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聖旨緣由(2 / 2)

朝堂上陷入一片寂靜。朝臣們深知,八百裏加急意味著戰事緊迫,非同小可。終於,一位武將挺身而出,聲音鏗鏘: “陛下,末將願親自領兵出征,保衛邊疆,不辱使命!\"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讚同之聲。大部分的朝臣紛紛表示願意為國家的安寧盡忠職守,共赴國難。

然而,總有些貪生怕死、貪得無厭的跳梁小醜打破這片君臣和諧、用言語來惡心人。

“父王,此事不妥。”三皇子宋明傑急忙插話,語氣焦急且激動,“暫且不論國庫中的銀錢是否足夠支持此次行動,單就貿然派遣大軍前往北地,就可能會給百姓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損失。兒臣曾經去過北地,對那裏的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兒臣願意親自前往,一探究竟,並盡力解決此事。”

三皇子宋明傑深知,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是錯過了,不僅可能讓二皇子和四皇子捷足先登,將這份戰功攬入懷中,更可能因此導致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大幅下降。

然而,在朝堂上,也有人對宋明傑的提議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宋明傑雖然有著過人的智慧,但缺乏實戰經驗,隻是一個躲在背後、隻會紙上談兵的皇子。這樣的人,真的能夠擔當起指揮大軍的重任嗎?若是因他的決策失誤而導致戰事惡化,那又該如何是好?

這些持懷疑態度的臣子們雖然內心疑慮重重,但他們深知自己的性命和家族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他們選擇了保持沉默,隻在心中暗自非議。然而,在這場朝會上,有三個人卻表現得與眾不同,他們各自持有不同的立場和態度。

首先,是那位貪生怕死的二皇子。他深知自己在皇位繼承上的劣勢,因此他選擇了一個看似穩妥的解決方案。他向皇帝宋雲馳提議道:“父皇,為了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福祉,我們或許可以考慮與鄰國和親。古往、前朝上不乏這樣的先例,通過和親可以鞏固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避免戰爭的發生。這樣一來,百姓可以安居樂業,不再受戰亂之苦,國庫也不必再為戰爭耗費巨額的財政。所以,還請父皇三思!”

接著,是同三皇子一樣貪得無厭的四皇子。他對於二皇子的提議嗤之以鼻,認為這是一種懦弱的做法。因此,他大聲反駁道:“二哥此言差矣!如今賊寇已經兵臨城下,我們豈能在這個時候選擇和親,豈不是向敵人示弱,失去了皇家的尊嚴和骨氣!若是二哥、三哥都不願意出戰,那麼弟弟我願意親自領兵迎戰!不就是匈奴嗎?我一刀一個,讓他們有來無回!”說完,他還用手比劃著殺敵的動作,顯得異常激動。

最後一位出場的是安平王,他的表現則是讓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當三皇子首當其衝地發表完自己的言論後,安平王隻是輕輕地“嘖”了一聲,似乎對於其的提議不感興趣。隻見,他從衣袖裏拿出一個油紙包,打開後竟然是一個香噴噴的雞腿。

緊接著,就見安平王一邊啃著雞腿,一邊看向自家表哥的三個皇子,臉上滿是看戲的表情。仿佛在他眼中,這場朝會就是一場狗咬狗一嘴毛的大型皇家劇場,演員們都已經紛紛就位,正等著觀眾前來欣賞這場精彩的戲碼。而此刻,安平王寧和愉心裏樂開了花,嘿嘿,高潮部分快要來了,快快快,準備看好戲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