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男人腰痛老偏方,“腎”好腰背才結實(2)(2 / 3)

偏方:取荸薺10個、赤小豆30克、豬肚1個。將豬肚切成絲,與荸薺、赤小豆同煮,燉爛服用,具有利水消腫、消蛋白尿的作用。間隔1天再服1次,服3次為1療程。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腰痛的經曆,因為太常出現,所以很容易讓人忽略。不過如果腰痛無緣無故地出現,還伴有乏力、尿少或小便帶泡沫的現象,就要注意,這很可能是腎病的早期信號。腎病有很多種,症狀也是不一樣的,一般急性腎炎、腎結石患者的疼痛較劇烈,而一些腎髒慢性病的症狀則不易發現,大多表現為慢性的腰部酸痛。如果忽視了這樣的腰部酸痛,沒有及時去醫院檢查,等病情變嚴重,治療起來就會很麻煩。

我認識的一個小夥子就是這樣,他常覺得腰酸背痛,不過這樣的腰酸背痛並沒有引起他自己和父母的注意。後來讀高三那年,他在學校體檢做尿常規檢查時,查出尿蛋白(++),還有潛血,被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他在家休學了半年,一直吃中藥治療,尿蛋白降到了1個“+”,不過腰酸背痛的症狀卻沒怎麼減輕。小夥子的阿姨認識我,知道我擅長治療腰痛病,就問我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一下腰痛。

我告訴她,小夥子的腰痛病既然是腎病引起的,治療當然要從病根入手。她歎了口氣說,這個病太難治了,總是複發,醫生說飲食要低脂肪、低蛋白、低鹽,現在孩子根本沒胃口吃飯,孩子的媽媽也不知道應該給孩子煮什麼吃。現在孩子隻能把藥當飯吃,整個人看起來越來越腫,尤其是臉看起來很“胖”。

我聽她說完,明確地告訴她,得了這個病不能完全指望藥物,而要注意三分治七分養,一定要在飲食上調節,注意養脾補腎。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具有“留精”和“去粗”的功能,《本經疏證》就說過:“腎氣者固當留其精而瀉其粗也。”而慢性腎炎患者由於腎氣不足,腎髒功能虧虛,精華物質留不住而隨著尿液等排出體外,尿檢中就會發現蛋白質這本該留在體內的營養物質。如果再不修好“腎”,任由精華物質長期流失,久了就會出現精神萎靡、耳鳴目糊、生殖功能減退、麵色萎黃或蒼白、體力和智力衰減等症狀。

小夥子的阿姨聽了我的話,覺得挺有道理,就請我推薦一個食療方。我問小夥子還有什麼症狀,她說孩子最近排尿不正常,尿比較少,顏色也比較深。既然這樣,我建議她回去讓孩子試著吃荸薺赤小豆豬肚。做法很簡單,取荸薺10個、赤小豆30克、豬肚1個,將豬肚切成絲,與荸薺、赤小豆同煮,燉爛服用,間隔1天再服1次,3次為1療程。此方具有利水消腫、消除尿蛋白的作用。

聽到赤小豆和豬肚,她有點疑惑,因為醫生曾說過腎病患者要少吃豆類,包括黃豆、紅豆、綠豆等,要適量補充優質蛋白,比如瘦豬肉、雞肉、雞蛋蛋白等,但要少吃動物內髒。可是上麵方子裏的豬肚不就是動物內髒嗎?

我笑著給她解釋說,腎病患者確實不能過量食用豆類,因為這會增加腎髒負擔。中醫也認為,腎喜歡溫暖的東西,不喜寒涼、生冷物質。豆製品性質寒涼,特別是豆腐,由於加入了石膏這樣的大寒物質,對腎有一定的損傷。但並不是所有的豆類和豆製品都是這樣,像赤小豆就不同於其他豆類,它味甘,性平,在中醫裏是祛濕的,可治水腫脹滿、腳氣水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慢性腎炎患者是可以適量服用的。

而豬肚味甘,性微溫,可補虛損、健脾胃,脾胃健旺則水濕可利。《本草經疏》說:“豬肚為補脾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慢性腎炎伴發腰酸背痛,很多都是由虛勞造成的,精血虧虛嚴重,導致腎陽虛,即腎功能受損,所以患者吃些溫和的豬肚可以補脾益腎,達到保健目的。我們並不需要擔心豬肚蛋白質含量過高,因為每100克豬肚含脂肪5.1克、蛋白質15.2克,屬於低蛋白低脂肪食物,和豬瘦肉(每100克含蛋白質17克)、雞肉(每100含蛋白質22克)相比,豬肚更適合腎病患者。

至於荸薺,在這個方子中也很重要。荸薺性寒涼,可涼血解毒、利尿通便、消食除脹。研究發現它含有一種叫荸薺素的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及綠膿杆菌有抑製作用,是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對於小便淋瀝澀痛、尿少者有一定治療作用。慢性腎炎一般都是由於急性腎炎遷延未愈形成的,吃些荸薺有助於使毒素從尿液排出和炎症的恢複。

可以說,這個方子性溫和,很適合慢性腎炎水腫、尿少的人食用,有健脾益氣、利尿消腫、升高血漿蛋白、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不過在服用這個方子時,最好聽取一下醫生的建議,醫生一般建議慢性腎炎患者不要攝入過量蛋白質,一天最多吃100克肉類就足夠了。如果當天吃了豬肚,其他肉類就應相應減少。而荸薺、赤小豆都是有助於祛濕利尿的,但由於含鉀量高,高鉀者要少食,隻在尿少、尿紅時食用,等病情好轉,就要更換其他食療方。除了上述方子,慢性腎炎患者也可以吃冬瓜鯽魚湯,同樣可以利水消腫。平時還可多吃用小麥粉製作的饅頭、纖維麵,這些食物植物蛋白含量低,有利於病情的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