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產業關聯理論(2 / 3)

3.直接折舊係數:各產業部門單位產品所提取的折舊費。

4.勞動報酬係數:各產業部門生產單位產品需支付的勞動報酬量。

5.社會純收入係數:各產業部門生產單位產品為社會創造的純收入量。

(二)投入產出兩個基本模型

1.按行平衡關係建立的投入產出模型:

a11X1+a12X2+ … + a1nXn+Y1= X1

a21X1+a22X2+ … + a2nXn+Y2= X2

……………………………………………………

an1X1+ an2X2+ … + annXn+Yn= Xn

2.按列平衡關係建立的投入產出模型:

a11X1+ a21X1+ … + an1X1+D1+N1= X1

a12X2+ a22X2+ … + an2X2+ D2+N2= X2

……………………………………………………

a1nXn+ a2nXn+ … + annXn+Dn+Nn= Xn

二、產業間結構分析主要內容

(一) 結構分析

運用投入產出表對一國一定時期的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產業間的相互關係進行定量的分析,為優化產業結構提供依據。結構分析包括投入結構、產出結構、產品銷路結構分析。

(二) 積累率與消費率分析

運用投入產出表對一國一定時期的積累和消費關係進行定量的分析,為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關係提供依據。

(三) 中間需求和中間投入分析

運用投入產出表對一國一定時期各產業關聯性進行分析,為製定產品深加工規劃提供依據。從初級產品到最終產品需要經過的加工過程越多,產品的附加值越高,創造的就業的收入就越多。

中間需求率是指各產業的中間需求和該產業的總需求之比。中間投入率是各產業的中間投入與總投入之比。

按中間需求率和中間投入率大小劃分的不同產業群三角形的投入係數圖—產業間的三角形配置圖如圖8-1所示。

附加價值和最終產品三角形配置圖說明:初級產品變為最終產品需要經過物理或化學的加工過程,在不斷地進行深加工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價值,即附加價值。新價值是GDP的來源,也是勞動者獲取工資收入的來源。

第三節 產業間的波及效果分析

一、產業波及與波及效果

產業波及(industrial affected)是指國民經濟產業體係中,當某一產業部門發生變化,就會引起直接相關的產業發生變化,進而引起其他產業發生相應變化,這種變化依次傳遞,影響力逐漸減弱,這一過程就是產業波及。

波及效果(affect effect)分析就是分析某一產業發生變化會導致其他產業部門怎樣的變化與影響。

二、產業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

(一)產業波及源

產業波及源是指產生產業波及效果的原因。原因可分為兩類:一是最終需求變化;二是毛附加值發生變化 ,如折舊、工資、利潤等發生變化都會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出水平發生變化。因產業波及源不同可分為技術波及效果、價格波及效果、就業波及效果、投資波及效果等。

(二)產業波及線路

產業波及線路是指產業波及的方向或走向,產業間的聯係方式就是產業波及的線路。

(三)產業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