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9章 武則天為什麼樹無字碑(1 / 1)

坐落在西安西北80公裏乾縣梁山上的乾陵,設立著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和葬的陵寢。陵前並排矗立著兩塊6米左右的墓碑,西麵的“述聖碑”書寫著歌頌唐高宗文治武功的碑文,而東麵的武則天碑卻空無一字。

一代女皇武則天,衝破男尊女卑的羅網,打碎封建時代的桎梏,大膽改革,治國安邦。生前唯我獨尊,死後在她的碑上卻沒有留下隻言片字的碑文,十分令人不解,讓遊人猜度紛紛。

一位遊人老者說:“武則天晚年臥病不起,老臣張柬之乘機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把皇位讓給太子李顯。李顯上台,很少去探望武則天,還是親生兒子呢!讓人感到世態炎涼。風燭殘年的武則天還有精力和能力去安排自己的後事嗎?”

“哼!武則天以阿諛奉承的手段竊取皇位。培植黨羽,鏟除異己。任用酷吏,殺害無辜。壞事幹絕。誰去為她樹碑立傳?”一位老太太憤憤不平地說。

“也許有您說的這個因素吧,武則天革新政治,打擊豪門。曾一度想讓自己的侄子繼承皇位,連李家都得罪了。再說了,她畢竟是李家的媳婦,一會‘大聖皇後’,一會‘天後’,一會又‘則天順聖皇後’的,連尊號都七改八改的,不知怎樣稱呼好了,這個傳也真不好立呀!”一位年輕學者說的似乎更加客觀。

“哼!這個老太婆,她是用無字碑誇耀自己呢!那意思是說,我的功勞不是用一塊小小的墓碑就能寫得下的。的確,她執政50多年,在政治、經濟、外交等諸多方麵,確實做了許多符合民眾利益的好事,穩固和發展了‘貞觀之治’,推動了曆史的進步。總體上,武則天算是一個功大於過的很有作為的皇帝。”曆史學家的評價的確比一般人公正了許多。

一位寓言家,推了推自己的眼鏡,他的說法更加耐人尋味:“不愧是具有自知之明的一代女皇,立無字之碑,是非功過,讓後人評說去吧!對於皇帝和領導人來說,樹在陵前的碑也許早晚都會倒下的,隻有矗立在老百姓心中的碑,才能永遠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