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日常保健老偏方,筋骨疼痛有妙招(2)(1 / 3)

少年兒童在發育過程中的生長痛主要是由肌肉牽拉或代謝產生的乳酸堆積而形成的。這種疼痛對身體是無害的,隻要注意休息,補充營養,等肌肉適應了之後,痛感自然就消失了。我介紹的蹄筋湯中,豬蹄筋味甘、性溫,具有益氣補虛、補脾腎、強筋壯骨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它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能促進軟骨生長、保護關節,且蹄筋的脂肪含量比肥肉低,容易消化吸收;山藥幹、黨參是健脾開胃、補脾氣的食物,能幫助消化,促進營養吸收和新陳代謝;三七是活血、祛瘀、止痛的常用藥,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痛感。此外,多給孩子吃些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也能減輕肌肉痛感。

兒童生長痛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如果孩子除了疼痛之外,沒有關節的異常,又沒有嚴重的家族疾病史,基本可以確診。但家長們也需留意一些特殊情況:年幼的孩子骨折,他們可能會分不清肌肉痛和骨折痛;骨關節處有觸痛可能是青少年關節炎;如果孩子伴有高熱、營養不良、容易出血等,診斷時就要結合血液檢查,以排除白血病、骨腫瘤的情況。

54.內服外敷合歡皮,骨折腫痛消得快

症狀:骨折、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瘀血不消(沒有開放性傷口)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①合歡皮20克、骨碎補15克、桃仁8克、紅花5克。三碗水煎成一劑,每天分3次服用。

②合歡皮50克、梔子10克、骨碎補30克。將藥物搗爛成泥狀,加醫用酒精調勻,外敷於骨折腫痛處,每天換藥1次。

我們總是在武俠小說看到這樣的情節,全身筋骨折斷的病人塗上“黑玉斷續膏”,斷肢就會再生,重新獲得行走活動的能力。這膏藥當然是作家杜撰出來的,要是真的存在,那真能造福太多人了。現實中雖然沒有這麼神奇的藥物,但對大部分的骨折,現代醫學和中醫骨傷科的治愈率都是很高的。

一年前,我就曾以中醫骨傷驗方“合歡皮消腫方”治愈一位病人的骨折。這位病人是一名裝修工,在工作的時候,不慎從折疊梯子上摔下,右腳先著地,當即出現右腳跟劇痛、右腳腫脹、膝關節活動受限的情況。他被工友送到醫院,經X光片檢查,醫生發現他右側脛骨外踝骨折,就幫他用夾板固定,並囑咐他至少要休息3個月。但這位病人一來想快點恢複工作,二來右腳腫脹,不能活動,也給他生活上帶來很多不便,就把他的想法告訴了我,希望我能使他快些消腫,恢複勞動能力。

我仔細檢查了病人的傷口,結合他的病曆,給出的治療方案以消腫、消炎、活血祛瘀為主,采用中醫骨傷驗方,以合歡皮、桃仁、骨碎補、紅花4味中藥為內服方,每天一劑。外用方也用合歡皮,再加梔子、骨碎補,將這三味藥搗爛後,以醫用酒精調勻,外敷於骨折腫痛處,一天換一次藥。病人對此有點疑惑,他想知道合歡皮有什麼作用。

我耐心地解釋給他聽,內服方以合歡皮、桃仁、紅花、骨碎補合用,具有活血化瘀、強筋壯骨、清心寧神的作用;外用方以合歡皮、骨碎補、梔子合用,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修複創傷的作用。兩個方都以合歡皮為主,雖然它沒有三七、紅花這些骨傷科藥物那麼常用,但其除了具有良好的活血、消腫功效外,還具有清心寧神、除煩、解鬱的作用。《神農本草經》就記載其“主安五髒和心誌,令人歡樂忘憂”,《本草綱目》記載其能“和血,消腫,止痛”。

病人因為腳部腫痛而無法工作,焦慮、抑鬱的情緒很明顯,這其實也會影響疾病的康複。中醫理論認為,情誌鬱結能導致氣機失調、瘀血阻滯,從而使傷口的瘀血腫脹遲遲不消。臨床心理學也證明,通過對外傷病人進行積極的心理幹預,使其消除焦慮、緊張、抑鬱、憤怒等負麵情緒,能使病人康複的效果優於沒有進行心理幹預的病人。借著這番解釋,我也順勢勸導病人,對自己的病要有信心,不要總是擔心工作的事,錢是掙不完的,先把病治好了,讓家裏人放心,比什麼都強。

聽完我的解釋,病人表示會按照我開的方子去服藥的。一周後複診,病人骨折處的腫脹已基本消除,我讓他繼續按原方用藥,一個月後他再來複診時已經可以不用拐杖自行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