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1885年時日本朝野人士如何看待“台灣附近清國所屬島嶼”釣魚嶼(2 / 3)

衝繩縣令經過調查之後,確認《中山傳信錄》所載之釣魚列嶼雖屬無人島,但中國早已命名,更擔心如果草率建立國界標誌,勢將導致中、日兩國間的衝突。

還須指出,西村捨三其人,當時既是衝繩縣令,又是主持調查釣魚列嶼的負責人。在調查實況的次年,即 1886年,撰有《南島紀事外編》一書,內有《琉球三十六島之圖》,其內容與釣魚列嶼絲毫無幹——他之所以不將釣魚列嶼劃入衝繩縣之內,就是由於經過實地考察以後,確認該列嶼即是《中山傳信錄》所載釣魚列嶼等中國屬地。

由此可以看出,所謂“衝繩縣令想明確表示尖閣列島歸屬衝繩”之說,純屬彌天大謊!

(三)外務卿井上馨轉述釣魚嶼乃“台灣附近清國所屬島嶼”,並說服內務卿山縣有朋,樹立國標“當以俟諸他日為宜”

現在日方鼓噪“尖閣列島無清國統治痕跡”論的祖師爺,就是昔日實施“南進政策”的急先鋒、明治十八年內務卿山縣有朋。他置衝繩縣令的合理建議於不顧,挖空心思欲將“無人島”加工炮製為“無主島”。在 1885年 10月 9日將此事密謀於外務卿井上馨,聲稱:即使“久米赤島”(指赤尾嶼)等島嶼“與《中山傳信錄》所記三島是一回事,但這隻是為了指示航向之用,別無任何歸屬清國領有的跡象”;至西村捨三:《南島紀事外編》,榕陰書屋明治十九年版;轉前引張啟雄文。

為了深入了解以下即將研判的外務卿井上馨回複山縣有朋密函的內容及其背景,有必要把這一時段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列表如下:

1885年 9月初或稍前,日本內務省麵命在京的衝繩縣大法官森長義,令其派員秘密前往釣魚列嶼“查勘”;9月 6日,不料陰謀活動伊始,就露出馬腳,走漏了風聲,中國上海《申報》以《台島警信》為鮮明標題,向全國發出警報;9月 21日,衝繩縣五等屬石澤兵吾,根據訪問大城永保的筆錄,正式向衝繩縣令西村捨三報告,“無人島”正是《中山傳信錄》所記的釣魚列嶼;9月 22日,西村捨三轉稟內務卿山縣有朋,婉轉提出秘密指令礙難執行;10月 9日,山縣有朋與外務卿井上馨密商,意欲強行將釣魚列嶼劃入衝繩;10月 13日,清廷慈禧太後一日連發兩道諭旨,決定建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並將台灣府升格為省。……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井上馨經過十天思慮,於 10月 21日,以第三十八號密函回複山縣有朋(見圖 34):

圖 34 日本外務卿井上馨複內務卿山縣有朋的密函十月二十一日發文

親展第三十八號為奉複擬在散布於衝繩縣與清國間之無人島建立國界標誌應予緩辦由內務卿伯爵 山縣有朋鈞鑒:

頃接本月九日附甲第三十八號函,為在散布於衝繩縣與清國福州間之無人島久米赤島及其它二島嶼,擬由衝繩縣實地勘查後建立國界標誌事,征詢意見。

查該島嶼與清國國境接近,前經勘查,其麵積較大東島為小,清國對各島已有命名 。近時清國報紙刊登我政府欲占台灣附近清國所屬島嶼之傳言 ,對我國懷有猜疑 ,屢促清政府注意 。當此之際 ,公然建立國界標誌 ,勢必招致清國猜疑 。目前擬僅令作實地勘查,先就港灣地形及土地物產有無開發前途,詳細具報。至於建立國界標誌著手開拓一事 ,當以俟諸他日為宜 。再者,前查勘大東島之事與此次勘查之事 ,均不必在官報及報紙刊登 。請分別予以注意。謹陳述本官意見如上,並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