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岡西錄(1 / 3)

“春台祝壽”在蓮花橋南岸,汪氏所建。由法海橋內河出口,築扇麵廳,前簷如唇,後簷如齒,兩旁如八字,其中虛欞,如折疊聚頭扇。廳內屏風窗牖,又各自成其扇麵。最佳者,夜間燃燈廳上,掩映水中,如一碗扇麵燈。

廳後太湖石壁,攀峰脊,穿岩腹,中有石門,門中石路齒齒,皆冰裂紋。路旁老樹盤踞,與遊人爭道,小廊橫斜而出,逶迤至含珠堂。聯雲:“野香襲荷芰(皎然),池色似瀟湘(許渾)。”

園中池長十餘丈,與新河僅隔一堤。池上構樓,舊名“鏡泉”,今易名“環翠”。聯雲:“冉冉修篁依戶牖(包何),瞳瞳初日照樓台(薛逢)。”

池高於河,多白蓮。堤上築花籬,為疏欞間之,使內外水氣相通。上置方屋,顏曰“玲瓏花界”。聯雲:“花柳含丹日(宋之問),樓台繞曲池(盧照鄰)。”

“玲瓏花界”之後,小屋兩間。屋後小池,方丈許,潛通園中。大池亦種荷,顏曰“綺綠軒”。

熙春台在新河曲處,與蓮花橋相對,白石為砌,圍以石欄,中為露台。第一層橫可躍馬,縱可方軌,分中左右三階皆戚。第二層建方閣,上下三層。下一層額曰“熙春台”,聯雲:“碧瓦朱甍照城郭(杜甫),淺黃輕綠映樓台(劉禹錫)。”柱壁畫雲氣,屏上畫牡丹萬朵。上一層舊額曰“小李將軍畫本”,王虛舟書,今額曰“五雲多處”。聯雲:“百尺金梯倚銀漢,(李順)九天鈞樂奏雲韶(王淮)。”柱壁屏幛,皆畫雲氣,飛甍反宇,五色填漆,上覆五色琉璃瓦,兩翼複道閣梯,皆螺絲轉。左通圓亭重屋,右通露台,一片金碧,照耀水中,如昆侖山五色雲氣變成五色流水,令人目迷神恍,應接不暇。

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台後。“平泉湧瀑”之水,即金匱山水,由廿四橋而來者也。橋跨西門街東西兩岸,磚牆庋版,圍以紅欄,直西通新教場,北折入金匱山。橋西吳家瓦屋圍牆上石刻“煙花夜月”四字,不著書者姓名。《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橋,二說皆非。按二十四橋見之沈存中《補筆談》,記揚州二十四橋之名,曰濁河橋、茶園橋、大明橋、九曲橋、下馬橋、作坊橋、洗馬橋、南橋、阿師橋、周家橋、小市橋、廣濟橋、新橋、開明橋、顧家橋、通泗橋、太平橋、利國橋、萬歲橋、青園橋、驛橋、參佐橋、山光橋、下馬橋,實有二十四名。美人之說,蓋附會言之矣。程午橋《揚州名園記》,謂後人因薑白石《揚州慢》詞“念橋邊紅藥”句,遂以紅藥名是橋,且謂白石詞中“念橋”二字,即古之二十四橋。不知本詞雲:“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念字作思字解,是思二十四橋邊紅藥年年為誰生之意耳,非橋名也。

聽簫園在廿四橋西岸,編竹為籬門,門內栽桃、杏花,橫掃地軸。簾取鬆毛縛棚三尺,溪光從茅屋中出,桑雞桂魚,山茶村釀,朱唇吹火,玉腕添薪。當爐之婦,膾炙一時,故遊人多集於是,題詠亦富。《夢香詞》雲:“揚州好,橋接聽簫園。粉壁漫題今日句,水牌多賣及時鮮。能到是前緣。”金棕亭集聯雲:“聖代即今多雨露,酒壚終古擅風流。”管希寧為之作圖。

