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關聯(industrial relation)理論將從定量的角度,靜態考查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間技術經濟聯係與聯係方式,即產業之間的投入產出的數量關係,或產業間的供給與需求關係。本章重點介紹產業關聯分析的方法、內容和應用。
第一節 產業關聯概述
一、產業關聯的含義
產業關聯是指產業間以各種投入品和產出品為連接紐帶的技術經濟聯係。各種投入品和產出品可以是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可以是實物形態,也可以是價值形態,因此,產業關聯度的分析可以用實物形態和價值形態來進行比較分析,但更多的是用價值形態進行分析
二、產業關聯的方式
產業關聯方式是指產業部門間發生聯係的載體或基礎,以及產業間相互依托的不同類型。
(一)產業間的聯係紐帶
1.產品、勞務聯係,如:棉花→棉紗→棉布→棉衣。
2.生產技術聯係,如計算機設計→計算機製造→軟件開發。
3.價格、就業和投資聯係。
其中產品、勞務和生產技術關聯是主要的。
(二)產業間聯係方式的類型
1.前向、後向、環向聯係
鋼鐵業→汽車製造業; 煤炭→電力→機械→電力→煤炭
2.單向、雙向和多向聯係
單向:棉花→棉紗→棉布→棉衣
雙向:機械←→電力;多向:煤炭←→電力←→機械
3.直接聯係與間接聯係
如:汽車工業與鋼鐵工業是直接的順向聯係,汽車工業與采油設備製造業是間接聯係。
第二節 產業關聯分析的基本工具—投入產出表
投入產出表(put in-produce form)表也稱裏昂惕夫矩陣(W. W. Leontief matrix)或產業聯係表。投入產出表是以矩陣的形式,記錄和反映一個經濟係統在一定時期內各部門之間發生的產品及服務流量和交換關係的工具。1936年裏昂惕夫發表了題為“美國經濟製度中的投入產出數量關係”的論文,並以此於1973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英國、丹麥、荷蘭、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先後開始編製和應用投入產出表。我國於1981編製了全國價值形態的投入產出表
一、投入產出表
投入產出表是將各產業的投入產出關係用表格的方式表達出來,是產業關聯分析的基本工具。價值形態的投入產出表如表8-1所示:
運用裏昂惕夫投入產出表分析產業間的關聯性,有如下5個假設條件:
1.產業活動的獨立性;
2.產業產出的單一性;
3.規模報酬的不變性;
4.技術的相對穩定性;
5.價格體係的公正性。
(一)投入產出模型中的各種係數
1.直接消耗係數又稱投入係數,其經濟含義是生產單位j產品所直接消耗的產品的數量。其計算方法是依據投入產出表中的數據,用各產業所消耗的各種投入要素的數量除以各產業的總產品量。直接消耗係數用aij表示,計算公式如下:
直接消耗係數:aij=Xij/Xj ( i,j=1,2,…,n)
2.完全消耗係數是指某產業部門生產單位產品對各產業部門產品的直接消耗量係數與間接消耗量係數之和。完全消耗係數等於直接消耗係數與間接消耗係數之和。由於間接消耗係數的計算過於複雜,故運用直接消耗係數矩陣加以推導。如果用A代表直接消耗係數矩陣,則完全消耗係數矩陣B=(I-A)-1-I(證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