的從教誌向。
為了落實這三個方麵的教育內容,在教師教育製度層麵上有兩種實施形式:
一是在同一機構的同一時段內三方麵的教育內容同時混合進行,目的是側重於專業方向的形成和穩固、專業意識的培養和發展。但在教育學科的專業地位還不高的情況下,專門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矛盾選擇的結果往往是教育學科的學習被忽視了。
二是在不同機構或同一機構的不同時段內三方麵的教育分立進行,目的是在製度層麵上解決專門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矛盾,從而保證教師教育獨立的專業地位。這種體製的典型模式是“3+1”模式或“4+1”模式。美國等許多國家教師教育即采“4+1”模式。1986 年美國霍姆斯協會發表的《明天的教師》報告,就強烈提出取消本科學曆的教育學學士學位計劃,代之以教學碩士學位計劃,在前4 年大學本科文理教育的基礎上,第5年專攻教育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畢業後授予教學文碩士學位。隻有獲得教學碩士學位的畢業生才能獲得專業教師的證書,成為一個教學專業工作者。卡內基教育和經濟論壇工作小組《以21世紀裝備起來的國家》報告也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取消教育專業的學士學位,教育專業的訓練應在研究生階段進行,以使教師教育建立在寬廣的文理教育和對所學科目完備掌握的基礎上。
由於職前教師教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預備階段,而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又是極為豐富的,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支持的教師教育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四至五年的大學教育是不能學完這麼多東西的,所以,職前教師教育必須與在職的繼續教育掛鉤,一起考慮。(胡森.國際教育百科全書:第9卷.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0:16 - 19.)
既然職前教師教育不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一勞永逸的幫助,既然教師教育要配合整個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那麼教師教育的各個階段就應該根據教師專業發展不同階段的要求確定重點的支持領域和方麵。
職前教師教育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準備階段,其基本的任務是使未來教師具備從事教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職前教師教育的重點是:
1.通過普通文化課程的學習,建立起未來教師寬厚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卡內基教育和經濟論壇工作小組的報告中,建議這種課程應包括:曆史、政治、科學、文學和藝術等本科“核心”課程,以發展其理解、計算、書寫、說話和清晰思維等方麵的基本能力,加深對於人類的曆史和文化的鑒賞力,促進對科學技術的理論及其應用的了解,發展審美觀,培養創造力。
2.通過專門學科課程的學習,建立起未來教師所教學科紮實的專門知識。霍姆斯協會報告和卡內基教育和經濟論壇工作小組都提出,教師職前專門學科的課程水平應達到大學文理教育的本科學術水平。從而使他們所掌握的專門知識能保證他們承擔起一定的教學任務,保證他們能有權威、有信心地從事某一學科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