筱園本小園,在廿四橋旁,康熙間土人種芍藥處也。孫豹人有《小園芍藥詩》雲:“幾度江南勞客思,今年江北繞花行。便教風雨猶多態,花況好時天更晴。”

園方四十畝,中墾十餘畝為芍田,有草亭,花時賣茶為生計。田後栽梅樹八九畝,其間煙樹迷離,襟帶保障湖,北挹蜀岡三峰,東接寶城,南望紅橋。康熙丙申,翰林程夢星告歸,購為家園;於園外臨湖浚芹田十數畝,盡植荷花,架水榭其上。

隔岸鄰田效之,亦植荷以相映。中築廳事,取謝康樂“中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

句,名“今有堂”,種梅百本,構亭其中。取謝疊山“幾生修得到梅花”句,名“修到亭”。鑿池半規如初月,植芙蓉,畜水鳥,跨以略約,激湖水灌之,四時不竭,名“初月氵片”。今有堂南築土為坡,亂石間之,高出樹杪,躡小橋而升,名“南坡”。於竹中建閣,可眺可詠,名“來雨閣”。又築平軒,取劉靈預《答竟陵王書》“暢餘陰於山澤”語,名“暢餘軒”。堂之北偏,雜植花藥,繚以周垣,上覆古鬆數十株,名“館鬆庵”。芍山旁築紅藥欄,欄外一籬界之,外壁湖田百頃,遍植芙渠。朱華碧葉,水天相映,名曰“藕糜”。(《毛詩》“糜”與“湄”通)軒旁桂三十株,名曰“桂坪”。是時紅橋至保障湖,綠楊兩岸,芙渠十裏。久之湖泥淤澱,荷田漸變而種芹。迨雍正壬子浚市河,翰林倡眾捐金,益浚保障湖以為市河之蓄泄,又種桃插柳於兩堤之上,會構是園,更增藕塘蓮界,於是昔之大小畫舫至法海寺而止者,今則可以抵是園而止矣。是園向有竹畦,久而枯死,馬秋玉以竹贈之,方士庶為繪《贈竹圖》,因以“筱”名園。庚申冬,複於溪邊構小亭,澄潭修鱗,可以垂釣,蓮房芡實,可以樂饑。仿宋葉主簿杞栩漪南別墅之名,名之曰“小漪南”。顧南原學博藹隸書“夕陽雙寺外,春水五塘西”一聯,至今尚存。公父名文正,字笏山,江都人,工詩古文詞,善書法。康熙辛未進士,仕至工部都水司主事,著有詩文稿。公名夢星,字伍喬,一字午橋,號江,又號香溪。康熙壬辰進士第,官編修,著《今有堂集》。詩格在韋、柳之間,於藝事無所不能,尤工書畫彈琴,肆情吟詠。每園花報放,輒攜詩牌酒,偕同社遊賞,以是推為一時風雅之宗。園圖為程鬆門鳴、許穀陽濱合作。其宗族友朋之盛,附記於後。

程名世,字令延,號筠榭,工詩。著《坐雨安居詩》、《飲淥吟稿》、《雲山小稿》、《小酉館詩存》、《柘溪集》、《撈蝦集》、《柘溪續集》、《海上集》、《海上續集》、《紀遊集》、《春雨樓集》、《秋水芙蓉館稿》、《老屋吟稿》、《海上吟稿》若幹卷,詞一卷,樂府一卷。有《左傳識小錄》、《國策取譬》、《莊子貴言》、《老管荀韓四子》、《楞嚴法華維摩詰三經注本》藏於家。晚年與叔午橋葺《揚州名園記》,僅成朱自天念莪草堂、王家玉樹、倪俊民耕隱草堂《三園圖記》而卒。子四:長讚和,字中之,丁酉選拔;讚寧,乙卯恩科副榜;讚皇、讚普,皆名諸生。

