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師繼續教育現狀、問題與展望(3 / 3)

以學曆教育為主的中學教師在職培訓,目標基本上等同於師範院校,即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要求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與本專業有關的學科新成就;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以繼續教育為主的中學教師在職培訓,目標應涵蓋兩個方麵:一是適應,即適應新技術革命浪潮的衝擊,不斷更新、改造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二是提高,即遵循教師成長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的規律,充實、豐富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三)重專業知識,輕整體素質

學曆補償教育的培訓計劃是參照全日製高等師範院校的,課程設置側重專業知識,是專門化學科培訓。這種培訓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和在職教師的特點,應該是圍繞教師所教的學科進行綜合化培訓,以提高整體素質。

(四)重正規教育,輕業餘培訓

中學教師培訓形式以脫產進修為主,其他形式培訓受到忽視。原因是:

1.教師負擔較重,業餘學習的精力、時間不足。一般中學教師每周授課10~15節,但過大的班級規模和大量的學生作業是造成教師負擔重的重要因素。農村約30%的教師教兩門以上的課程,這也導致了工作量的增加。

2.囿於各地區教育的條件,函授、電視大學等業餘進修的途徑受到限製。如有的地區開不出英語、化學、中文、物理等專業,教師除了脫產進修外,沒有渠道。所以,在許多地區亦出現了學曆進修與所教學科毫無關係的現象,如教化學的,進修曆史專業。

三、展望

(一)繼續教育將是師範教育的發展方向

新技術革命浪潮,使知識增長速度加快,同時,知識陳舊周期也相應地縮短。知識的更新、技術的進步,使繼續教育延伸為教育體係的一個重要環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教師就必須不斷更新、調整、改造原有的知識結構,不斷學習並接受繼續教育。

高等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職前高等教育的發展,造就了大量新教師,僅在1978-1990年間,高等師範教育就培養了150萬,基本上滿足了當前中學師資的需求。

中學教師數量需求的緩解,學曆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們將師範教育的注意力放在了教育教學質量上。據對40所中學320位畢業於高師院校的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分析,35%的效果較好,43%的效果一般,18%的效果較差(4%的人沒有判斷)。不足表現在:不善於按認識規律進行教學,不善於引導學生努力思考、積極實踐,不善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善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和情意,不具有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善於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對象的特點來靈活選擇、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不善於總結、研究、改進教學工作,缺乏進行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二)教師的職前培養與在職培訓一體化

教師職前培養與在職培訓一體化是新的潮流,新的觀念。教師的各種能力(如靈活進行教學的能力;引導整個班級集體的質的提高的能力;進行家庭聯係和組織家長會的能力;科學地理解兒童心理和發展階段的能力;對現代教育問題和教育思潮的理解力;規劃並領導年級會、年級委員會的能力,擬訂學校教育計劃等能力)的形成有個過程,隻靠職前教育是遠遠不夠的,職後的不斷學習和研究與職前教育同等重要。好教師隻有在培養—錄用—在職教育的連續過程中才能產生。

職前培養為從事教師職業奠定了基礎,在職培訓為教師素養的提高提供了保證。教師職前培養與在職培訓一體化體現在培訓機構、目標、內容等方麵。

(三)教師在職培訓內容綜合化

教師職前培養強調的是專業化的培訓,而教師在職培訓則強調在專業化的基礎上向綜合化邁進。如上海市中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強調圍繞專業綜合學習,其課程設置由五個模塊組成:教師修養、專業知識、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教育理論及教育科研。

綜合化培訓體現在:所教學科知識與鄰近學科知識的統一;專業學科知識與教育學科知識的統一;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統一;當今學科知識與未來學科知識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