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高師教育(3 / 3)

課程體係上,根據社會需要增設非師範專業,其課程也應反映社會需要,如根據我國各項經濟活動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要求,經濟類中金融、會計等專業課程內容如不做大的變革,是無法滿足同國際慣例接軌要求的。就師範專業而言,也要開設諸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相應課程以增強學生掌握、適應現代化社會的觀念以及新形式下對教師素質要求的提高。不論哪類專業,都必須形成既要適應專業發展規律,又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課程體係,以適應市場經濟需要。

畢業生就業上,規定師範生“在一定範圍內定向就業”是為了保證基礎教育所需教師。在目前加快發展並逐步完善市場經濟體製的狀況下,雖然對中學教師流動有過種種規定,但仍有一些市場緊缺專業,如外語、美術、計算機的教師通過各種途徑離開教師崗位,以至出現上海市某區登報招聘外省市中學教師,這在過去計劃經濟體製下是不能想象的。雖然現在對高師生實行獎學金製度和畢業生在一定範圍內定向就業,以及許多城市實施服務期製度,如果教師職業缺乏吸引力和競爭力,畢業生在服務期滿後仍然可以通過人才市場進入非教師職業崗位。可見市場經濟對畢業生就業和教師流動的製約是明顯的。從長遠來看,需從根本上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

校內管理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師院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應發揮其獨立自主的辦學主體作用。引進競爭機製管理高校內部資源及各項事務,建立適應市場條件的校內管理體製是高師有效管理的基本條件。通過競爭來使用獎金和教師的崗位津貼;通過競爭,使解聘人員通過人才交流中心進入人才市場;通過競爭,聘任人員,提高校內管理水平;通過競爭,實行校內後勤由承包責任製過渡到校內社會化,最終達到完全的社會化;實行校內企業管理與行政管理的適當分離,改變已經存在的由行政機構的管理人員尤其是領導者兼職承包,避免可能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

總之,高師院校在生源、培養目標的內容要求、專業設置、課程體係、教學內容、管理方式等方麵無不受到以市場調節為主的市場經濟直接、間接的製約和影響,90年代高師教育教學改革將對此作重點研究。

四、市場經濟所不能解決的高師教育問題

高師教育必然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對高師教育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作為高等教育係統內的特殊子係統,高師教育同樣受到市場大潮的影響,並給其發展帶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首先,市場經濟不能解決資源的長期配置和社會公益性資源的配置問題。為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培養教師的高師教育基本上屬於社會公益性的事業,它隻在教育係統內部作循環,作為積極參與社會辦學的主體企業來說,它不能通過對高師教育的投資獲得對企業直接有益的利潤,所以高師教育一般難以通過市場獲得發展的資源,而主要通過中央和地方政府來保證。在資源的長期配置上,它所占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財政收入的百分比也隻能通過政府的長期規劃來保證。

其次,市場經濟的固有波動和經濟運行過程的不穩定因素,將是造成高師教育發展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隻有通過政府下決心保證高師教育的母體作用及戰略地位,在經濟運行產生波動時,通過政府計劃來保證高師教育所必需的經費,如果按市場調節必會出現高師院校的關停並轉,這對周期性很長的培養人才的高師教育將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

第三,市場經濟總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易導致出現分配不公和兩極分化的現象。高師院校與市場經濟關係較小,缺乏競爭能力的教師和管理者將會通過市場,流向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崗位,出現人才的不合理流動,嚴重影響高師教育的發展,並將加劇教師實際地位的降低;高師院校的學生在思想上亦很有可能產生拜金主義和金錢至上的觀念,導致新的“讀書無用論”。

第四,建立、完善市場經濟體製過程中出現的市場秩序的不完善。對高師教育來說,其消極作用表現在:競爭缺乏公平的法規作保證。在目前高等教育法規不完善的情況下,一些不具備培養基礎教育教師的非師範大學及單位乘機搶占生源市場。市場經濟無法解決對這種規則的製定,隻能通過國家、政府從宏觀上把握教師教育方向製定教育法規和政策,其中包括在一定範圍內參與競爭與合作的規定。

第五,高師院校通過設置非師範專業,加強開發研究、辦校辦產業,參與人才市場、技術市場、商品市場的競爭等途徑,固然會取得計劃外的經費,有利於加強與社會的聯係,發揮為社會服務的功能。但凡事總有個“度”,過度就會走向反麵,從而影響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主要任務;在個人、單位利益的驅使下不顧條件是否具備去辦許多非師範性專業,超負荷地爭取委培生和自費生,會造成辦學條件的全麵緊張以及教育質量的滑坡。一些高師院校領導將主要精力放在辦企業、搞開發、創公司等爭利潤的事務方麵。由於不能以此為動力形成教學、科研、生產間的良性循環,使教學質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嚴重影響。

總之,要十分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高師教育關係的研究,積極解決和克服在新形勢下出現的各種問題與困難,使高師教育得到健康的發展,從而能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