程晉芳,先名誌鑰,字魚門,又名廷璜,字蕺園。夢天開榜有晉芳名,故易今名。家淮安,召試以中書用,官至編修。善屬文,勤於學,著有《尚書集注》、《左傳通解》諸書。晚年客死陝西,畢秋帆製軍沅經紀其喪,贍其遣孤。程ル,字聖澤,鹽多經濟,亦家淮安。

程茂字蓴江,程衛芳字述先,皆工詩,有專集行於世。

程誌乾,字學堅,一字書舸,工詩。世傳其七夕詩“人當離別真難遣,事縱荒唐亦可憐”句。自名世至誌乾,皆午橋侄。

程鳴,字友聲,號鬆門,占籍儀征。邑庠生。工畫,幹筆枯墨,運以中鋒,純以書法成之,此學石濤又參以穆倩者也。詩出王文簡之門,文簡嚐曰:“鬆門詩名為其丹青所掩。”

程沆,字晴嵐。進士,官庶吉士。弟洵,字邵泉,官舍人。為午橋侄孫,皆工詩文。

韋謙恒,字藥仙,一字藥齋,蕪湖人,癸未探花。先是來揚州與隻園庵藥根友善,公於家中構玉山心室,延之校書五年。與筱園賓客集,字不拘體,有竊字者,皆為韋公司罰焉。

陳徵君撰,來揚州初主鑾江項氏。項氏彝鼎圖書之富甲天下,徵君矜鑒賞,去取不苟。後館於筱園十年,舉鴻博。晚年江鶴亭延之入康山草堂,杭堇浦太史為徵君小傳,中隻述其主項、江二家,而不及筱園,是未知之深也。

餘元甲,字葭白,一字柏岩,號茁村,江都邑諸生,工詩文。雍正十二年,通政趙之垣以博學鴻詞薦,不就。築萬石園,積十餘年殫思而成。今山與屋分,入門見山,山中大小石洞數百,過山方有屋。廳舍亭廊二三,點綴而已。時與公往來,文酒最盛。葭白死,園廢,石歸康山草堂。著有《濡雪堂集》,選韓、白、蘇、陸四家詩行於世。是園文酒之盛,以雍正辛亥胡複齋、唐天門、馬秋玉、汪恬齋、方洵遠、王梅氵片、方西疇、馬半查、陳竹畦、閔蓮峰、陸南圻、張士園中看梅,以“二月五日花如雪”為起句為最盛,載在《邗江雅集》。

喬椿齡,宇樗友,性情正直,同人憚焉。善易數,雖至友不輕為卜。詩文之格,唐以下不屑規仿也。其弟子阮芸台元已貴,未嚐通一劄。及阮按試山東,禮請衡文,乃去。卒於青州,嚐榜其齋雲:“四方名士皆知己,入座門生正少年。”

盛唐,字一槎,江都布衣。以孝聞於鄉裏,工書,館於筱園最久。

張銓,江都諸生,有山水之癖,足跡遍天下。弟,宇方囗,號可鄉,為人端謹,精鑒古人書畫,工畫,主程氏。金、焦山又《揚州二十四景圖》皆出其手。

弟鎧,字丹崖,諸生,能詩。長子宗泰,字登封,己酉拔貢生,官天長教諭。次子海觀,字筱軒,並能精究六書,稱博物。季子治觀,字叔平,幼能讀書,著《毛詩草木蟲魚疏補正》十卷、《囗爾雅》一卷、《楚辭芳草譜今釋》一卷,注黃子發《相雨書》一卷。年十九歿,死之日賦絕命詞十章,傳於世。

三賢祠即筱園,乾隆乙亥,園就圮,值盧雅雨轉運兩淮,與午橋為同年友,葺而治之。以春雨閣祀宋歐陽文忠公、蘇文忠公、國朝王文簡公。以小漪南水亭改名“蘇亭”,以今有堂改名“舊雨亭”。時枝上村、彈指閣改入官園,因於堂後仿彈指閣式建樓,名曰“仰止樓”,以“夕陽雙寺外,春水五塘西”一聯懸之。