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內涵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中提出可持續發展問題。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能力的發展,這一定義包含五個方麵的內容:第一,可持續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能力;第二,可持續發展不能成為侵犯國家主權的借口;第三,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和全人類的共同問題;第四,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第五,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可持續發展問題是關係人類生存和子孫後代利益的根本問題,也是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前麵介紹的各種產業發展戰略模式,沒有直接涉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其實,隻有產業總體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才是產業發展戰略的最新的、最合理的目標模式。
(一)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可持續發展是在人類社會麵臨人口爆炸、能源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生態失衡的嚴峻挑戰,“先汙染後治理”、“有增長無發展”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的情況下,在20世紀80年代由聯合國提倡的一種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模式。1980年3月5日,聯合國大會向全世界發出呼籲:“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係,確保全球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就是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互相協調的、兼顧當代人和子孫後代利益的能夠不斷持續下去的發展。
由於可持續發展涉及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等許多方麵,是一個宏觀的、區域的、總體的概念;單個具體產業一般存在生命周期,不可能與世長存,所以單個具體產業雖然有一個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問題,但本身並不一定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隻有產業總體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總體的可持續發展是指產業總體狀況與人口、資源、環境互相協調,並且能夠長期持續不斷地發展。產業總體的可持續發展是整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麵,因此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產業總體狀況及其發展的要求,也就是產業總體可持續發展的內容,達到了這些要求,也就能夠實現產業總體的可持續發展。
產業總體的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合理化,發展環保產業、節約資源的產業、開發和生產更清潔和更豐富的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產業、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的產業。隻有這樣,才能保持產業的協調,消除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不合理造成的資源的浪費和低效利用,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提高產業發展的技術水平,更加節約、有效地利用資源,發揮國家和各地區的比較優勢,保護環境,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防止物質資源的耗竭,提高經濟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產業總體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和要求,決定必須按照以下原則和途徑發展產業:
1.產業發展必須與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
大力發展保護環境的技術和產業、節能降耗的技術和產業,促進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治理和防止環境汙染,減少廢物排放,加強廢物利用,實現清潔生產,改善生態環境,增強產業和經濟發展的資源基礎,提高環境和資源的承載能力。
2.產業發展與消費結構的變化相協調
及時進行產業調整,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防止比例失調、結構失衡,避免積壓和短缺,實現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更好地滿足需求,提高生活質量。
3.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高級化
積極發展科學技術,努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武裝傳統產業,增強產業的技術基礎,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提高資源的使用效果,實現產業的高效發展。
4.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
合理調整產業布局,更好地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充分地利用各地區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實現地區之間產業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產業發展如果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滿足了人的生活需要,也就實現了產業發展與人口的協調;產業發展如果保護和改善了環境,也就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環境的協調;產業發展如果節約、高效利用資源,並且開發了更豐富、更清潔的資源,也就實現了產業發展與資源的協調。實現了產業與人、環境、資源的協調,保持了產業的協調、穩定、高效的發展,產業總體也就能可持續發展。
1992年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了《裏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第一次將可持續發展由理論和概念推向行動。其後不久1994年中國就發表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承諾履行《宣言》中的27條公約。1996年3月,江澤民指出: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滿足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要以犧牲後代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
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WCED)認為:可持續發展應有具有三個特征:一是維護全麵的生活質量;二是維護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三是避免持續的環境損害。
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四個原則:
1.持續性原則。持續性原則是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可持續發展目的是實現生產率的持續提高。
2.係統性原則。係統性原則是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框架,可持續發展必須以人為中心,自然為基礎。
3.公平性原則。公平性原則是可持續發展的權衡標準,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總原則。
4.和諧性原則。和諧性原則是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