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出現,天邊剛剛泛起淡淡的魚肚白,宮城的城門在莊嚴的儀仗聲中緩緩開啟,仿佛是守護著皇家尊嚴的巨獸張開了它的巨口。
朝臣們身著朝服,頭戴朝冠,手持朝笏,懷揣著各自的奏章,從四麵八方彙聚至皇城的丹鳳門前。他們步履穩健,卻又帶著一份莊重的謙卑,仿佛每一步都在丈量著對皇權的敬畏。
丹鳳門內,奉天殿的琉璃瓦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殿前的白玉台階上,早已有宦官和宮女候立,他們低眉順眼,不敢稍有懈怠。
隨著鼓聲的節奏,官員們依次進入奉天殿前的寬廣廣場,排成整齊的隊伍,等待著朝會的開始。
奉天殿內,龍椅高聳,皇帝的寶座鑲嵌著無數珠寶,閃爍著奪目的光芒。皇帝端坐在其上,神情威嚴而莊重,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朝臣。他的存在,仿佛是整個朝會的核心,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朝臣們依照品級順序,肅穆地分列在兩旁。他們有的手持朝笏,有的則緊握奏章。有的低頭陷入深深的沉思,有的則與鄰近的朝臣竊竊私語,交換意見。然而,在這莊嚴肅穆的大殿之中,他們無一敢稍有喧嘩,更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然而,在這眾多朝臣中,有一個人卻是個例外。他站立的樣子並不規矩,一會用手摸摸自己的鼻子,一會又用朝笏撓撓自己的背,不時還會看見他哈欠連連,似乎對周圍的莊嚴氣氛並不在意。他這樣的舉止,在其他人看來或許有些出格,但周圍的人卻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即便是上座的皇帝陛下偶爾瞟見,也隻是麵色如常,並未有絲毫的不滿。
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他為何能在這莊嚴的朝會中如此大膽呢?他便是安平王,當今皇帝的親表弟。在當年的靖難之役中,安平王家為皇帝陛下提供了大部分的軍費,為國家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安平王的母親更是一位極會掙錢又極其護短的女強人,她的影響力在朝中也是不可忽視的。正因為有這樣的背景和母親的支持,安平王才能在朝中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和待遇。
朝堂之上,香煙繚繞,氣氛肅穆。隨著鼓聲的再次敲響,朝會正式開始。首輔大臣張慕杉出列,雙手捧著奏章,高聲宣讀。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回蕩在奉天內,每一個字都仿佛重若千鈞。朝臣們凝神靜聽,不敢稍有懈怠。
殿內,龍椅之上,皇帝宋雲馳表情肅穆、腰背挺直,正專注地聆聽首輔大臣張慕杉的奏章。突然,一名身穿錦衣的驛使急匆匆地闖入大殿,神色慌張。那驛使手持一黃綢包裹,高聲道:“八百裏加急!有緊急軍情!\"聲音回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首輔大臣張慕杉停下宣讀聲,扭頭、蹙眉看向驛使。而其他朝臣們也是紛紛側目,議論聲此起彼伏。
皇帝宋雲馳眉頭緊鎖,揮手示意驛使上前。驛使跪倒在地,雙手高舉文書,那這封文書不同尋常,由黃綢包裹,上麵繡有火紅色的“急”字,象征著事態的嚴重性。
皇帝宋雲馳見此,皺起眉頭,示意宮人將文書遞給他。隨後,他拆開黃綢包裹,展開文書,仔細閱讀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愈發凝重。朝臣們見狀,心知不妙,卻也不敢多問。
等皇帝宋雲馳看完文書後,深吸一口氣,緩緩抬起頭,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朝堂上的朝臣們。他沉聲道:“諸位愛卿,邊疆傳來急報,敵軍突然發動進攻,我軍損失慘重。朕欲調兵遣將,火速支援前線,不知諸位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